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曹爽是怎樣一個人?

一個人的歷史


司馬懿曾經給曹爽下過一個評價:

駑馬戀棧豆。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曹爽像一匹劣馬,貪戀槽中的豆料,沒有什麼志向,非千里馬可比。這句話可謂是經典至極,曹爽在關鍵時刻馬失前蹄,被司馬懿所擒,最後被殺,可悲可嘆。那麼正史上曹爽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曹爽是大司馬曹真之子,典型的官二代。身體肥胖,行事謹慎,為人也很低調。那麼後來為什麼會變成一個飛揚跋扈的人呢?這跟當時的形勢有關。

曹爽自小就與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當上皇帝后逐步提拔他為武衛將軍,專門負責保衛皇帝寢宮的安全。武衛將軍屬於禁軍的一支,跟皇帝親近,但權力不算特別大。曹叡臨死前,曹爽作為中間派,陰差陽錯的成為了託孤重臣。到底怎麼回事呢?

曹叡病危,原本定的託孤大臣為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這五人共同輔政。其中燕王曹宇資格最老,曹宇跟曹丕是一輩,算是曹芳的爺爺輩。

領軍將軍夏侯獻和屯騎校尉曹肇對曹叡身邊的寵臣劉放、孫資早就不滿,曾經放話:看這兩個小人還能得意多久,而此時兩人正守在曹叡的身邊。劉放和孫資一看夏侯獻和曹肇要成為託孤大臣,擔心自己性命不保,於是開始找機會勸曹叡更改決定。

這時正好曹宇喊曹肇出去商量事情,夏侯獻和秦朗也都不在,只有曹爽一個人在皇帝內室。於是兩人勸魏明帝曹叡說:先帝曹丕曾經有言,籓王不得輔政。曹肇、秦朗看到您患病,在外面嘻嘻哈哈,洋洋自得。這些人都是佞臣趙高之流,怎麼能輔政呢?

曹叡這時已經奄奄一息,口不能言,皺眉問道:那麼誰可以讓人放心呢?於是兩人趕緊推薦眼前的曹爽和老臣司馬懿。曹叡答應,這時曹肇進入,聽說皇帝改變了主意,於是磕頭哭泣勸曹叡改變主意,曹叡也答應了。曹肇出去後,劉放和孫資又回來勸說曹叡堅持剛才的意見,並且說要手寫詔書才算數。最後兩人握著曹叡的手起草了詔書,隨後就拿到殿外宣旨,勒令燕王等人立即離開洛陽,不得有誤。

其實無論哪一派獲勝,曹爽都能成為託孤之臣,只是這一次很意外,他成為僅剩的託孤重臣之一,另外一個是資格甚老的司馬懿。

剛開始曹爽對司馬懿非常的尊敬,無論什麼事情都要請教他。司馬懿也對曹爽禮讓三分。按照這個形式是不會發生高平陵之變的,曹爽的態度轉變不在於他個人,而在於他身邊的人。誰呢?人稱臺中三狗何晏、鄧颺、丁謐。

此三人由於為人輕浮,人品極差歷來被曹丕和曹叡所不重用,等到曹爽輔政,這三人憑藉著跟曹爽的關係迅速上位,而且三人極力勸說曹爽獨權專政。

在這三人的蠱惑下,曹爽內心的邪惡意念開始甦醒,漸漸的一發不可收拾。曹爽在三人的建議下,幽禁了郭太后,架空了司馬懿,從此挾持了8歲的曹芳,開始專權

曹爽納了先帝曹叡的兩位才人,把自己的兄弟都提拔到關鍵位置上。其中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何晏、鄧颺、丁謐更是憑藉手中的權利控制了文官和武將的升遷,漸漸的凡是不和他們結為一個聯盟的官員都被以各種理由打壓。

司馬懿為了躲避曹爽的鋒芒,於是裝病。但是暗地裡卻在積攢實力和聯絡朝臣,希望能有機會扳回一局。很快的機會來了。

公元249年,曹爽三兄弟帶著曹芳前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叡,儘管事前謀士桓範提醒曹爽要把曹羲和曹訓留下,以掌握禁軍,防止有人搞政變。但是自大的曹爽聽不進去,沒有理會。

隨後,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孚、司徒高柔、太尉蔣濟、太僕王觀等人聯合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司馬懿領軍奪取武庫,司馬師率軍控制司馬門,司馬昭領軍營救出被幽禁的郭太后,並從郭太后處領取了免除曹爽大將軍職位的詔書。

