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返利:P2P問題平台的3大宣傳套路,一定要分清楚啊!

悟空返利/整理

悟空返利:P2P問題平臺的3大宣傳套路,一定要分清楚啊!

一個P2P平臺靠不靠譜?大部分投資人是從網絡上的公開信息來判斷的。這恰恰被某些平臺利用,通過給平臺打造各種偽標籤,來給投資者一種安全可靠的印象,實際上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暴雷不遠了。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平臺的幾個宣傳套路,是李逵還是李鬼,一看便知。

一、簽署銀行存管協議vs銀行存管上線

監管要求,平臺必須有銀行存管才能通過備案,所以銀行存管也是考察平臺的重要指標之一。

但實際上,平臺對接銀行存管不是件簡單的事,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財力,小一些的平臺可能沒有那個能力或者意願去完成。

所有平臺在宣傳上就會耍些心思,比如宣稱自己和某某銀行“簽署了銀行存管協議”,給人感覺有了銀行存管的樣子。

其實“簽署銀行存管協議”只是銀行和平臺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資金還沒有交給銀行存管。真正要上存管,平臺還得花很長時間和銀行進行技術對接,最終“銀行存管上線”,這事才靠譜。

對於簽署了銀行存管協議的平臺,建議觀察一段時間,最慢半年後如果還沒進度,存管還沒上線,投資人就要先觀望了。

2.國資上市背景VS多級持股、持股比例

這年頭,沒點像樣的背景,P2P平臺都不好意思在市場上混。如果平臺的股東是實力強的國資或者上市公司,投資人就會覺得平臺背後有一定的人力、財力,能夠為平臺增信背書或者兜底。

於是很多小平臺但凡跟國資、上市公司沾了點關係,就大肆宣傳自己是國資上市背景,殊不知平臺卻是扯虎皮拉大旗。有些平臺背後所謂的國資上市公司要麼是通過多級持股平臺,只有孫公司或者曾孫公司佔了小部分股份,不會監督干預平臺業務,出事了更不會起到兜底、擔保作用。

3.註冊/實繳資本1億vs資本實力一般

很多平臺喜歡拿自己註冊資本多少說事,給投資人一種金額越高、平臺資本實力越強的感覺。

實際上註冊資本的含金量早就降了。2014年3月1日後,我國修改了公司法,取消了註冊資本限制、驗資等環節,改為認繳制度。認繳資本是不用先掏錢的,所以金額上經常被誇大,而對於什麼時候實繳資本達到認繳資本,這個期限也沒有限制。

現在很多驗資機構能為新成立的公司提供墊資服務,驗資後再抽回資金,註冊公司只需要收取資金佔用期間的利息費即可,所以看著平臺實繳資本越高,其實也是水中月、鏡中花,虛的。

總的來說,實力強的平臺的註冊資本(實繳)一般都比較高,但這不代表註冊資本高的平臺,實力就一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