讀書時,如何做讀書筆記?

英語大魔王


因為讀書的時候會讀兩遍,一遍先瀏覽看完掌握大概內容,然後再看一遍整理讀書筆記寫書評。

所以,我的讀書筆記分為兩種情況,一種就是看第一遍瀏覽時在書上做的讀書筆記,然後就是第二遍根據書上的筆記做整理筆記。

1.讀書時,如何在書上做讀書筆記?

大道至簡,道理如此,方法也是這樣,始終覺得越簡單越好用。

所以還是喜歡讀書時老師教的方法,就是賦予筆記“符號”的含義,比方:

001.實線——有主要的重點、客觀重要的部分,比方一段話主旨句,中心句。

002.波浪線——有意思的、主觀重要的部分,比方名人名言、著名臺詞。

003.圓圈——關鍵字詞,想要記住的人名、地名、書籍。

004.星號——大段需要強調的部分,後面要花時間著重再看的部分。比方一個章節的內容,如果覺得重要全部畫實線就很浪費時間,打個星號或者折個角都很快。

005.空白部分——記錄問題、總結以及對現有觀點的聯想。

每個人對不同符號可以賦予不同含義,唯一相同的是都要花時間在讀書時經常使用這些符號,直到成為一種習慣!

2.讀書時,如何在本子上做讀書筆記?

讀過的書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有可能很快就會忘記書中的內容,花費了時間和金錢,結果一無所獲,這就太可惜了!

所以,在讀過之後一定要做讀書筆記,再次整理書中的知識和信息,進行第二次記憶。雖然費時間,但是親手整理過的信息才能活用。

之前整理讀書筆記也毫無頭緒,就是逮著書中的話大段大段的抄,結果抄的太多,又沒心情回去再複習,還是做了無用功。

在經過主題閱讀後,慢慢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讀書筆記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基本信息

現在一般看一本書前,我會在筆記本記錄下這些信息:

001.本書書名

002.本書作者

003.豆瓣評分

004.閱讀方式

005.閱讀時間

006.出版時間


●主要內容

看書的前言、序、目錄,裡面可能會有對書內容的總結概要,摘抄下來,心裡對書的大致內容就有數了。

然後根據章節內容,結合讀第一遍時書上的筆記整理。整理筆記也是有方法的。

讀完《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後,我的讀書筆記就一直按照奧野宣之的“蔥鮪火鍋筆記法”來整理的,簡單說,就是摘抄原文+自己感想

001.直接摘錄一部分內容

因為看過第一遍,書上已經有很多標記,這裡面有你覺得特別重要的,或者作者總結的主題,這部分可以直接摘錄下來。

002.寫下自己的感想

讀書過程中的所思所想一定要記錄下來,這是屬於自己的想法,專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樣後面在寫書評的時候加入,就是獨一無二,無人可複製的。後面翻筆記,也可以隨時回顧“自己當時的想法”。



●金句

金句就是書裡的經典語句,直接單獨列出來。這樣一是防止自己讀完一本書,一句話都沒記住;二是可以當以後寫作的素材,但是要記得註明出處。

●讀後感

讀完後,把自己的小感想寫下來,自己學到了什麼,那些知識自己可以用起來,以後該怎麼具體去做,哪怕只是簡簡單單一句話,都可以記錄下來,因為這是屬於自己的的感想,後面回顧筆記你會發覺很美妙。

像《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裡說的:讀書是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的,沒有給自己帶來改變的讀書,實在是一種浪費。

做讀書筆記,可能會讓讀書花費更多時間,但是讀書筆記會幫助我們改變讀書方法,而讀書方法的改變又會帶來我們思考方式的改變,真正讓讀書這件事發揮出效用!