緊接著司馬懿率軍駐紮在洛水浮橋,上書皇帝曹芳,目的是清君側。大將軍曹爽禍亂朝政,應該立即免職。曹爽知道政變後,手足無措。只能被動的紮營固守。

後來,司馬懿向曹爽最信任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指著洛水發誓:政變只是為了讓曹爽交出權利,其他概不追究。後來太尉蔣濟又給曹爽寫信,以自己的人格保證曹爽的人身安全。最後,迫於形勢,曹爽投降。

曹爽投降後被司馬懿派兵幽禁起來,後來更是在朝議中借眾人的力量判了曹爽謀反之罪,最後根據魏律處斬,並且夷三族。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曹爽的一生是很戲劇的一生,曹爽本人原本低調謙虛,胸無大志,只想享受自己世襲的榮華富貴而已。後來在魏明帝託孤時陰差陽錯的成為兩大託孤重臣之一。怪只怪自己用人不當,致使臺中三狗飛揚跋扈,自己也變得貪婪、霸權而不可收拾。成於權利之爭,也敗於權利之爭,最後更是死於權利之爭,可悲可嘆!


每日趣評


曹爽,字昭伯,沛國譙縣人,大司馬曹真長子,三國時期魏國宗室、權臣。


託孤之臣,共輔幼主

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去世,齊王曹芳繼位,年八歲,大赦天下。尊皇后為皇太后,加曹爽、司馬懿侍中,都督中外諸軍,總領尚書事。之前明朝時期正在建造的宮室,都因遺詔停止。

曹操、司馬懿各領兵三千輪流在宮廷內值班,曹爽因為司馬懿年紀和地位都比自己高,所以像對待長輩那樣對待他,每每碰到事情都向他諮詢請教,不敢獨斷專行。

培植黨羽,專權亂政

當初幷州刺史東平畢軌和鄧颺、李勝、何晏、丁謐都是有才名而急於求富貴的人,趨炎附勢,明帝曹叡厭惡這種浮華的作風,因此壓制他們不加重用。曹爽向來和他們關係不錯,等到自己輔政之後,驟然提拔他們視為心腹。

何晏是何進的孫子,丁謐是丁斐的兒子。 何晏等人共擁戴曹爽,認為大權不可以交託給別人。丁謐為曹爽謀劃,讓曹爽稟告天子下詔,將司馬懿轉任太傅。對外以名號尊寵他,卻沒有實際的權力,尚書奏事都要先通過自己,以此控制大權。



曹爽接受了建議,二月丁丑,任命司馬懿為太傅,任命曹爽弟弟曹義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侍講,其餘諸弟都成為列侯擔任皇帝侍從,出入宮禁,貴寵無比。

禍亂朝綱,黨同伐異

曹爽對太傅的態度,僅保存著表面的禮貌,真正要進行的事務很少再跟司馬懿商量。曹爽將吏部尚書盧毓調任僕射,讓何晏取代這個位置,任命丁謐、鄧颺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



何晏等人仗著勢力處理事物,依附於他們的就加以升遷,違逆他們的則加以罷免,內外望風,官員沒有敢違抗他們意旨的。

橫行無忌,不納忠言

正始八年,大將軍曹爽用何晏、鄧颺、丁謐的計策,將太后遷居到永寧宮,獨自把持朝政,樹立親信黨羽,屢次更改制度。太傅司馬懿不能阻止,與曹爽之間開始有了嫌隙。五月,司馬懿開始稱病,不參與政事。


大將軍曹爽驕奢無度,飲食、衣服都和皇帝類似,家中充斥著宮廷才有的珍玩。又私自講明帝的才人當做歌姬使用,在地下營造窖室,四壁裝滿雕飾花紋的窗戶,經常和何晏等人在此飲酒縱慾。曹義非常憂慮,屢屢流淚勸戒,曹爽不聽。

曹爽兄弟屢次一起出遊,大司農沛國人桓範對他們說:“你們兄弟總攬大權,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萬一發生變亂,有人關閉了城門,你們誰又能進城呢?”曹爽說:“誰敢做這種事情?”在曹爽的心目之中,司馬懿早就不是威脅。

韜光養晦,隱忍不言

原先清河國和平原國為了地界爭論不休,歷時八年都不能解決。冀州刺史孫禮請求朝廷用所藏的明帝封平原王時的地圖比對,來判定邊界。曹爽相信的清河國的說法,說地圖已經不能用。孫禮上述辯解、言辭直率而激烈,曹爽大怒,彈劾孫禮心懷怨恨,判了他五年徒刑。


