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政和白茶,怎麼能說懂了中國白茶!

夏天的時候,就特別想念清爽的風,淅瀝瀝的雨。這時候,坐在窗前,倒一杯白茶,別有一番滋味。

不懂政和白茶,怎麼能說懂了中國白茶!

福建盛產白茶,政和的白茶又獨具特色。

不懂政和白茶,怎麼能說懂了中國白茶!

政和白茶,福建省政和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政和白茶以政和大白茶品種為原料,所產政和白茶具有鮮純、毫香、涼爽的品質特徵。不僅具有解暑、退熱、降火、生津止渴功效,還具有降血壓、解毒、止洩、殺菌、抗氧化、抗輻射、抗腫瘤等功效。

不懂政和白茶,怎麼能說懂了中國白茶!

政和居福建北部,與浙江南部相鄰,屬東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暖溼潤。政和境內大部分為山區丘陵地帶,海拔多在400~1000米,最高峰達1300餘米,所產的茶葉有獨特的高山特質,生產的白茶質量很高。

不懂政和白茶,怎麼能說懂了中國白茶!

作為中國白茶重要主產區,政和白茶淵源極深,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到宋代,政和已成為重要的北苑貢茶(指宋代貢茶)主產區,生產的銀針茶備受推崇,被文人譽為“北苑靈芽天下精”。宋徽宗政和年間(1115年),當時的關棣縣因進獻貢茶銀針,“喜動龍顏,獲賜年號,遂改縣名關棣為政和”。

明朝,政和白茶產量已具規模。到了清朝時期,進入鼎盛。迄至咸豐年間,政和始有茶葉加工場所。《茶葉通史》載:“咸豐年間,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廠,僱傭工人多至千計;同治年間,有數十傢俬營製茶廠,出茶多至萬餘箱”。

不懂政和白茶,怎麼能說懂了中國白茶!

政和白茶,是被“折騰”最少的茶,製作流程質樸。茶葉從樹上採摘下來後,不炒不揉,只通過“萎凋”和“乾燥”兩個步驟,使葉片達到適合存放的溼度。很多茶客都說,白茶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因為只有這樣簡單的方式卻能封存著大自然的味道。乾燥後的白茶,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宋徽宗也在《大觀茶論》中說它,“表裡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

不懂政和白茶,怎麼能說懂了中國白茶!

白茶很早便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當年的新茶,清香甘甜,自有其滋味。一年之後,增加了些許厚重的口感,香氣開始發生明顯變化。陳化三年後,幹茶顏色也越來越深,湯色由原來的杏黃色變為橙黃色,香氣開始有了撲朔迷離般的神秘感,滋味開始多了醇厚和蜜甜。隨年份的增長,茶色、湯色愈發深重。七年後的茶,顏色近似深灰綠色,湯色由橙黃變橙紅,湯色透亮,口感醇滑、甘甜,它的香更多是蜜糖香和幽幽的花香,伴著淡淡的陳韻,荷香、棗香,甚至草藥香。

這是白茶的奇妙之處。

不懂政和白茶,怎麼能說懂了中國白茶!

白茶不僅製作過程簡潔,沖泡方法也很簡單。隨時捻一小撮沖泡開來,空氣中便瀰漫起一股香甜,杏黃色的茶湯,口感清甜,氣味中帶有天然花香,柔和而無苦澀,清雅的香氣中還透著一絲露水的微涼。

據說,這就是政和空氣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