微瘋鈴鈴S


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時,我想到的是要補充和展開解讀一下題主的問題主旨。第二次重新瀏覽時,我才看到第二行淺灰色的字體,所以,題主完整的問題大概是:讀書時,如何在保證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情況下,做好筆記。

我本人對這個問題深有感觸。報了寫作課之後,我開始閱讀《溝通聖經》,關於這本教材書,讀過的同學都知道,很厚,而且遣詞造句並不算簡潔易懂,所以對於初次進行主題閱讀的我來說,算是一次失敗的入門選讀經歷。讀《溝通聖經》這本書時,因為早聞這本書的含金量,所以連做筆記也不敢偷懶懈怠,看了第一章就足足寫了4頁A4紙大小的筆記內容。當時我是採用邊讀書邊做書面筆記的方法,看到黑體字和覺得很重要的地方,統統都過一遍筆尖,生怕遺漏了哪些“不得不知道”的內容。

我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終於讀完了《溝通聖經》。而筆記的內容頁數,也基本趕上了此書三分之一的厚度。於是我很自覺的發微信給土豆姐,尋求記筆記的藥方。土豆姐給我的回覆是:你應該去看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奧野宣之,是日本著名的信息整理術專家。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很多讀者因此獲得了更為實用的工作技巧。

作者奧野宣之創造的一元化讀書筆記讀書法涵蓋了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以備重讀這5個步驟,提供了一整套科學高效地讀書方法。下面分享一些書中比較實用的筆記小技巧。

將筆記本一元化

五個要點:可以書寫任何內容

按時間順序書寫

附上日期

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

可以粘貼

也就是說,在一本寫什麼都可以的筆記本里,增加關於讀書的記錄。這樣的話,既為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提供了條件,又消除了寫筆記的壓力,更有利於把讀書筆記堅持下去。

說實話,在讀《溝通聖經》時,因為沒有用對方法,光是厚厚的筆記,足以讓我對重讀望而卻步了。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寫筆記時要保證記錄三項信息: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此外還有另外兩個要素: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首先,摘抄自己嚴格篩選出來的重要內容,在摘抄完的文章後面留白,接著,寫上自己的評論,摘抄部分和評論部分可以用不通的圖標進行區分。

之所以把這種筆記取名為“蔥鮪火鍋式”筆記,就是因為摘抄和評論並存的特徵,正如這道菜中魚肉和大蔥的關係一樣。

剪報式讀書筆記

---就是要“貼出來”的筆記。這種讀書筆記就是把與書相關的東西(如:書腰、書的信息卡片、書籤等),結合自己的讀後感等內容收藏起來的筆記方法。也可以把書中的重要內容,複印並粘貼在筆記上。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複印的文章的時候,一定要篩選出最貼近這本書主旨的一頁。這一頁正式這本書裡最具代表性的一頁。

此外,作者還說明了很多讀者無法堅持做筆記的原因和如何巧用便籤的小方法,以及如何用標記區分對象。


這本書中對筆記方法的介紹可謂是乾貨滿滿,語言輕鬆簡潔,尤其是作者生動的比喻手法,讓我印象深刻。比如作者在總結信息一元化的優點時,就曾這樣寫道:打個比方,如果同時使用三四個錢包,不管多認真管理,也有可能會想不起到底哪個錢包裡放著醫保卡。那麼相反,如果只有一個錢包,完全不去整理,把收據、會員卡等全都塞進去會怎樣呢?只要把錢包裡的東西倒在桌子上一樣一樣地查看,就一定能找到醫保卡。

像這種生動形象又貼近生活的比喻手法,作者可謂運用的爐火純青。我想也正是這種書寫風格,才令作者分享出了富有創意且超實用的筆記讀書法。

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到你。如果有更好的筆記技巧,也希望你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泰迪抱枕


分享一個最科學的讀書筆記使用方法!

以前讀書的時候,經常看一會兒就忘記前面講什麼了,更沒弄清楚作者為什麼要這麼講,書的邏輯是什麼,所以只是淺顯地閱讀文字,並沒有真正讀懂一本書。

並且,基本我看完一本書,過幾個月就全忘了,感覺書都白讀了。

於是,我去讀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奧野宣之 著),這本書讓我學會了如何利用讀書筆記來克服閱讀障礙,如何用讀書筆記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效果,受益頗深。

