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怎樣的溝通最有效?

職場上怎樣的溝通最有效?

職場上我們將50%-80%的時間用來溝通,溝通是職場中人最重要的職業技能。

但怎樣溝通才會有效呢?

解決問題的原則是,誰的問題就找誰,使用合適的溝通渠道。


一、遵循選擇溝通對象的原則:

1、三個原則:

  • 按指揮鏈溝通;
  • 與當事人溝通;
  • 組織規定的其他渠道。

職場上怎樣的溝通最有效?

2、常見溝通對象錯位現象:

  • 錯位一:應該與上司溝通的,卻與同級或下屬進行溝通;

因公司經營政策調整,新招進來項目部門的員工要被辭退,HR經理感覺很不好受。

吃午飯時,和財務部經理談起此事:“公司太不負責了。這讓我怎麼和新員工交代?”

  • 錯位二:應當與同級溝通的,卻與同級或下屬進行溝通;

銷售部經理對新近HR招的銷售很不滿意。

在一些同老闆的談話中談到此事:“不知道現在人力資源部都在忙什麼,最近招來的人根本不合適。”

老總記在心上,在部門經理會議上點名批評了人力資源部,HR經理很氣憤,認為銷售經理在告狀。從此,和銷售部有了芥蒂。

  • 錯位三:應當與下屬溝通的,卻與上司或其他 其他人員進行溝通;

銷售部經理發現最近下屬小王工作不積極,經常請假,想向其他同事瞭解一下情況 。

中午休息,他對另一位下屬小張抱怨道:“最近這小王可成問題了,是不是這樣啊?”

很快小張把這件事傳給了小王,其他同事也知道了,弄得很尷尬。

  • 錯位四:應當與當事人溝通的,卻與非當事人溝通。

上面幾個案例都存在這個問題。

職場上怎樣的溝通最有效?


二、選擇合適的溝通渠道:

1、溝通渠道:

  • 正式溝通渠道包括:

按照指揮鏈的溝通;

和當事人的溝通;

會議溝通。

  • 非正式溝通渠道:

私下以及除正式溝通之外的其他溝通途徑,如團體成員私下交換看法、朋友聚會、傳播謠言和小道消息。


職場上怎樣的溝通最有效?

2、常見溝通渠道錯位現象:

  • 應當會議溝通的,卻選擇一對一進行溝通;

公司近期要改變報銷制度,老總認為有必要同每一位部門經理談談此事。

每個人40分鐘,8位經理共花去老總320分鐘的時間!

效率太低了!

  • 逐級報告 與越級報告的混淆;

營銷副總午休時高興地拍拍銷售經理的肩膀,說:“你們最近的工作做得很不錯,上次區域經理小馬對我說起銷售業績比上一年提高了一倍。”

肖經理有些摸不著頭腦,暗想:小王怎麼沒向我彙報此事?心中對小馬有點不滿。

  • 應當一對一進行溝通的,卻選擇了會議溝通;

職責說明書撰寫不當,造成招聘的銷售不合適,銷售部經理在部門會議上談論此事。

其他部門經理只能看著二人互相辯論,影響了會議的進程。

  • 應當是公司內部的溝通,卻變成了外部溝通。

客戶向銷售部經理提出延期付款的要求,正巧銷售部經理對財務部的一些規定、做派不滿,於是藉機把財務部狠狠罵了一頓:“別提了,公司現在亂得很,財務更是不得了......”

影響了公司在客戶心中的形象。

職場上怎樣的溝通最有效?


職場中會面臨很多問題,不僅方法要對,還要選擇合適的溝通對象、溝通渠道,才可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