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核心考點2:以人爲本的學生觀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核心考點2: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今天,深藍教師給大家整理了《綜合素質》職業理念中的第2個核心考點——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分析歷年真題,本知識點的出題位置是單選題1-4題及材料分析題第1題,且材料分析題關於學生觀的考查頻率最高,大家一定要將知識點掌握熟練。

一、以人為本的內涵

1.從社會發展思想看,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十七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從教育思想來看,以人為本就是在教育活動中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全體學生的發展為本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1)教育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必須以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出發點。

(2)教育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必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

(3)教育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必須面向全體學生。

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體現和遵從了學生的本質屬性,將學生視為發展中的人,尊重個體的獨特性,並切實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放在發展的主體地位,真正地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1.學生是發展的人,尚不成熟,在教師的指導下成長起來

(1)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學生的身體發展具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個別差異性等規律,這是經過現代科學和教育實踐證實的。這要求教師依據這些規律開展教育活動。

(2)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智力水平可以明顯提高,這已為科學研究所證實。

(3)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作為發展中的人,也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把學生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來對待,就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寬容對待學生。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4)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

現代學生觀強調,當今社會,單純的智育或者智育佔絕對主導地位的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要看到"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重要性,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

2.學生是完整的人,要將學生作為完整的整體來看待

(1)人是生理、心理和社會文化性的統一體

人具有生理性、心理性和社會文化性,完整的人是這三者的統一。如果在認識學生的時候,只看到學生作為人的某一個方面,都會產生片面的學生觀。

(2)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體的完整構成人的完整性,還體現在人的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會文化方面的具體構成:人的生理包括了人的生理構造的各個方面;人的心理有認知、情感、個性等各個方面;人的社會文化性涉及社會文化對人所要求的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教師在教育中還要注意對學生生理、心理和社會文化各方面內部各部分的全面認識。

3.學生是獨特的人

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包含以下幾個基本含義:

(1)人的全面發展,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要求每一個人在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都得到發展,但人的不同方面的發展並不能以同樣的水平來要求。承認不同學生在不同方面發展的不同可能性,是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

(2)人的全面發展,不是所有的人按平均水平發展

人的道德能力、智慧水平、身體技能和審美能力等,不可能有一個普遍的統一的標準,特別是不可能有一個平均標準。

全面發展的學生觀,承認不同人發展的差異性的同時,還重視人的個性發展。

由於遺傳、環境、經歷不同,每位學生在興趣、需要、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各不相同,獨特性是個性的本質特徵,是教育的基礎,學生髮展的前提。

(3)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

獨特性是個性的本質特徵,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具有獨特個性的人,應成為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

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髮展的前提,應視為一種財富進行開發,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

(4)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學生和成人之間是存在很大差別的,學生的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和成人有明顯不同,"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4.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是發展的主體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切勿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不利於他們的發展。(有主體需求,且具有主動發展可能性,在教育活動中具有主體地位)

(1)學生是教育活動中具有主體地位的人

學生同教育者一樣也是具有主體性的人,學生有自己的主觀意志,會做出自己的判斷。學生在學習教育者所給予的東西時,都是經過他們自己考量以後,才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學生的學習結果之所以會有所不同。正是他們作為主體行動的結果。

(2)學生是教育活動中具有主體需求的人

人的主體性,根源在於人的主體需求。人有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需求。同樣,在教育活動中,學生有學習的需求,因而能夠把學習的內容作為自己的認識客體,從而使自己成為認識主體。

(3)學生是教育活動中具有主動發展可能性的人

人的主體性,根本在於人的發展需求。人因為要發展自己,因而要讓周圍的環境為自己的發展服務。學生的真正發展,一定是主動發展;沒有主動發展,也就沒有學生的真正發展。

【真題鏈接】

中學:【2017下半年真題·3題】下列教學用語中,不利於促進學生學習的是( )。

A.“你讀得很響亮,若再有感情一點就好了。你再試試。”

B.“剛才這位同學概括得不準確,還是我來吧。”

C.“這位同學的發言並沒有重複前面同學說過的話,有自己的觀點,非常好!”

D.“請大家想一想,剛才這兩位同學報告的結論,有何不同?”

【解析】學生觀要求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引導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B選項中教師的課堂用語沒有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包容。

【答案】B

小學:【2017下半年真題·30題】材料:新轉來的小強是有名的調皮生,同年級別的班主任都不願意接收他,而張老師二話沒說就同意他轉到自己班級裡。

開學時,張老師在班會上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歡迎儀式,說道:"有一位活潑熱情的新成員—小強,加入我們這個大家庭……"隨後,張老師有到小強家裡進行了家訪。

一開始,小強有所改變,上課搗亂情況幾乎看不見了,特別是在張老師的數學課上表現尤為突出:準守紀律,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可好景不長。一段時間後,又有其他科任老師說小強上課搗亂。

老師把小強叫到辦公室,結合剛學習的內容,對他說:"小強,老師發現你的數學很棒哦,我這裡有幾道數學題,想試試嗎?""3乘0等於?""0!"小強回答得乾脆利落。"10乘50,再乘0?""0!"…… 小強回答一次比一次聲小,"老師,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這時,張老師說:"剛才做的題目裡,有哪些數相乘可以得到一個更大的數,可是因為0的存在,它的最終結果卻都是0.你願意做這個0嗎?""老師。我不願意當這個0!"小強急促地說,一改剛開始無所謂的態度,"每個同學都應該為班級 增光奪彩,做一個有益的"數"。你說對嗎?"小強點點頭……

在隨後一段時間裡,張老師特別注意觀察小強,還根據小強的優勢,讓其擔任了數學課代表。同時,他還經常向其他科任老師瞭解情況。大家都反映小強的課堂表現中,看到了可喜的變化。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張老師的教育行為。

【參考答案】張老師的教學行為很好地踐行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學生觀要求教育要做到教育公正,要求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首先,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材料中,張老師並沒有因為小強的調皮搗蛋就放棄他,而是從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等方面逐步提高小強的學習成績,增強小強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與成人之間具有巨大的差異,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才能夠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材料中張老師根據小強的學習數學的優勢,因勢利導,讓其擔任數學課代表,體現了張老師把小強同學看作是獨特的人的理念。

再次,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於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材料中,張老師通過方法的引導和自信心的確立,激發起小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小強的數學成績,同時也促進了其他學科的進步,體現了張老師把小強同學看作是學習主體的理念。

因此,作為教師,在面對像小強這樣的後進生時,要結合"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積極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核心考點2: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近日,深藍教師收到了很多同學的後臺留言,說材料分析題不知道怎麼答題、寫作題無從下手,教學(活動)設計題一團亂麻,還有,還有令人頭大的試講……

鑑於諮詢的同學眾多,深藍教師決定於8月中下旬,開展專題直播課,給大家針對性點撥。屆時,帶著你的問題,砸過來!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核心考點2: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