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評:爲何暴漲暴跌如此頻繁?

5月29上交所說要堅決防止股市大起大落、暴漲暴跌,可事實是隨後兩天就是暴跌再暴漲的走勢,6月以來幾大指數更是頻繁地暴漲暴跌,5月30日後的52個交易日內收盤日漲跌幅偏離1%的天數就多達23天。漲跌本就是市場化行為,哪能人為防止,若能人為防止那就是操控,故而我們只能承認暴漲暴跌的現實,承認現實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有應對之道。

指數暴漲暴跌,個股則流行直線脈衝與閃崩。漲起來有人拼命追,而跌起來又一個勁地殺跌,昨天跌成狗沒人要,而今天一漲又搶買,漲跌一窩蜂其實就是情緒過激的反映。情緒左右市場,技術面都不怎麼管用,就更不要說基本面,極端性地漲跌從來就與基本面無關,基本面向好和惡化是長期的過程,股價短線的異動則主要在於資金面,而資金則是跟隨情緒面和消息面而行。A股從來就是政策市,近期消息面更是多變。

消息面多變既體現在外部,又體現在內部政策面。外部信息太難捉摸,影響最大且最久的就是貿易戰,市場幾乎是聞貿易戰色變,上週大跌就有貿易戰的因素,而本週二大漲則主要是受油價大漲及養老金等利好刺激。內部消息面則更復雜,除了實體經濟層面及P2P暴雷等外產業政策也左右市場走向,時而喊搞基建時而搞科技,時而去槓桿時而又放水。對應的股票市場上就是熱點快節奏切換,領漲熱點一天一切換從而難走出持續性行情,都是消息面刺激下短炒一把就歇,今天漲這個昨天漲的就被拋棄,如此循環就造成人心不穩。

熊市築底階段向來最缺的就是信心,漲起來擔心持續性而跑,一跌又被消息刺激而扭轉,如此反覆。大資金多處於休息狀態,散戶左右市場,散戶的德性就是追漲殺跌。而一些機構也在散戶化操作,其實機構追漲殺跌起來又何嘗不比散戶更狠,每次主跌段基本上都是機構抱團的大藍籌帶頭殺跌,哪怕是一些短線強勢股上也頻繁出現機構追漲殺跌的身影。

指數2700點附近難言真正見底但再持續大跌可能性不大,更有可能是來回震盪一段時間,大漲大跌相間其實也是這種路子。多空都在較勁,今天你唱戲來明天我登場,今天的多頭就是明天的空頭,今天的空頭反而可能成為明天的多頭。這種看似波動過激卻是在區間內來回折騰的行情關鍵在於對節奏的把握,需要跌不能恐慌而漲則別勿樂觀,操作節奏則最忌追漲殺跌。追漲僅先於少部分人氣領漲品種,跟風個股寧願錯過也要少追,殺跌則限於趨勢走弱的標的,不強不弱尤其是處於橫盤築底階段的品種則以潛伏為主而等漲起來要拋。至於趨勢波段類品種則容易來回坐山車,那樣就只能來回高拋低吸而不宜死拿。

暴漲暴跌體現的是情緒過激,準備把握市場情緒動向就至關重要,這裡可以把次新板塊當做風向來看,因為次新從來就是情緒性最突出的板塊。次新板塊當前未必有大規模行情,當前有的還是局部行情,但其一舉一動能牽動市場走向,它漲時市場未必跟隨上漲但個股氛圍會不錯,而它跌時哪怕是市場大漲可能個股也不好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