後來也學習了不少其他做讀書筆記的辦法,這裡把我自己歸納總結的一些經驗分享一下。


一切從簡

做讀書筆記的本子,不需要分區,不需要分類,從第一頁往後,想寫就寫,不想寫連續幾天不寫也沒事。

只要每次記錄號時間就行。

另外,讀書筆記的量,或者寫的難度,控制在自己能力允許的範圍,不要太麻煩,也不能太費時。

一切從簡,是為了讓讀書筆記成為一件輕鬆的事情,只有輕鬆、不費力的事情,才能堅持下去。

讀書筆記是一項要形成的習慣,很多人之所以對做筆記堅持不下去,是因為剛開始做就苛求完美,導致自己的心理負擔過於沉重,於是越做越沒勁,越做越不開心。

記住,開心是很多事情之所以能夠發生的原因,而不是結果。

不如就用最輕鬆、最方便的心態和方式,去慢慢做,“隨意地”記錄下來!


用篩選法做摘抄

原來我喜歡一邊讀書一邊做摘抄,寫字又慢,想抄的話還特別多,常常把閱讀思路打斷,反倒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為了保持閱讀的連貫性,以及保證摘抄的內容是真正有價值的,我推薦大家進行三次篩選法來進行摘抄:

第一遍通讀時,把有價值的那一頁右上角折角。

重讀,把折角的地方重讀一邊,如果仍然覺得非常好,那就把那一頁的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摘抄,第三遍翻開折了兩次的地方,看了之後仍然覺得有摘抄的價值,這時候再在書上做筆記,並有選擇的把內容摘抄在本子上。

(有些人把書看的特別珍惜,不折角,更別說在書上做筆記了。但我想說,只有束之高閣的書才會一直保持嶄新,我知道的名人、教授、學者都是一邊閱讀一邊在書旁邊做筆記寫感受的,做筆記能幫助你思考)

不要看這個方法好像要讀好幾遍挺麻煩的,但這節省了摘抄沒那麼有用的信息的時間,記錄的東西變少了,也節省了以後重讀的時間。

有的人看書、或者看課本,到處都是標記,彷彿全書都是重點。結果導致沒有一個重點記住了。

記住,只記錄真正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讀書筆記寫什麼:

1.像記日記一樣記錄日期

2.書名和作者名

3.對自己重要內容的摘抄

4.自己的感想

1、2兩點是必須的,3和4可以隨意。

關於自己的讀書感想,其實並不需要像豆瓣書評裡一樣動不動幾千字,這只是記錄自己讀書當時的想法,給自己看的,又不是寫文章發表,不要為了思考而強行擠字,也不要在意別人怎麼評價這本書的。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都是很ok的!人家毛主席看書的批註,經常就兩三個字。你就算批註一個“好厲害”都是有用的。


重讀讀書筆記是核心

讀書筆記的產生其實就是為了幫助我們不要忘記讀書時有價值的信息,所以讀書筆記不是學生交作業,寫完就行。

它最重要、最核心的地方在於不斷重讀,這才是它存在的意義。

尋找一個固定的場景或時間去重讀,每週一次或者每月一次,甚至寫完一整本筆記後再重讀都可以。

簡單回顧就只看看筆記,但我常常看到筆記後,忍不住把之前的重點段落又翻出來重讀了,這都是很好的。


如何做思維導圖幫助理解

對我自己來說思維導圖筆記的作用是幫助自己深入閱讀,在完成思維導圖筆記的過程中,整理歸納書的要點,梳理書中的整理框架。

在開闢分支的時候,努力只用短語和詞語,而不是句子。

這就要求真的讀懂並理解這段話或者這一章的關鍵

整理完全書要點後,再回過頭來看看思維導圖,這時候就非常清楚全書的結構是怎樣的,作者的邏輯順序是怎樣的,甚至能一眼看出作者邏輯、結構的缺陷。

對於大多數書籍而言,簡單的思維導圖能讓你思考到書裡更深層次的東西,大大提高對全書的理解。

如果說閱讀一二遍之後,只能吸收書中內容的30%,那麼做完思維導圖筆記和其它筆記後就會達到50%,完成一個大的主題閱讀之後會達到70%。再加入跟其它人分享(包括向別人講述)和實踐才能達到90%。

