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我們因愛相聚

從開始的點頭之交

到途中的無私奉獻

再到最後相依相守、攜手前行

一條由真情編織的紐帶

連接著服務人員與留守老人

讓愛不再孤單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項目背景

在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下,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於城鎮,農村養老問題比城鎮更加嚴峻。特別是農村留守老人面臨生活照料、看病就醫、隔代教育等諸多困難。

為緩解留守老人養老問題,提升和挖掘農村社會力量,倡導和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從2015年7月開始, 施永青基金陸續通過北京永青農村發展基金會、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施永青農村發展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施永青基金(香港)北京代表處在昭通市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開展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項目開展後奏響了一曲曲感人的旋律,在項目月結會上他們侃侃而談,分享起他們與老人之間的故事……

“我叫尹顯鳳,2017年末施永青基金來到我們村開展居家養老項目,很榮幸地我成為了服務隊伍中的一員。我服務了十位老人,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戴老人今年70多歲了,老伴早逝,兒女外出務工,陪在身邊的只有上小學的孫子,可因為住在山頂,路途遙遠,孫子平時住校只有週末才能回家。我第一次見到戴老人是在院門口的老樹墩上,她眼神迷離地望向遠方山路。她說在等孩子們回家。我很心疼,缺少陪伴讓老人更快地老去,於是我幾乎每天都要到老人家看望,帶著她做養生操,與其他老人一起活動。現在的戴老人精神氣十足,本就有舞蹈底子的戴老人帶動了同村十多位老人一起在田間跳舞,她的兒女瞭解情況後也為老人高興。”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如果說項目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什麼,那麼一定是讓我收穫了溫暖,讓我知道我和老人之間不只是服務關係,而是緣分和真心。我服務的一位張姓老人也是獨自留守在村裡,後來兒女在外面事業有成把老人接到昆明生活,服務期間的陪伴讓老人對我有了很深的依賴感,搬走後每天老人都要給我打電話嘮家常,還寄一些當地特產給我,讓我覺得特別感動、特別溫暖。”

對老人,她想說:

每一位老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我不會讓孤單染白他們的鬢角,讓留守爬上他們的額頭。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願用最貼心的服務溫暖每一位老人。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用微笑感染老人,讓愛心傳遞下去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我叫張正龍,是鄉里衛生所的一名大夫。施永青基金來我們鄉開展居家養老項目,我覺得這是為人民服務的好事,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加入到了服務隊伍中。鄉里老人常年獨居,再加上醫療意識薄弱,很多老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小毛病。我沒有多麼大的能力,但我會用所學醫術儘可能地幫助這些老人,為家鄉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項目開展以前,很多老人生病了就能忍則忍,不願意去求醫,子女不在身邊更沒有人知道他的情況。我服務的一位老人80多歲了,兒女不在家,老伴也走了,生病臥床好多天也不去醫院。後來我瞭解情況後,上門為老人診病,輸液,每天給老人換藥,老人才慢慢恢復過來。老人含著淚跟我說,如果沒有我,可能哪天他不在了都沒人發現。很心酸難受,幸好有基金開展了養老項目,讓更多的留守老人得到關懷與幫助。讓他們逐漸走出屋門,多交流,保持心情舒暢,身體狀態就會有很好的改善。”

對老人,他想說: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老人身體健康,在外的兒女才會放心。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平時的保健工作也很重要,我會積極與老人溝通交流,讓他們能健健康康的養老。


沒有人想要孤獨,卻註定有人承受。生活不易,難免感傷,唯有用心陪伴,才能戰勝孤獨!感謝每一位服務人員的辛苦付出,是他們讓農村留守老人老有所依,更為農村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願我們在有生之年,一起去呵護更多需要幫助的老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