後來孫禮任幷州刺史,去拜見太傅司馬懿,神情憤怒,不說話。 司馬懿說:“你是嫌官職低?還是生氣處理地界的事情?”孫禮說:“明公怎麼說這麼奇怪的話?你雖然不屑,難道會把官職和往事放在心上,我本以為明公你是伊尹、呂尚一樣的人物,可以輔佐天子,上報明帝託孤重託,建立萬世功勳。如今社稷就快要處於危難之中了,朝廷都騷動不安,這才是我不高興的理由。”

孫禮邊說邊涕淚橫流,司馬懿說道:“先別這樣,要忍耐別人忍受不了的事。”

無謀難斷,危機已生

冬季,河南尹李勝出任荊州刺史,去向太傅司馬懿辭行。司馬懿叫兩名婢女服侍自己,他用手拿衣服,卻拿不住衣服脫落。司馬懿指著嘴巴說口渴,婢女進粥,司馬懿拿杯子直接飲用,結果粥都流出來灑在胸口上。

李勝說:“大家都說明公舊病發作,沒想到身體已經這樣了!”司馬懿裝作半天才緩過氣來的樣子說:“年老病重,生死不過是早晚的事,委屈你到幷州為官,那裡靠近蠻夷之地,要做好防備。這一別恐怕不能再相見,就把小兒司馬師、司馬昭兄弟託付給你了。”

李勝說:“我是回到本州,不是幷州。”司馬懿故意聽錯,說:“你是到幷州?”李勝又說:“是荊州。”司馬懿說:“我老而不明,聽不清你的話,如今你回到家鄉為官,德高壯烈,望好好為官建立功勳。”

太傅司馬懿暗中與其子中護軍司馬師,散騎常侍司馬昭,謀劃如何除掉曹爽。

眾叛親離,洛水之盟

嘉平元年正月,皇帝謁高平陵,大將軍曹爽與其兄弟都隨侍在側。太傅司馬懿以皇太后名義下令關閉城門,帶兵佔領武庫,派遣軍隊駐紮在洛水浮橋。令司徒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的職務,佔據曹爽營寨,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佔領曹義營寨,然後向皇帝上奏曹爽罪惡。


曹爽看到了司馬懿的奏章,並沒有轉交給皇帝,處境窘迫不知所措,安排皇帝的車駕夜宿伊水南,伐木製成鹿角以作防禦,爭發屯田兵數千人護衛。 司馬懿派侍中高陽、許允及尚書陳泰勸說曹爽,應當及早回來認罪,又派他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對他說,不過免官而已,並以洛水為誓。

智囊桓範、愚者曹爽

桓範到了曹爽那裡,勸曹爽兄弟帶天子至許昌,徵調四方的軍隊,增強自己的實力。曹爽遲疑未決,桓範對曹義說:“此事昭然若揭,你是讀書人還不明白嗎?今日的形勢下,你們曹家這樣的門戶,即使只求平安度日,還能做到嗎?況且平民百姓抓了一個人為人質,還想以此為條件試圖活下來,你們現在和天子在一起,挾天子號令天下,誰敢不從!”



大家都默不作聲,桓範又對曹義說:“你的一支軍隊就近在城南,洛陽屯田的部隊也在城外,立刻可以招致。現在啟程去許昌的話,不過半夜就到了,許昌的武庫足可以裝備士兵,只有糧食讓人擔憂,而我身上就帶著大司農印章。” 曹爽兄弟並不聽從桓範的主張,猶豫了一夜之後,曹爽說道:“就做個富翁好了。”桓範大哭道:“曹真何等英雄,卻生出這種蠢豬一樣的後代,今天我竟被他們連累的要滅族了。”

無權難安,無位難保

曹爽於是把司馬懿的奏章轉交給皇帝,請皇帝下詔罷免自己的官職,然後奉送皇帝回宮。曹爽兄弟回到家裡,司馬懿立即派出洛陽官吏和兵士將曹家團團圍住,在宅院四角建起高樓,讓人在樓上監視曹氏兄弟舉動。曹爽帶了彈弓到後院中,樓上邊有人大喊:“前大將軍往東南去了。”曹爽愁悶的不知所措。

有人舉報說:“宦官張當私自將皇帝的才人送給曹爽,懷疑他們之間有勾結。”收捕張當,交付廷尉審訊。張當說曹爽與尚書何晏、荊州刺史李勝等人陰謀造反,到三月中旬就會起事。