至於思維導圖用電子的,還是用筆,看個人習慣吧,我目前還是喜歡用筆寫,思維導圖本來字就不多,我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挺方便的,甚至比電腦操作還快。


總的來說,讀書筆記真的沒有那麼正式,只是一件很輕鬆、隨手的事兒,但堅持下來,能帶給自己的啟發和收穫卻是巨大的!希望我這個土辦法對大家有用吧~


英語大魔王


讀書筆記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並消化書本的知識,如果讀書只讀而不記,很容易就會對書本內容遺忘,而且遺忘的速度很快,你會發現如果沒有一定的記讀書筆記的習慣,你在讀完一本書之後,甚至都記不起來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

有句話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說學會做讀書筆記可以讓你的讀書效果事半功倍。

那麼如何做讀書筆記呢?根據自己的讀書經驗,我來分享一下自己平常記筆記的方法。


第一 學會做思維導圖

我們知道思維導圖是對一本書內容的高度概括,絕對的乾貨。在讀完一本書或者讀完一本書的一個章節之後,你可以試著去回想下這個內容,自己理出頭緒,做一個思維導圖,這是對書本整個框架的一個把握,能助你更好的理解書本的框架和知識結構,並從宏觀上去把握書本內容,而不會讓你在讀書的時候產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感覺。

第二採用蔥鮪火鍋式筆記法

什麼叫蔥鮪火鍋式筆記法?這個是日本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他所著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法裡介紹的一種讀書筆記方法。蔥鮪火鍋是蔥➕魚肉所融合的一道菜,而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就是將摘抄比作魚肉,將評論比作蔥段,將兩種讀書方式融合在一起而創的一種讀書筆記法。

摘抄是指在讀書的過程中將碰到的好的段落,句子或者對你有感觸,能夠引起你共鳴的詞句逐一抄錄下來。

評論則是你對你所抄錄下的語句的一些感想和領悟。奧野宣之強調評論不一定非要有特別的見地,你只要把當時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就好。舉個例子,你看到了一段話,覺得非常精彩,但是又沒有別的話好說,腦子裡就是冒出兩個詞精彩。那麼你在把這段話抄錄下來之後,就可以隨即寫上精彩兩字評論。這有利於你能夠長期的堅持做讀書筆記,不會認為讀書筆記是個麻煩事,一定要寫出特別的評論。但是他強調,得多次反覆的去重讀筆記,你的每一次重讀可能都會讓你產生新的想法,那麼你可以將自己的寫法補充在評論上面。這樣一來,你就加深了對這個內容的理解。

蔥鮪火鍋式筆記法講究在做讀書筆記之前要確認好以下基本信息,在開始做讀書筆記之前,先記錄下書名,作者名,做讀書筆記的日期等。然後在你每讀一段內容後,要做筆記時,記錄下日期,摘抄和評論的內容要分開,不要在後面自己重讀筆記的時候分不清楚究竟是摘抄的內容,還是自己的評論。所以你可以用自己看的懂的符號來標記摘抄和評論的內容。


第三讀書筆記法之三個一行原則

我在讀印南敦史的快速閱讀術一書時,發現他所提供的讀書筆記法三個一行原則也是比較經典的。


三個一行指的是一行採集,一行精華,一行評論。

就是說在讀書的過程中,當你碰到好的段落,語句,就可以抄錄下來。然後在抄錄下來的內容中,你可以選擇最精華的那一句,並進行簡短的評論。他強調一行原則,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讀書時,如果做筆記時間過長,摘抄的內容過多,往往會失去讀書的樂趣,所以,依照簡潔原則,無論是摘抄還是選取精華語句以及評論都要簡短,以不喪失自己的閱讀樂趣為主。

他的三個一行原則同奧野宣之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都有相通的地方。他也強調要記錄下書本的基本信息,作者名以及筆記的日期,方便日後查閱筆記。他也強調重讀筆記的重要性。讀書筆記如果只是記下來,不再重讀,那將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們每個人在經歷的生活階段不同,當你在不同的心境下去重讀讀書筆記,你的想法可能就不一樣,所以每次重讀你可能會有新的思想萌發,那麼這就是你自己獨到的想法,就是你的靈感來源。

