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江寧人有文化?還不是因爲……

為什麼說江寧人有文化?還不是因為……

提問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文化品牌是什麼?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不不不!

對於我們江寧人來說

絕不僅僅是這些……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文化品牌彰顯城市追求,

文化品牌積澱城市精神。

在示範區創建過程中,

我區一方面扶優扶強一批群眾喜愛、參與度高、惠民面廣的傳統文化惠民品牌,

一方面孵化培育了一批形式靈活、服務人群多樣的文化惠民新品牌,

形成互為補充、交相輝映的四大品牌體系,

讓公共文化的燦爛陽光遍及城鄉每個角落。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江寧之春”群眾文化品牌

升級改版傳統品牌“江寧之春”群眾文化藝術節,區政府牽頭統一發布信息,公開全年群眾文化活動目錄,全區文化活動實行“六聯六動”:

省市區文藝院團互聯,文藝專幹互動;

機關部門互聯,主題活動互動;

社會藝術團隊互聯,培訓輔導互動;

駐區高校互聯,志願服務互動;

園區企業互聯,場館設施互動;

各街道互聯,文化串門互動;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發揮宣傳、婦聯、殘聯等行業特色優勢,開展特色化、行業化文化惠民活動,形成“幸福社區行”“文化與文明講壇”“最美家庭故事匯”等20多個子品牌。“大品牌”帶動“小品牌”,每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000多場次,覆蓋城鄉,全區文化“月月有主題、四季有更新”。

全民藝術普及品牌

以區文化館“歡聚藝堂”為載體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區、街道、社區三級縱向聯動,10多個社會藝術培訓組織橫向聯辦,5個特色培訓分校為傳習基地,建立“文化人才數據庫”實行師資力量互動,常年開設20多個藝術門類培訓,先後完成戲曲、美術等20多個班次結業,每年輔導培訓達4000多人次。2018年,在百家湖小學開設“梨園娃娃”特色課程班,被授予“江蘇省國粹京劇傳承實踐基地”。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廉政紅色文化品牌

每年開展“最美江寧人”“江寧好市民”“最美家庭”“最美好婆媳”四大評選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區群藝館與區司法局聯合成立“法韻藝術團”,先後創作錫劇《清風亭》、小品《連心肉》等100多件文藝作品,每年深入基層、軍營開展普法宣傳50多場次;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區博物館每年深入偏遠鄉村舉辦“古老的江寧我的家”流動文物展60場次,開設《傳家訓樹家風》3D網上虛擬展廳,並在中紀委網站上循環播放;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深化紅色文化體驗解讀宣傳,開發了雲臺山烈士陵園等為主線的紅色旅遊線路,編撰了《江寧抗日故事》10多部紅色書籍。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傳統文化品牌

組織文藝人才下基層“種文化”,挖掘整理富含江寧基因的民歌、民舞進行舞臺再現。

先後挖掘整理民俗項目30

多個,原創改編了《農耕之音》、《板凳龍》等100多件民間文藝作品,舉辦了首屆南京市民歌民舞大賽,編輯出版《鼓樂龍騰小學教程》《馬鋪鑼鼓小學教程》等文獻;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區錫劇團先後創作了《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花落誰家》等10多部傳統戲劇在各個美麗鄉村巡演;

東山誠明書院倡導新國學教育體系,每年開展開筆禮、成年禮、成長禮、敬老禮等“復興華夏禮儀”活動

100多場次;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圍繞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慶,常年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200多場次。

咱大江寧文化氛圍這麼好

真的是……

↓↓↓↓↓↓↓↓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为什么说江宁人有文化?还不是因为……

文化江寧系列是此次江寧為迎檢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而策劃的專題,用三個篇章展現江寧深厚的文化底蘊。

精彩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