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啥没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一名技术人员险些因此丧命

希特勒为啥没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一名技术人员险些因此丧命

希特勒欲建“元首博物馆”

二战对人类的文化遗产无疑造成了巨大破坏,纳粹德国对欧洲各国文物和艺术品的洗劫是欧洲文明史上一次最大的灾难。

据说,希特勒早年曾以“艺术家”自诩,但其画作却未能得到认可。怀着一颗扭曲的心,掌权后的希特勒许下心愿,要在自己的家乡林茨建造一座“元首博物馆”,专门收藏从世界各地抢掠来的名家名作,以显示自己的“艺术眼光”和“艺术魅力”。

在希特勒的授意下,纳粹士兵几乎在侵入各国疆土的同时,也砸开了当地博物馆的大门,专门搜寻、抢掠其中的“镇馆之宝”。几番搜刮下来,一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全都被德国纳粹或明或暗地运回国。

对文物感兴趣的不只是希特勒,他的副手、纳粹二号人物、德国空军司令戈林更以贪婪著称。攻占波兰后,这位肥胖的帝国元帅即下达“文物接收令”,在短短半年内,便“接收了这个国家几乎全部文物”。据说,他的别墅卡林宫尽管相当庞大,但仍然装不下掠夺而来的数千幅名画。由于墙上挂满了画作,一些画只能挂在另一些画的前面。

在占领了号称“收藏有欧洲最伟大艺术品”的法国后,希特勒和戈林的眼睛更是红得发亮,他们成立了一个“罗森堡特别工作处”,专门负责搜罗艺术品。纳粹驻法国陆军也得到命令,“协助罗森堡特别工作处将有价值的文物运回德国。”

为方便挑选,希特勒甚至将掠夺来的文化珍宝编造成册。册中不但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在一些珍贵文物旁还配有黑白照片。战后,共发现这样的艺术品目录册39本,其中所列无一不是各国的艺术精品,从而成为“纳粹掠夺被侵略国家珍贵文化遗产”的确凿证据。

希特勒为啥没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一名技术人员险些因此丧命

对法国的艺术品劫掠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前夕。抢得的文物共装运了137辆铁路货车。据“罗森堡特别工作室”1941年1月的估计,从法国掳掠的文物价值高达10亿马克。

不过,世界上最伟大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却始终未能被希特勒收入囊中。据说,当年法国卢浮宫为了防止纳粹抢夺或毁坏这幅名画,连夜打造了一辆密封车将其转移。车厢里除了《蒙娜丽莎》,还有一名技术人员跟随并负责看管。由于车厢封装过于良好,以至于在到达目的地时,这名技术人员已经因缺氧而晕了过去。

据说,希特勒并不是不知道《蒙娜丽莎》的隐藏地,但他却始终没敢去抢,这是因为他担心一旦动手,会激起法国民众的愤慨从而引发“集体叛变”。

珍宝在民间

在盟军部队踏上欧洲战场前,艾森豪威尔将军曾给参加诺曼底登陆的部队下达命令,称“此行的目的乃是保卫我们的文明。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见历史遗迹和文化中心。他们是我们所要保护的文明的一部分,是文明的象征。每个指挥官都需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尽其所能对这些文化象征给予尊重和保护。”

但文物学家并没有因这道命令而放下提着的心,在欧洲长驱直入的盟军虽然打着“保护艺术品”的旗号,实际上却在四处搜寻流失的艺术品,并盘算着把这些文化瑰宝收入囊中。在数次转运的过程中,一些珍贵至极的艺术品,如毕加索、保罗·克勒等人的部分画作遭到焚毁。还有部分艺术品甚至被盟军士兵私藏,不是因保管不善而损毁,就是销声匿迹,从此下落不明。据估计,因战争而流失的艺术品至今仍有20%散落在民间。

“回家”路漫漫

与在战火中损毁或彻底失去踪影的文物相比,更让原文物所有国费心的是如何让那些被他国博物馆收藏的艺术瑰宝“回家”。由于文物返还问题在国际上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每一件文物的追讨都要经历相当烦琐的讨要、推诿的过程,许多流失文物的“回家路”因此漫长而艰难。

希特勒为啥没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一名技术人员险些因此丧命

埃塞俄比亚被掠走的国宝级文物“阿克苏姆方尖碑”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视为埃塞俄比亚文明的象征。然而,这块碑却作为意大利“战胜”埃塞俄比亚的象征,于1937年被墨索里尼掠至罗马城。二战结束后,埃塞俄比亚政府迅速将此碑的追讨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经过整整60年的漫长索要,“阿克苏姆方尖碑”才被拆解成3部分,分期运回埃塞俄比亚。

韩国也有追讨文物成功的案例。战争年代,日本设立的朝鲜总督曾将其掠获的3部《朝鲜王朝实录》(朝鲜李氏王朝编年史,被视为“国宝”)“赠送”给了日本东京大学。二战结束后,为了将这批国宝追讨回国,韩国佛教界专门成立了“收回《朝鲜王朝实录》委员会”。同样也经历了长达60多年的讨要和协商,才终于在2006年7月将这批文化珍宝迎回故里。

与“阿克苏姆方尖碑”和《朝鲜王朝实录》相比,更多的文物则难以看到回家的希望。为此,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还险些闹出外交风波。

两位国家首脑原定共同出席2013年在俄罗斯举办的“欧洲的青铜时代———无边界的欧洲”艺术展开幕式。但当主办方得知默克尔准备在致辞中提及返还二战期间苏联从德国抢掠的文物这一话题后,俄罗斯方面提出取消致辞环节。此举令默克尔无法接受,表示不让致辞就不参加开幕式。虽然这一风波最终被及时“公关”,但也暴露出流失文物追讨工作的敏感与艰难。(文/战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