綜上,我覺得讀一本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學會利用摘抄和評論法進行記錄自己在讀書時的所思所想,有助於你更好的理解書本的內容以及思想,在讀完一本書之後,再通過思維導圖的製作幫助你回顧書本的框架和知識結構,將這兩者結合起來,讀一本書,你想不讀透都難。


糖小包愛吃糖


讀書時,做讀書筆記是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如何做讀書筆記,就因人而異了。主要看自己的習慣和喜好。下面分享一下個人多年讀書做筆記的幾點體會;

1、使用思維導圖記錄下全書的整體結構和框架。

我讀書有一個習慣,就是在開始讀書時,先閱讀書籍的出版說明、序言和目錄。如果在精讀自己喜歡的經典或者對自己的專業有幫助的致用類書籍,就一定會通過閱讀目錄和快速概覽全書,並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整本書的大致結構和基本重點記錄下來。並以此為指導,重點閱讀對自己最有幫助的內容。

2、在通讀全書的時候,將重點內容用多色熒光筆畫下來,還會隨時將自己的讀書感悟和想法寫在書籍的空白處。

由於這種習慣,導致我在閱讀經典和自己專業有關的書籍時候,特別依賴於紙質書。因為這些經典和專業類書籍對於個人的自身修養和提高專業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在以後日子裡還會不斷地去溫習和重讀。因此,不斷留下閱讀的痕跡和共鳴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要做到這一點,紙質書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3、將書中的重點內容和自己特別感興趣的部分摘抄到筆記本上,並做好摘抄記錄,以備日後查找。這一條非常重要,他將為你以後的寫作積累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4、經過上述幾個步驟後,可以將上面的內容整理成一篇書評,向別人介紹你讀的書籍。寫作書評應該有常用的格式,如果想寫,可以專門找相關資料學一下。也可以將書中的重點內容在加上自己的感悟,融合成一篇文章,這是更高級的讀書筆記。讀書學習本身就是輸入的過程,而寫書評或者相關的文章就已經是內容輸出的結果,這不但加深了讀書學習的效果,更能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如果你願意,可以將你的書評或者文章在一些自媒體平臺上發表,實現和更多人的交流和共同進步。


賚厲拉雜譚


關於如何做讀書筆記,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給了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借鑑。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奧野宣之 ,看副標題超實用的筆記讀書法就一目瞭然本書的重點所在了。近年來身邊的讀書會越來越多,各種書籍更是琳琅滿目,於是各種讀書方法也是讓人眼花繚亂,讓人不禁疑惑到底怎樣的讀書方法才適合自己呢?

讀書少的時候是不存在以上問題的,當讀書多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書讀的過程中沉浸其中,讀過之後很難把書中的精華完美的分享給身邊的人,更不要說隨著時間的流逝,讀過的痕跡就像天空中的飛鳥飛過一樣,徹底從記憶中消失不見了。於是我們就在思考如何才能將一本書有效的內化呢?

傳媒出身的奧野宣之就在本書中給出了答案,如何通過有技巧地寫讀書筆記並養成長期的習慣來對抗人類記憶力的有限。

讀書的五個階段
  • 選書
  • 購書
  • 讀書
  • 記錄
  • 活用

那麼如何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呢?

在做讀書筆記的時候我們會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說看書都沒有時間了更不要說做讀書筆記,需要摘抄的太多了,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量……種種問題都導致了讀書筆記無法持續的做下去。

書中引用了一段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對於讀書筆記的感想:

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到底要怎樣才能做到既簡略又全面呢?

