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经常在毕业后找工作时有种自己大学荒废掉的感觉,走出校园,来到这纷繁的世界,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

“什么都不会”就要出来找工作,这类求职人群很广泛的存在,不仅仅的在是学历低或者是基层群众,也是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退伍的“军人”正在需要面临的难题。

不过,要我说最焦虑的还是刚刚迈入30岁的那批人,拼体力拼不过小一辈,拼资历拼不过老一辈,特别是遇上裁员危机,更是苦不堪言。

人到中年,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年轻人被裁,还有借口,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被赶走,谁也不会怪你没能力。可过了30岁,就不一样了。失业意味着水平不行,能力欠费。所以,人过30,听到失业,这两个字不亚于“你可能有癌症”。有个同事跟我说,一想到自己要重新杀回就业市场,就觉得比死还痛苦。

工作七八年,看着是经验挺丰富,长相挺老练,可被人一问,分分钟就穿帮。想了半天自己也没什么卖点,要是把自己放货架上,可能自己都不愿意掏钱买。

这种尴尬很多人都有。刚上班的时候,斗志昂扬,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懂。可上班越久,会的东西越少。过去下班后,还能拿本书翻翻,现在只想回家葛优瘫。渐渐地,过去知道的也忘光了。直到有一天,被逼进人才交流市场,才发现,自己真的卖不出去。

可是后悔来不及了,你的能力已经配不上你的年纪。

人到中年,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宁向东教授曾经说到过一句话,扎心得要命,今天这个时代,不会有公司愿意耐心培养你,等你长大,它在意的是你有没有“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即战力”。可偏偏,大多数温水煮青蛙的工作,最损耗的就是即战力。

“我三十岁了,什么都不会” 是我最近听到最扎心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邻居跟我说的,是个别人的故事,不过特别发人深省。

她们公司设计部有一个行政,从毕业起就一直做行政,每天负责收发文件,传达信息,和各部门沟通,明明在一家设计公司,干了八年,压根不知道设计是什么鬼。大家劝他,多少学点业务傍身,老人家不听。一直心安理得地做到30岁,美其名曰,我把老板交代的工作做完了,你凭什么说我干得不到位。

可突然,公司不景气,被裁了员,本想再找个设计公司干干,可人家一面试,发现这人一点不像在设计公司干过的。

找来找去,最后只好到家乐福当了收银员。收银这工作,不要求专业。

是的,没人能指责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如果有一天庙没了,除了撞钟,什么都不会的和尚要怎么活下去,没人会管你。

这样的故事,生活里比比皆是,去年,唐山市那个被辞退的36岁收费大姐一语道出全民焦虑:“我36岁了,什么都不会。”

人到中年,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有人说把这种在职场混日子的行为归结于学生思维。我觉得挺对的。上大学的以后,混个及格,就能拿到毕业证,殊不知职场就像高考题,你把自己做好了不行,你得做得比别人好。这叫竞争力。

这不是制造焦虑,而是揭穿真相: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淘汰制。你不接受,不愿意,无所谓,反正你不重要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经常提醒自己,要有盘活自己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