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產驕傲淪落到200億賣身,又一個汽車巨頭倒下了!

從國產驕傲淪落到200億賣身,又一個汽車巨頭倒下了!

5月29日,有消息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蕪湖召開第二屆第九次職工代表大會,大會以無記名投票形式,全票通過了關於奇瑞汽車股權轉讓的決議,奇瑞擬以不低於200億元現金注入方式引入外來投資者,增資擴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車。此次職工大會的召開,不僅讓奇瑞被收購之事終於落下實錘,也標誌著奇瑞即將拉開"混改"的大幕。

從國產驕傲淪落到200億賣身,又一個汽車巨頭倒下了!

其實奇瑞"賣身"這件事早就顯露出端倪了。就拿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2017年奇瑞集團銷量為68萬輛,旗下奇瑞(包含奇瑞新能源)、觀致、凱翼和奇瑞捷豹路虎等乘用車品牌銷量分別為41.8萬、1.5萬、4.3萬和8.4萬輛,比2016的70.5萬輛出現下滑。根據乘聯會相關信息統計,2017年奇瑞乘用車銷量位列自主車企第五位,與吉利、長安、長城銷量數據相差甚遠。

從國產驕傲淪落到200億賣身,又一個汽車巨頭倒下了!

就在前不久,奇瑞又剛剛經歷了被寶能收購的輿論風波,雖然這一信息很快被否認,然近年銷量下滑、資金壓力加大、品牌影響力下降等已經成為該司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業界人士認為,在此情況下引入戰略投資者來'輸血'也無可厚非。

從國產驕傲淪落到200億賣身,又一個汽車巨頭倒下了!

從曾經的自主品牌領頭羊,到逐漸退出自主品牌一線陣營;從曾經安徽的驕傲,到靠政府補貼度日。作為曾經自主品牌的一哥,奇瑞為何會淪落到擺脫不了被收購的命運呢?

其實奇瑞也曾經相當輝煌過,是中國汽車品牌的一面旗幟。成立於1997年1月8日的奇瑞已經超過20年,2004年-2012年蟬聯了9年自主品牌的冠軍,2012年之後,由於急於擴張等多方面原因,奇瑞銷量開始下滑。在銷量不好的同時,奇瑞的內部也出現著不小的問題。據統計,近幾年奇瑞前前後後已經有9任銷售公司總經理離職,平均任職年限不到1.5年。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總經理的平均任職年限都不到一年半,身兼多職的趙煥,幹了半年就走實屬正常。

從國產驕傲淪落到200億賣身,又一個汽車巨頭倒下了!

歸根到底是運營出現了問題。2017年堪稱是奇瑞品牌的滑鐵盧,企業的現金流淨額由2016年的35.27億元變為-31.22億元。在債務層面,奇瑞更讓人驚愕,截止2017年底,奇瑞汽車短期負債合計404億元,非流動負債達到218.88億元,負債總計達到623億元。而運營出現問題最根本的原因肯定是由於企業發展戰略發生了問題,尹同躍那句"寧可銷量跌出前十,也要轉型"的豪言壯志在如今看來也是令人唏噓。而奇瑞的銷量也在自己的轉型之路上一跌再跌。

從國產驕傲淪落到200億賣身,又一個汽車巨頭倒下了!

以目前奇瑞的狀況來看,賣身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凡事皆有利弊。對奇瑞來說,即便現在尋求的是救命血,它也應該有要求。外界也不止一次分析過外來資本對奇瑞的衝擊。其中外來資本對奇瑞原有計劃是否干預是最直接的一點,比如寶能進入觀致之後,對其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進,儘管觀致現在還一直再說"兩棲戰略",但局內人都看得明白,觀致的重心已經在向新能源方面傾斜。誰又能保證資本進入之後,奇瑞和它們能否在理念上達成一致。資本進入之後,奇瑞還有多少話語和底氣堅持自我也是外界思考的問題。

從國產驕傲淪落到200億賣身,又一個汽車巨頭倒下了!

不可否認,奇瑞也曾是過去的自主一哥,但特殊的行業背景之下,任何人都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況且目前奇瑞並不是自主品牌裡混的最風光的一個,連一直被稱作自主品牌名片的吉利、長城都開始尋人取暖,奇瑞又有什麼理由"故作矜持",目前選擇外資進入,找一個好的靠山也無可厚非。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