於是抓捕曹爽及其黨羽,包括李勝、桓範一起入獄,彈劾他們大逆不道,與張當等都被夷滅三族。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曹爽這人,德行淺薄,沉溺於放縱,且無所顧忌,從未聽說他對君主有過什麼匡正(矯正)的諫言,也沒有為朝廷推薦過什麼出類拔萃的人才,說白了就是正事不幹。

驕奢跋扈,獨斷專行,於君主不忠,做人有嚴重問題。

反覆無常,智商低下,唯有武功尚可,也無非一武夫而已,行軍作戰、兵法佈陣那是不行。

曹爽與曹睿交情不錯。曹睿當皇帝后:

散騎侍郎;

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

武衛將軍;

其父曹真死後,曹爽繼承了邵陵侯的爵位。

由此可見,曹睿真沒虧待他,不愧是發小。

將司馬懿排擠出核心勢力集團後,曹爽大肆征伐蜀漢,最終鎩羽而歸;

廢除魏國太后垂簾聽政的權利;

“專擅朝政,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引起了魏國上下的不滿。

智商欠費,曹爽居然相信了司馬懿“交出兵權,便可保留爵位,仍然享受榮華富貴”的誓言,主動放棄抵抗,請皇帝罷免自己,並向司馬懿認罪投降。

曹爽和何晏密謀在三月篡權奪位;

曹爽集團的骨幹都被逮捕;

桓範以誣告司馬懿謀反的罪名下獄;

桓範與曹爽等人一併被處死,並且三族也被夷滅

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不但將曹爽集團勢力消滅,而且牢牢把持住了朝政大權。曹操用一生的艱辛打下來的江山自此又轉到了司馬氏集團的手上


古今通史


曹叡最失敗的地方就是聽了劉放和孫資的話,讓曹爽和司馬懿兩個人來輔政。曹睿最開始定的輔政大臣不是這兩個人,而是大將軍曹宇,夏侯獻,曹爽,曹肇,秦朗。

其中曹宇是曹操的兒子,曹衝的同母弟弟,夏侯獻是夏侯霸的兒子,夏侯淵的孫子,曹肇是曹休的兒子,曹爽是曹真的兒子,秦朗是秦宜祿的兒子,曹操的養子。

曹睿最開始的安排是合理的,這樣可以避免曹爽專權,另外沒讓司馬懿成為輔佐大臣,那麼就不會形成曹爽與司馬懿的兩人的鬥爭,而曹爽的能力完全不夠,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所以曹叡的這個安排是司馬代魏的一個很大原因。

那曹叡為什麼會改變想法呢?因為劉放與孫資和夏侯獻,曹肇有矛盾,如果夏侯獻,曹肇成為輔政大臣,那麼曹睿死後,兩人肯定不會放過劉放與孫資的。

還有曹宇這個人性格過於溫和謙虛,在曹睿任命的時候,他是推辭的,所以曹睿就問劉放孫資兩人,燕王曹宇一直是這樣的嗎?孫資劉放當然不希望曹宇來輔佐,所以就說曹宇是知道自己能力,所以才這樣推辭的。

曹睿就這樣相信了,但其實,以曹宇這樣的性格,更適合八歲的曹芳。曹睿繼續問:那你們覺得誰合適。孫資和劉放和曹爽的關係好,所以就說,曹爽很合適,他們也知道只有曹爽可能不夠,就說,還可以叫司馬懿一起來。

曹爽聽了曹睿的話,十分的緊張,汗流浹背,劉放就暗中踩了他的腳,提醒他,這是個好機會,還不趕快表態。

曹睿先是聽了,後來又改變想法了,覺得這樣的安排不好,還是原來的方案好,劉放和孫資就繼續勸說曹睿,曹睿說他累了,不能寫,劉放就按著曹叡的手在那邊寫,最後還是由曹爽和司馬懿來輔政了。

曹爽的能力確實有限,他之所以能輔政,一方面是他是大司馬曹真的兒子,另外一方面,他從小就和曹睿的關係好,曹爽一掌權後,就升司馬懿為太傅,這樣就削去了司馬懿的兵權。

曹爽為了提高威望,和他的父親曹真一樣伐蜀,結果也和他父親一樣,徒勞無功。在高平陵之變的時候,為什麼會輸呢,因為他相信司馬懿會放過他,能讓他做個富家翁,曹爽歸根到底,還是能力不足,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曹爽才是真正扶不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