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夜讀」冒菜,一個人的小火鍋,照樣吃得熱熱鬧鬧

點擊收聽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在農貿市場、居民小區、街邊小店都寫著冒菜的招牌,我卻不知道冒菜為何菜,問在四川生活過的妻子。妻子告訴我,冒菜不是單獨的一種菜,是小火鍋的一種,把各種菜放在一起燙,再雜在一起吃。

慢慢了解,我才知道冒菜是成都的特色民間美食,冒即燙之意。為了瞭解冒菜的具體情況,我特意與妻子去吃了一回冒菜。

冒菜曾經是街邊小吃,滿足各階層市民充飢之需。現在,冒菜被美食家和媒體發現,慢慢走上了門店,有了專門的冒菜店,我們就進了一家只做冒菜的特色飯店。

街邊冒菜,每家架著一口大湯鍋,非常耀眼,麻辣鮮香的湯汁咕嘟咕嘟地冒著熱氣,好像在招呼客人前來品味。湯鍋下有個大煤爐,不停地給湯料加溫,鍋裡掛滿了正冒著的竹簍。竹簍底尖口大,簍內冒滿了菜蔬,濃郁的香味隨風飄散,吸引路人駐足不前。

攤主在客人的指點下裝菜,把一樣樣菜蔬裝入竹簍,再冒進沸湯裡,不時提著竹簍在湯汁裡一提一放,讓菜蔬完全燙到,直到冒熟為止,然後提起竹簍,把菜和湯汁倒進碗裡,任食客享用。

我們進的冒菜店,把湯鍋放進了廚房,衛生條件明顯提高。我們看了菜單,沒有自己選擇菜蔬,還是點了一份兩人套餐,即店家配好的冒菜。

「小麦夜读」冒菜,一个人的小火锅,照样吃得热热闹闹

冒是動詞,與沸騰的湯汁冒泡泡有關,也與菜蔬冒在湯汁裡有關。冒其實是川西方言,由芼而來,指把生熟原料放滾湯裡煮熟。冒與芼通,枚乘《七發》中,芼指可供食用的水草或野菜。這樣看來,成都冒菜蠻有歷史淵源。

冒菜是小火鍋的一種做法,並不特指某種菜,菜蔬有葷有素,火氣較重,不宜常吃。

我與妻子只點了微辣的套餐,怕吃了上火。一些老冒菜店,為了適應各種顧客,在湯鍋里加入中草藥,成為獨家秘製香料,主要是祛火。做出來的冒菜麻中不麻,辣中不辣,老少皆宜,健脾健胃,不上火,不敗胃。

冒菜發源成都民間,慢慢被人複製開發,發展到成都周邊乃至川渝全省。冒菜大致分兩種,有火鍋型冒菜和滷水型冒菜。

火鍋型冒菜與火鍋基本相同,底料配置不同,是一個人的火鍋;必須先燒高湯,用大骨頭熬湯,加底料,攪拌燒開,就成為冒菜原湯。

滷水型冒菜近似滷菜滷水配置,冒菜吃完,湯底可以喝,味道鮮美,不燥辣,代表有巴適館冒菜、廁所串串、毛記冒菜、意冒菜;必須先制滷水,炒鍋置旺火上,菜油燒到六成熟,下郫縣豆瓣煵酥,放姜米、花椒炒香,下鮮湯,再放豆豉、冰糖、牛油、醪糟汁、料酒、精鹽、胡椒粉、幹辣椒、草果等作料,熬開後打去泡沬即成冒菜滷水。

「小麦夜读」冒菜,一个人的小火锅,照样吃得热热闹闹

成都流行的冒菜料有豬血、墨魚片、海帶片、白筍片、涼粉、土豆片、蓮藕片、白粉條、黃粉條、萵筍、萵筍葉、馬蹄、韭菜杆片、菜花、粗豆芽、細豆芽、大白菜、豆皮、生菜、香菇片、草菇片等。

每家冒菜店,都有它的絕味和主料,即冒牛肉、冒鴨腸、冒素菜、冒腦花中總有一樣出色。我們吃的冒菜店,主料是冒牛肉。大片的牛肉,紋理鮮明,細嫩滑爽,噴香撲鼻,色澤紅亮,味道可口。底料有海帶、筍片、土豆、藕片、萵筍、萵筍葉、豆芽、白菜、粉皮、黃瓜等。

冒菜最為講究的吃法是使用幹碟,在小碟中放置幹辣椒粉,加鹽、味精等調料,將鍋裡燙好的菜在幹碟裡輕輕一蘸,送進嘴裡,味道又香又辣,甚為可口。

我不習慣這種蘸吃法,就取消了幹碟,直接用碗盛著吃。我們的套餐,冒好的冒菜用大臉盆盛著,有大半盆,足足吃了我們大半個小時,才吃完三分之二。

成都人都有一種冒菜情結,可謂冒菜無人不知、無人不吃。有人誇張地說:火鍋是一群人的冒菜,冒菜是一個人的火鍋。

如果你喜歡小麥,請點個贊哦,你的喜歡是我的動力。

原題《成都冒菜》 摘自《食全酒美》

巴陵,本名方八另。男,1979年12月生於湖南新化,現居長沙。2003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 2009年至今在湖南省旅遊局編志辦從事《湖南省旅遊志》編撰工作,擔任《湖南省旅遊志》、《湖南省志·旅遊志》、《湖南省政區大典·旅遊部分》主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