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

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經常在畢業後找工作時有種自己大學荒廢掉的感覺,走出校園,來到這紛繁的世界,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

“什麼都不會”就要出來找工作,這類求職人群很廣泛的存在,不僅僅的在是學歷低或者是基層群眾,也是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和退伍的“軍人”正在需要面臨的難題。

不過,要我說最焦慮的還是剛剛邁入30歲的那批人,拼體力拼不過小一輩,拼資歷拼不過老一輩,特別是遇上裁員危機,更是苦不堪言。

人到中年,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

年輕人被裁,還有藉口,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被趕走,誰也不會怪你沒能力。可過了30歲,就不一樣了。失業意味著水平不行,能力欠費。所以,人過30,聽到失業,這兩個字不亞於“你可能有癌症”。有個同事跟我說,一想到自己要重新殺回就業市場,就覺得比死還痛苦。

工作七八年,看著是經驗挺豐富,長相挺老練,可被人一問,分分鐘就穿幫。想了半天自己也沒什麼賣點,要是把自己放貨架上,可能自己都不願意掏錢買。

這種尷尬很多人都有。剛上班的時候,鬥志昂揚,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懂。可上班越久,會的東西越少。過去下班後,還能拿本書翻翻,現在只想回家葛優癱。漸漸地,過去知道的也忘光了。直到有一天,被逼進人才交流市場,才發現,自己真的賣不出去。

可是後悔來不及了,你的能力已經配不上你的年紀。

人到中年,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

寧向東教授曾經說到過一句話,扎心得要命,今天這個時代,不會有公司願意耐心培養你,等你長大,它在意的是你有沒有“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能力,這種能力叫做“即戰力”。可偏偏,大多數溫水煮青蛙的工作,最損耗的就是即戰力。

“我三十歲了,什麼都不會” 是我最近聽到最扎心的一句話。這句話是一個鄰居跟我說的,是個別人的故事,不過特別發人深省。

她們公司設計部有一個行政,從畢業起就一直做行政,每天負責收發文件,傳達信息,和各部門溝通,明明在一家設計公司,幹了八年,壓根不知道設計是什麼鬼。大家勸他,多少學點業務傍身,老人家不聽。一直心安理得地做到30歲,美其名曰,我把老闆交代的工作做完了,你憑什麼說我幹得不到位。

可突然,公司不景氣,被裁了員,本想再找個設計公司乾乾,可人家一面試,發現這人一點不像在設計公司幹過的。

找來找去,最後只好到家樂福當了收銀員。收銀這工作,不要求專業。

是的,沒人能指責你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可如果有一天廟沒了,除了撞鐘,什麼都不會的和尚要怎麼活下去,沒人會管你。

這樣的故事,生活裡比比皆是,去年,唐山市那個被辭退的36歲收費大姐一語道出全民焦慮:“我36歲了,什麼都不會。”

人到中年,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

有人說把這種在職場混日子的行為歸結於學生思維。我覺得挺對的。上大學的以後,混個及格,就能拿到畢業證,殊不知職場就像高考題,你把自己做好了不行,你得做得比別人好。這叫競爭力。

這不是製造焦慮,而是揭穿真相: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淘汰制。你不接受,不願意,無所謂,反正你不重要了。

這就是我為什麼經常提醒自己,要有盤活自己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