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爲啥沒得到《蒙娜麗莎的微笑》,一名技術人員險些因此喪命

希特勒為啥沒得到《蒙娜麗莎的微笑》,一名技術人員險些因此喪命

希特勒欲建“元首博物館”

二戰對人類的文化遺產無疑造成了巨大破壞,納粹德國對歐洲各國文物和藝術品的洗劫是歐洲文明史上一次最大的災難。

據說,希特勒早年曾以“藝術家”自詡,但其畫作卻未能得到認可。懷著一顆扭曲的心,掌權後的希特勒許下心願,要在自己的家鄉林茨建造一座“元首博物館”,專門收藏從世界各地搶掠來的名家名作,以顯示自己的“藝術眼光”和“藝術魅力”。

在希特勒的授意下,納粹士兵幾乎在侵入各國疆土的同時,也砸開了當地博物館的大門,專門搜尋、搶掠其中的“鎮館之寶”。幾番搜刮下來,一些價值連城的藝術品全都被德國納粹或明或暗地運回國。

對文物感興趣的不只是希特勒,他的副手、納粹二號人物、德國空軍司令戈林更以貪婪著稱。攻佔波蘭後,這位肥胖的帝國元帥即下達“文物接收令”,在短短半年內,便“接收了這個國家幾乎全部文物”。據說,他的別墅卡林宮儘管相當龐大,但仍然裝不下掠奪而來的數千幅名畫。由於牆上掛滿了畫作,一些畫只能掛在另一些畫的前面。

在佔領了號稱“收藏有歐洲最偉大藝術品”的法國後,希特勒和戈林的眼睛更是紅得發亮,他們成立了一個“羅森堡特別工作處”,專門負責蒐羅藝術品。納粹駐法國陸軍也得到命令,“協助羅森堡特別工作處將有價值的文物運回德國。”

為方便挑選,希特勒甚至將掠奪來的文化珍寶編造成冊。冊中不但有詳細的文字說明,在一些珍貴文物旁還配有黑白照片。戰後,共發現這樣的藝術品目錄冊39本,其中所列無一不是各國的藝術精品,從而成為“納粹掠奪被侵略國家珍貴文化遺產”的確鑿證據。

希特勒為啥沒得到《蒙娜麗莎的微笑》,一名技術人員險些因此喪命

對法國的藝術品劫掠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前夕。搶得的文物共裝運了137輛鐵路貨車。據“羅森堡特別工作室”1941年1月的估計,從法國擄掠的文物價值高達10億馬克。

不過,世界上最偉大的繪畫作品《蒙娜麗莎的微笑》卻始終未能被希特勒收入囊中。據說,當年法國盧浮宮為了防止納粹搶奪或毀壞這幅名畫,連夜打造了一輛密封車將其轉移。車廂裡除了《蒙娜麗莎》,還有一名技術人員跟隨並負責看管。由於車廂封裝過於良好,以至於在到達目的地時,這名技術人員已經因缺氧而暈了過去。

據說,希特勒並不是不知道《蒙娜麗莎》的隱藏地,但他卻始終沒敢去搶,這是因為他擔心一旦動手,會激起法國民眾的憤慨從而引發“集體叛變”。

珍寶在民間

在盟軍部隊踏上歐洲戰場前,艾森豪威爾將軍曾給參加諾曼底登陸的部隊下達命令,稱“此行的目的乃是保衛我們的文明。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會遇見歷史遺蹟和文化中心。他們是我們所要保護的文明的一部分,是文明的象徵。每個指揮官都需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盡其所能對這些文化象徵給予尊重和保護。”

但文物學家並沒有因這道命令而放下提著的心,在歐洲長驅直入的盟軍雖然打著“保護藝術品”的旗號,實際上卻在四處搜尋流失的藝術品,並盤算著把這些文化瑰寶收入囊中。在數次轉運的過程中,一些珍貴至極的藝術品,如畢加索、保羅·克勒等人的部分畫作遭到焚燬。還有部分藝術品甚至被盟軍士兵私藏,不是因保管不善而損毀,就是銷聲匿跡,從此下落不明。據估計,因戰爭而流失的藝術品至今仍有20%散落在民間。

“回家”路漫漫

與在戰火中損毀或徹底失去蹤影的文物相比,更讓原文物所有國費心的是如何讓那些被他國博物館收藏的藝術瑰寶“回家”。由於文物返還問題在國際上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據,每一件文物的追討都要經歷相當煩瑣的討要、推諉的過程,許多流失文物的“回家路”因此漫長而艱難。

希特勒為啥沒得到《蒙娜麗莎的微笑》,一名技術人員險些因此喪命

埃塞俄比亞被掠走的國寶級文物“阿克蘇姆方尖碑”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被視為埃塞俄比亞文明的象徵。然而,這塊碑卻作為意大利“戰勝”埃塞俄比亞的象徵,於1937年被墨索里尼掠至羅馬城。二戰結束後,埃塞俄比亞政府迅速將此碑的追討工作提上議事日程。經過整整60年的漫長索要,“阿克蘇姆方尖碑”才被拆解成3部分,分期運回埃塞俄比亞。

韓國也有追討文物成功的案例。戰爭年代,日本設立的朝鮮總督曾將其掠獲的3部《朝鮮王朝實錄》(朝鮮李氏王朝編年史,被視為“國寶”)“贈送”給了日本東京大學。二戰結束後,為了將這批國寶追討回國,韓國佛教界專門成立了“收回《朝鮮王朝實錄》委員會”。同樣也經歷了長達60多年的討要和協商,才終於在2006年7月將這批文化珍寶迎回故里。

與“阿克蘇姆方尖碑”和《朝鮮王朝實錄》相比,更多的文物則難以看到回家的希望。為此,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還險些鬧出外交風波。

兩位國家首腦原定共同出席2013年在俄羅斯舉辦的“歐洲的青銅時代———無邊界的歐洲”藝術展開幕式。但當主辦方得知默克爾準備在致辭中提及返還二戰期間蘇聯從德國搶掠的文物這一話題後,俄羅斯方面提出取消致辭環節。此舉令默克爾無法接受,表示不讓致辭就不參加開幕式。雖然這一風波最終被及時“公關”,但也暴露出流失文物追討工作的敏感與艱難。(文/戰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