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拿來正能量,QQ拿來喪」

01

很多人歡呼:

終於可以把生活和工作分開了。

“微信拿來正能量,QQ拿來喪”

我是2013年的夏天註冊了自己的微信號。

起初只是因為它很火熱,想著去湊個熱鬧才註冊了微信號。

在以後的幾年裡,微信上的好友增長速度也很緩慢,畢竟我以及周圍的人都在用QQ。

早年的微信沒有電腦端,群聊也不能像QQ那樣儲存文件和照片。

所以對於正在上學的我而言,QQ是最好的生活以及學習的工具。

最早認識的大學同學也是QQ上結識的,

後來人越來越多,於是在還沒報到入學時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個班級群。

每當有新同學入群時,大家說的最多的是“爆照,爆照”,每天的群消息經常處於“99+”的狀態。

於是就這樣在入學報到時,相互之間似乎成了網友見面會,很快就熟悉起來成了好朋友。


02

四年的大學時間裡,

QQ群裡存了近千張照片,數百個文件,自己也加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群。

自己的QQ空間裡則存了兩千多張照片,記錄著自己和周圍人、事物的四年變化。

空間裡是純粹個人空間,以前喜歡一個人,就會經常去看她的空間。

也會留意自己的空間,是否有她訪問的記錄,很多人應該也有過這樣類似經歷。

微信裡的聯繫人變多,還是直到臨近畢業那會兒。

因為開始要找工作,要接觸不同年齡層次的人,通常除了留下電話號碼、郵箱還得相互留一個微信號。

“微信拿來正能量,QQ拿來喪”

短短半年時間裡,微信增加的聯繫人超過了以往四年的總和。

以前我並沒有單獨設置過微信號,因為微信號只能設置一次,所以我一直用的系統默認的號碼。

隨著聯繫人增加,我也專門設置了微信號,方便其他人可以快捷加上去。

微信上有了自己的同事,有了自己的上司,還有一些萍水相逢的人。

微信朋友圈從以前的一天幾條動態,變成了一天可以有幾十上百的動態。

有人曬美食,有人秀風景,有人在參加家長會,有人在抱怨生活不公……

朋友圈似乎正在替代QQ空間


03

但是我還是喜歡用QQ,

除了有一些念舊念舊的緣故意外,更在於它更接近真實的自己。

微信朋友圈,發一條動態你需要設置成誰可以見,誰不可以見。

發些讚美公司、讚美老闆的動態需要設置成所有人可見。

這樣能讓所有人,包括老闆都覺得 “嗯,這家公司很好嘛!這個員工很不錯嘛!”

發一條私人動態,想抱怨一下工資太少,加班太多,只能各種點擊,把動態設置為僅幾個好友可見。

於是乎,我繼續用著QQ 。

裡面的聯繫人,大都是關係要好的,或者以前的同學,與自己的工作沒什麼交叉。

QQ顯得更符合自己對生活的要求:私人化,非工作化。

工作是一面,生活是另一面。


04

也只有在QQ裡才能釋放真實的感情。

不必表現出自己打雞血的樣子,搞得好像自己真的瘋狂愛工作一樣。

其實內心是隻愛錢,不愛工作。

畢竟你努力工作也是為了掙錢,但你的努力不一定會得到相應的錢。

一旦你累垮了,老闆首先想的是誰可以替代你,而不是給你多錢錢。

人總有情緒低落,有壓抑就需要釋放出來。

偶爾喪一喪也是必要的,在哪裡發些這些“喪” 情緒 ?

我選擇自己使用多年的QQ,反正老闆看不見,同事也看不到。

“微信拿來正能量,QQ拿來喪”

05

可能有人會覺得,人的兩面性不好,是不正常的。

但兩面性,卻是一個人最為正常的表現。

用一句不好聽的話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說:“ 科學與藝術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一個統一體;

工作和生活是一個人的兩面,也是一個統一體。

為了使自己更愉快地工作和生活,我有閒暇時間就喜歡畫畫、聽音樂、讀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