為了寫出精煉而深刻的讀書筆記,你應該在讀完一本書以後認真回想需要摘抄哪一頁哪一行,思考怎樣撰寫讀書筆記,然後嚴格地篩選需要摘抄的內容,儘量提煉自己的感想,爭取用最短的語句表達深刻的含義。

在這裡作者介紹了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的方法,用來對一本書進行消化。

開始閱讀之前:
1、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2、書名
3、作者名
開始閱讀:
1、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2、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此外作者針對這一方式還給出了以下建議

1、感想不一定是成型的東西,寫幾句 好棒 、什麼? 也未嘗不可,如果一心想寫的完美,只會讓自己越來越難下筆。
2、一定要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至於其他的內容,不管是客觀來講很重要的段落,還是作者想強調的部分,只要沒有共鳴,都不用摘抄,畢竟那種內容只要看看目錄或者前言就懂了,其他人會在博客或亞馬遜書評裡替你總結好的,帶著主動的心情去讀書,是學學者和編者都沒有的、只屬於普通讀者的特權,應該放心享受才是。

最後一部分就是如何活用一本書,消化書中內容之後提煉出書中的精髓。

第一就是養成重讀的習慣,反覆閱讀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並不是做完之後就萬事大吉了,如果在讀書時發現了感興趣的內容,就應該紮實地多看幾遍,偶爾還需要把讀書筆記完完整整地翻一遍,瞭解自己到目前為止都讀了什麼書。這樣的反覆輸出,也可以說是在對自己灌輸思想。而通過這樣的過程,已經消化過的信息又經歷了一次精細的咀嚼。


第二就是寫書評進行輸出。

如果把讀書過程比喻成做菜,那麼第二章的“購書清單”就是購買食材,第三章的“寫讀書筆記”就是洗菜切菜,接下來要說明的“通過讀書筆記進行思想輸出”就是開火炒菜了。

在這裡就凸顯出作者提出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方法的好處來,很多時候我們想要動手寫書評的時候總是無處下筆,但是按照摘抄+評論,我們只需要稍加修改便可以寫出一篇書評來,全文以書評作者的想法、解釋和自己對書的印象為主,雙引號裡的則可以直接引用的原文。這種搭配是報紙和雜誌中評論和紀實文學經常採用的格式。


第三就是運用書中的知識解決問題

這裡作者運用的是主題閱讀的方法,針對你遇到的困惑為主題進行研究:

比如你在煩惱要不要跳槽,那麼不一定只有找朋友討論這一個選擇,想參考別人的做法、從書中獲得建議,可以先定好“跳槽”“職業規劃”“職業選擇”“工作方法”這幾個主題,選擇三本鐘意的書來閱讀,熟讀之後邊做讀書筆記邊思考,最後得出結論,這個方法和找熟人相比更有說服力,更容易讓人做出明智的選擇。

檀望讀書


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消化"一本書,很多人在讀書時是不做讀書筆記的,以前我讀書時候就這樣,但是後來慢慢發現,如果不做讀書筆記,看完一本書後不久便忘得差不多了,有時只能說出書名,作者是誰,對於書中內容的記憶都像拼不起來的碎片一樣。

如果只是讀書,推薦以下做筆記的方法



1.摘抄好句。好句可以是和自己的思想有共鳴的句子,可以是語言優美的句子,也可以是覺得以後會用得到的句子,如果需要的話,每個句子下面寫上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讓自己的大腦重新對這些句子重新加工

2.寫心得。書評可以寫寫這本書大致講了什麼內容,自己對這本書的看法,以及讀完了有哪些收穫,有哪些感觸比較深的地方,這樣以後再看筆記時,就不會忘記書的內容了,再讀一遍時,還會有新的感觸。

3.做一個書目表。記錄書名,作者名,在哪裡讀的,花了多長時間,大體內容等,便於以後回想。

如果讀書的目的大多是為了學習,那麼就需要做比較周到的筆記了。

1.不同顏色的筆標註。使用不同顏色的筆,將不同類別,或者不同重要程度的段落或詞語標記起來。

2.利用便籤做標記。可以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句子旁邊貼一個便籤,寫上對這句話的理解,以及還沒有理解的地方。

3.提綱式標記。可以大體列出此書的提綱,重點內容重點標記。

對於做筆記的方式來說,除了紙質筆記之外,還可以利用網絡來做讀書筆記,微信讀書軟件有劃線和想法,可以用來做筆記,也可以利用手機上的記事本做筆記,此外,印象筆記和有道雲筆記都很好用,如果時間技術允許的話,也可以看完一本書,做一個ppt,不僅鍛鍊了ppt技能,還以圖文的方式做了生動的筆記,以後不論自己還是別人,都願意看。

