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小紅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你脾氣很好啊,很溫和。

也許我只是害怕衝突。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小明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小紅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你很有同理心呀,很會為別人著想。

我怕給別人添麻煩,會刻意忽略自己的需求。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小明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小紅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感覺沒什麼攻擊性,沒怎麼見你拒絕別人。

不知道為什麼很難說拒絕,習慣性去接受。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小明

上面的對白有沒有你的影子呢?如果有,你可以理解為你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你被許多人稱讚“脾氣好”,Ta叫你幫忙趕個任務,其實你還有很多事情已經忙不過來了,但你沒有拒絕;Ta希望你在旅遊時順便代購,其實物品已經太多以致於無時間遊玩,但你沒有拒絕;Ta一個勁兒地向你宣洩負能量,其實太多次的抱怨讓你無所適從,但你仍舊傾聽,沒有拒絕。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你是“老好人”嗎?

精神心理專家指出,“老好人”之中有很多“取悅症”患者,總是優先考慮別人的感受,結果忽略、委屈了自己。然而我們需要學會勇敢說“不”和喊“停”,更多為自己著想。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取悅症

取悅症,存在於許多人身邊,卻叫不出它的名字。一個人對於自我的評價依賴於外界的眼光,不懂或者說不敢直視自我,潛意識裡習慣了壓抑與否定,認為自己很卑微。只有拼命討好外界,以此得到認同感才能得到心理安慰。對他而言,別人的眼光是一面鏡子,只有從這面鏡子裡才能看到自己。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每一個習慣取悅的人,大概都很忙。忙著感知別人的需求,忙著抉擇是先滿足A還是先滿足B,忙著焦慮的等待著別人的認可,忙著擔驚受怕——是否會因為做的不夠好而被拋棄。

每一個取悅者又都是健忘的。似乎昨天得到的喜愛和認可,在明天就會被清零,然後重新啟程,去追求更大的認可。

累嗎?疲憊嗎?當然!卻停不下來。

在某個清晨,你會這樣輕輕地問自己:我到底是誰?我這麼忙碌,究竟為了什麼?

你,是這樣的取悅者嗎?

三種類型

認知型

你陷入沉重的自我虧待心態中,使得自身的取悅症一直持續。驅使你取悅於人的動力是這種思維定式:你需要並且爭取讓每一個人都喜歡你。而你衡量自尊和定義自我的依據,就是你為他們做了多少。

當你有取悅於人的心態時,你相信討好能讓你免遭他人的拒絕以及其他刻薄的對待。而且,在把苛求的規則、嚴厲的批評以及完美主義的期望強加給自己的同時,你還渴望普遍的認可。

應對Tips:首先專注於理解和糾正取悅於人的心態。

習慣型

你被迫犧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顧他人的需求,你會為他人做得太多,幾乎從來不說“不”,有求必應,很少給他人派活兒。這些自我虧待、導致壓力的模式,既損害你的健康和你最親密的人際關係,同時還會牢牢控制你的行為,因為他們的驅動力是你過度的需求——你需要每一個人的認可。

應對Tips:以理解和打破取悅於人的習慣為重點。

情感逃避型

你的取悅症主要是因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而導致的。別說真的跟他人發生有火藥味的對抗和衝突,僅僅是有這樣的預感都會讓你非常焦慮。你想要保護你自己,讓你不再畏懼憤怒、衝突和對抗,但你的恐懼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因為你逃避難以應付的情感,不給自己機會學習怎樣有效地處理衝突,或恰當地應對憤怒。

應對Tips:努力克服恐懼,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憤怒與衝突。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形成原因

在取悅症中,有三個心理要素緊緊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三角形。行為、思維和情感是三條邊,而且它們彼此互為原因和結果。這也是好人情結的三個主要根源:被取悅於人的思維控制、被取悅於人的習慣支配、受制於取悅於人的情感。你需要先確定哪個心理要素是你的主要根源,然後再對症下藥。

取悅於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畏懼驅使:畏懼拒絕,畏懼拋棄,畏懼衝突或對抗,畏懼批評,畏懼孤獨,畏懼憤怒。你害怕遭遇他人的不認可,內心自卑缺乏安全感,你堅信只要當好人,總是替別人著想,你就能避免這些消極情感。

取悅症的深層原因是對他人的拒絕、批評、不滿意的恐懼感和畏懼感。取悅症其實是內心脆弱的一種外在表現,多半與早年生活缺乏安全感導致,通常在幼年和成長過程中受到來自親密關係的打擊,比如父母的忽視(重男輕女),過度批評,伴侶的忽視和背叛等,心理長期處於壓抑狀態,喪失自信心,缺乏自我認同感。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如何改變

對於取悅症,表面上你否認了對他人的憤怒和怨恨,但是在內心裡,你會感到焦慮、恐慌和沮喪。你看不到他人的真實目的,你陷入了自我封閉的狀態,為了避免衝突,你把負面的情緒壓抑在心中,情緒無法發洩,很有可能讓你心態失衡。

小編也算是個“老好人”吧,但沒到達“取悅症”。其實很羨慕那些有個性的人,說一不二,敢於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活得很瀟灑。知友東尼酥提及,這種症狀多半是太過注重自我的緣故,過度地靠自己的臆想完善別人全部的生活。當你怕得罪人時,你是不敢面對因得罪帶來的不開心、不安全的氛圍。你覺得如果你不幫他,他會不開心,而他的不開心是你導致的。你不喜歡這樣不安全的氛圍,因此你有求必應。

性格是有點難去改變的,但當你慢慢變得自信,有更多的底氣,慢慢去挖掘更多獨特價值,你會發現,你逐漸敢於說“不”。“只有學會拒絕別人,你對別人的好才會變得有價值。”

你中招了嗎?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前面講到三種類型時,小編針對性列出了tips。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普遍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實際性的幫助。

首先,你不要把自己的思維固定化,

腦子裡總想著“我要怎麼樣” 會讓你的神經緊張,比如你給同事拿快遞這事挺好的,你要把它當作“我願意去做”,當不願意的時候這也不是你的義務,至於你的同事生氣,可能她那天是心情不好吧,你不要想得那麼糟糕。記住,不要覺得你一定要取悅別人才能贏的好感,雙方處在一個平等的位置才是最佳的,你有事的也可以讓你的朋友去拿一下。

其次,你還有個問題就是不會拒絕別人。當別人向你提出請求你又真心不想答應時,就拖著唄,比如對方電話裡給你說,向你借1000塊錢,像平時你雖然不想接也會答應,答應之後又後悔,現在你就可以拖著唄,給他說讓我算算帳,過一點時間給他答覆,這樣拖幾次對方也就明白了,你也不會立馬被別人的要求控制。

最後你要相信你自己,不要把對自己的評價都歸源於他人,你拒絕別人感覺不好意思,別人拒絕你你也不好意思,這是因為你從來不獎勵自己。要想辦法讓自己的成就積累下來,給自己及時的獎勵,行成正反饋。

放下你心裡的包袱,合理利用你的善意,你會發現你的成長之路會更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