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的「莆田」系套路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到底是人死了,錢沒花完,還是人活著,錢卻沒了?

誰也記不清楚,體檢是從哪一年興起的。也許是在SARS之後,民眾的健康意識覺醒,口袋也鼓起來了,大大小小的體檢機構便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城市的樓宇中。幾臺“機器”,幾名“護士”,再來幾位“老專家”,就能開張了。

身邊人對體檢的態度兩極分化非常嚴重。一位友人的媽媽,年年都積極體檢,買的都是較貴的套餐,卻沒有檢出她的淋巴癌,要不是身體出現了異樣去醫院,恐怕就要變成晚期了。另一位友人的父親,因為從來不願意去體檢,因此沒有及早發現肝臟的病變,最後發展成肝癌。

一位年年體檢,一位從不體檢,最後竟然殊途同歸,這該怎麼解釋?

美年健康的“莆田”系套路

事實上,對於普通人群,定期的合理的健康體檢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缺少統一的准入標準、沒有獨立的體檢場所、組織管理規章制度不到位、從業人員缺乏專業性等等問題,都是健康體檢體系中存在的頑疾。

這不,上週美年健康“假醫生”的事情鬧得滿城風雨,一開始人家並不承認,說這是“有組織的黑公關,要向公安機關報案”。沒過幾天,又發公告說收到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責令整改通知書》,對大眾表示歉意。

打臉速度之快,讓人不得不感嘆,這屆公關真的不行呀!

自7月底以來,美年健康股價累計下跌近26%,市值蒸發超176億元。就在股價下跌期間,公司副總經理溫海彥卻抄底買入1.3萬股,成交金額20.77萬元,看來對公司還是蠻有信心的。

而據此次爆料的前員工稱,當客戶在醫院裡確診癌症晚期並全身擴散後,氣憤不過,跑回體檢中心,“怒罵我們是莆田系的”。

那麼,除了半路出家的美年健康的董事長俞熔和他的貴人--原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院長林發雄都出生於福建,美年健康與莆田系的企業還有哪些相似?

第一:不靠療效靠廣告

美年健康的“莆田”系套路

大做廣告是莆田系開拓市場的最重要手段。初級階段的廣告手段是寫傳單,印小廣告,貼滿大街小巷。從電線杆,到居民社區、公交車站臺,能貼的都貼上。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發現貼電線杆效率低,缺乏公信力,於是把廣告從電線杆做到電視臺的。再後來,又隱藏到醫院的大大小小科室中,令人防不勝防。

一位元老曾總結過去成功的原因,強調的是 “我們真正要賺錢,還得靠廣告。”

美年健康的俞熔也曾笑著告訴記者們 “品牌大了,房租都便宜了。”於是,美年健康給自己配備了一支日益龐大的銷售團隊。

2017年,美年健康的銷售人員數量為8831人,比2016年的5725人多出了3000多人。2017年美年健康的銷售費用為14.88億元,同比增長59.97%。美年健康這種典型的“營銷驅動型”企業,在旺盛的需求面前,想不賺錢也挺難的。

第二: 業務“安全性”

莆田系最愛染指的就是皮膚病、性病、不孕不育、美容整形等領域,這些毛病的最大相同點是,治療要求和成本低,療效難以鑑定,同時還可由他們自由定價,患者必須自己花錢。

這些病具備即使治不好也不至於治死人的“安全性”。尤其是這其中的性病,在當時是一個大市場,但公立醫院普遍不願意去介入這個領域,更不敢把它當成生意來做,同時患者也不希望到大醫院給自己開個性病記錄。

長期以來,他們做的都是大醫院不屑做、不能做,但卻有很大市場,甚至暴利的生意。

1995年,剛畢業兩年的金融圈小白領俞熔結識了自己的伯樂--原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院長林發雄。在正規大醫院摸爬滾打數十載的林發雄,深知既安全又好吃的餡餅藏在哪裡。他鼓勵俞熔往醫療方向轉型,並介紹了一些醫療圈的朋友。

“當時我對產業發展的看法還比較朦朧,但逐漸對這個行業產生了興趣。”俞熔說,這位忘年交是他職業發展中很重要的領路人。

可是年年體檢正常,為何還有人出現突然猝死?年年體檢正常,為何發現癌症時已是晚期?年年體檢正常,為何發病前沒有任何徵兆?

哎呦喂,只要不是倒在體檢中心的,出了門再想回來訛人,只能路漫漫了。從這一點來看,體檢行業的業務模式也是很“安全”的。

第三:頂尖專家

每個莆田系醫院都有幾位“頂尖專家”坐鎮,但如果你仔細去看這些專家的介紹,你會發現他們會強調他們有xx年經驗,但通常不會告訴你他們是哪裡畢業的,是什麼學歷,在哪裡工作過等等。另外這些“專家”好多都是全才,啥癌症都能看。

美年健康的“莆田”系套路

而美年健康的專家則“不公開”。曾有記者想看下專家名單,一位美年健康的“主任”卻表示,“我們不像醫院,每週幾哪個專家出診(都列出來),體檢不需要這個,只要每個診室有檢查醫生就行了,哪家體檢中心也不會這樣出具的,這就是體檢中心和醫院的區別。我們這麼大一家體檢機構,又是上市公司,專家資質絕對沒有問題。”

都號稱有專家,但一個誇大其實,一個霧裡看花,願者上鉤吧。

第四:到處買買買

2014年,美年健康、愛康國賓、慈銘體檢呈現三國鼎立態勢。2015年,美年健康借殼江蘇三友上市,兩個月後,吃下慈銘體檢過半的股權。

又過了兩個月,美年健康將大手伸向了愛康國賓。彼時,愛康國賓正在進行私有化。但此舉遭到了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的公開反對,“我的股票不會出售給第三方。”

張黎剛在公開信中指出,美年準備在愛康私有化進程的關鍵時刻發出競爭要約,這無疑是敵意的,也是惡意的。

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俞熔回應,希望中國的健康體檢產業不要因自相損耗和個人好惡而耽誤了整體飛躍的進程。言外之意,張黎剛私心太重,竟不讓我收購,阻礙行業進步,一下子站上了道德制高點。

為了與美年健康抗爭到底,愛康國賓不惜啟動了“毒丸計劃”,即“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最終還是馬雲爸爸出面撫平了這場長達8個月的私有化之戰。

愛康國賓稱收到來自馬雲的雲鋒基金的私有化要約,美年健康則宣佈退出,至此,俞熔整合中國高端民營體檢行業巨頭的計劃徹底落空。

再看看莆田系的套路,集團化運作趨勢明顯,區域性投資併購,大吃小,這樣的路徑是不是很眼熟。

翻看美年健康2017年的財報,公司營業收入62億元,比2016年增長102.25%。最新公佈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90億元,同比增長57.66%;淨利潤為1.67億元,同比增長十倍。

俞熔此前曾對媒體表達過對健康產業的初心與野心:“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你要爭光”,“我們希望有一段波瀾壯闊的人生”,“實現一些未來大家能給你記上一筆的目標”。

他沒有失望,大家確實給他記上了難忘的一筆。

輕輕掃一掃 智商稅少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