做讀書筆記也需要做個有心人,有很多人都堅持不下來,萬事開頭難,希望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


書醬


首先做筆記,是對我們閱讀過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記憶。

法國文學家鹿島茂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說: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

其實,哪怕你只是記下書籍的作者和書名,簡單的摘抄一兩個知識點,都比你不動筆的結果要強。

拿筆記專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為回答,現在我就把他提到的三種筆記法介紹給你:

1.平易近人筆記法:

例:2013年8月5日,我讀了《某某某》。這本書比我想象中有意思

簡單一句話,讓讀書成為看得見的體驗。簡單筆記,也有收穫。有時候簡單一句話,會能驚喜引發更多思考

2.尋讀筆記法:

讀書時一邊尋找,一邊劃分好“部分”

3.更換齒輪讀書法:

在較難理解部分低速齒輪認真品讀,在較容易部分高速齒輪快速瀏覽。

優勢:不僅不會疲勞,還能縮短閱讀時間

讀書筆記沒必要講究花哨,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好。最最關鍵就在於,要能長久的“堅持不輟”!這樣你才能體會到筆記“複利”的力量。


陌上亦初


好讀書,讀好書。熱愛讀書是一個非常好的愛好,讀書能夠豐富知識打發無聊的時間。在學習的過程中做筆記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識,怎麼能做好筆記呢?



1.對於經典的,有意義的句子進行摘抄,無論什麼樣的書看過一遍,能夠懂得書中大概的意思,但是卻不能對一本書瞭解的十分透徹,記筆記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夠記住書中的重要知識點。能夠對書的整體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

2.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書有太多太多了,我們不可能把每一本書都讀透,筆記是對書的概括,把書中的主要內容標記出來,在下次讀的時候就能夠馬上聯想書中的內容。



3.筆記是各種素材的來源,書的種類有很多,書讀的多了腦子就有內容,在寫作的時候就有無限的靈感,平時筆記所記得內容總有可以用到的寫作素材。

4.怎麼才能記好筆記,就要看自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自己認為有用的,感興趣的就摘錄下來,記筆記是對自己讀書的總結和回憶。

無論在讀書還是學習中筆記的好處是非常多的,一本好的筆記可以在學習上給我們很大的幫助,能夠更好的理解知識。


小雨gogo


讀書做筆記,很大程度上,只能幫助我們理解書籍表面的知識,但是,往往深層次的一些東西,需要我們用心去實踐和感知真正領會。

所以,我覺得,讀書做筆記只是暫時幫助我們記住了書上的內容,真要想把書上的內容熟記於心,並且改善自己的話,就只能通過自己的行動,讓自己的身體和大腦熟悉這個節奏和頻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把知識變成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我看很多友鄰的答案,都推薦了《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的優勢並不是在教人們怎樣畫思維導圖,如何記筆記。它的優勢在於,讓人們形成讀書-行動的新習慣。

趙周老師說過,想要讓人們改掉舊有的習慣的最有效的方法,並不是強調不能做什麼,而是用一個新的理念和方法,先去改掉原來的做法。

把這個理念用在閱讀上也是一樣。在我們想去通過記筆記去牢記書上的內容的話,不如先試試讓自己跟著書的方法,先行動起來。

比如,當我們知道,通過讀書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方法是,給自己設定一個階段性可達成的目標時。我們就先試著也給自己定下一個這樣的目標。

自己先實踐起來,然後,遇到問題時,再去書中尋找答案。看看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完善,就繼續按照書裡面的方法來。

這樣的方法,雖然和寫讀書筆記看起來不搭邊。但是,其實還是有很強關係的。

我們讀書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改變自己的行動嗎。

與其苦惱於自己不能夠通過筆記記住書上的內容,倒不如去通過看到的方法,自己行動起來,和書中作者的方法相互印證,自然,這樣的過程會引發新知,通過不斷的實踐,更加深了對書本的理解,不正好就是我們想要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