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揭秘成为大师的原理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刻意练习是对于“一万小时定律”的解释和补充。只有经过正确的方法练习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刻意练习从而达到大师的水平。

但,并不是刻意练习对任何人都有用,你要坚持五年的练习,这对于人来讲对于他自身要是对于这个练习的东西没有兴趣的话,就不能够坚持下来的。然而一个人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的在哪里,就像我们现在说的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虽然不是一个骗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至少你得先确定你练习的东西是你自己感兴趣的,并且愿意为此坚持练习五年。

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揭秘成为大师的原理

《刻意练习》的作者是艾利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的,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我只能告诉你,刻意练习是什么,为什么刻意练习可以帮助你成为一名大师,以及如何运用刻意练习成为一名大师。剩下的需要你自身的努力去做,就像我很喜欢看《亮剑》这部电视剧,每年我都得看上两三遍,但是里面的精神我并没有学到。同样的道理,看了和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刻意练习》从有目的的练习、大脑适应能力、心理表征、黄金准则、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和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这几个方面来介绍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就是刻意练习。

我们一般的学习是通过一个人接受的程度,让一个人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就停滞不前了。不管是我们反复地把这件事情做多少遍,同样的对于我们的提升并没有多少的提升,都是停留在那个阶段

刻意练习有一个重要关键就是走出舒适区。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在商学院结业典礼上,老师讲了这么一句话:“呆在家里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我们总是习惯待在一个舒适区里面,在舒适区里去寻找进步,只会让自己的内心更焦虑。

大脑的适应能力

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

练习可以改变大脑结构,大脑是不喜欢动的,就像我们人是不喜欢思考的。人类都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刻意练习就是练习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练习去改变我们大脑当中的某些神经元的用途。

要相信潜能是可以被构筑的。就像学东西一样,你相信自己可以学会,对它产生了兴趣之后,通过练习你就可以很快的激发出你的潜力,去学会它。

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揭秘成为大师的原理

心理表征

我个人更喜欢把心理表征理解为逻辑思维。

就像你去学习英语,要是你一开始就觉得自己学不好它,那么你就一定学不好它。同时,心理表征是可以构建的,通过刻意练习让自己去相信一样东西,最终去实现这个东西。

心理表征有一点是相同的:尽管短时记忆存在局限,但它们使得人们可以迅速地处理大量信息。思维的力量是巨大的,就像现在一想到太阳,我们就会想到一个金黄色的球一样。它可以让人们快速的处理大量的信息。通过刻意练习,构建我们想要的心理表征。

黄金准则

刻意练习有一个黄金准则,找到一个好的导师,再让老师给你布置练习的任务。

不是要求我们找那种名师,而是要找那种明师。能够把这个东西给你讲明白,能够帮助你达到你的目标的老师。大学里有很多教授讲课,但是很多学生并听不懂。相反,普通的老师讲的课,学生反而听得懂。所以,找“明师”,而不是名师。

最大限度地运用刻意练习原则,运用刻意练习去让自己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

你要相信,如果你用刻意练习而没有感觉到明显的进步,那是因为你没有正确地运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是一个好方法,它可以让人们熟悉习惯,同时思考应该如何去练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先找到一位好导师,然后专注和投入进去,你将会有所收获。

如果没有导师怎么办?自己设计练习方法:

反复做一件事,目的是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聚焦于在那些方面取得进步,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直到你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们只有努力去复制杰出人物的成就,失败了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失败,才能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要记住: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是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

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揭秘成为大师的原理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些看过朗朗自传的人都知道,朗朗的父母从小就让朗朗练习钢琴。前提是朗朗对钢琴有兴趣。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或许就在于天才更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毛泽东说过:“凡事就怕认真。”看过《毛泽东选集》的人都会对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所折服。毛泽东把中国各个阶层的人分析得很透测,这就是毛泽东说的革命之前先分清敌友。毛之所以能有如此透彻的洞察,归结于他对于中国古典文籍的熟读,各个阶层的洞察。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一件事情不投入你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怎么能把一件事情给做好。特别是你特别喜欢的一件事,你一定愿意全力投入,这是你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创新离不开刻意练习,创新都是由微小的刻意练习而来的。杰出人物的进展只在局外人看来才是重大进展,因为那些人并没有见证过所有那些微小的进展,才累积成重大的飞跃。创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无到有的创新,属于想法上的创新。一种是是从1到100的创新,属于从实践中得出来的创新。前者的创新的程度往往大于后者的创新,但后者的创新往往比前者更可靠。

“刻意练习”不是骗局,一万小时定律也是真的。就像雷军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在用刻意练习前,先想好怎么练习,比你着手就做更重要。

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揭秘成为大师的原理

我把全书按照逻辑思维整理成一个思维导图,对于实际运用书籍中的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我是深度读书了吗,欢迎你一起来思考这个世界!回复【刻意练习】,获得高清导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