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坐洋銀幣

古代坐洋銀幣

坐洋:法屬印度支那貿易銀圓,俗稱坐洋,為清末民初在華流通的外國銀圓之一。銀幣正面為自由女神坐像,背面的裝飾圖案為麥穗,法文有“貿易銀元”和“法屬印度支那”等。

坐洋”由主幣和輔幣共4枚組成一套。稱呼輔幣時,通常以“坐洋半圓”“坐洋50分”“中坐洋”,或“坐洋二毫/一毫”“坐洋20分/10分”“10/20仙小坐洋”一類稱呼。

“ 坐洋”的形象雖然與其後 英國鑄造的“ 站洋”中持戟武士傲然挺立船頭的形象大相徑庭,但卻絲毫無法掩蓋殖民主義者大規模進行經濟侵略的野心。

古代坐洋銀幣

銀幣正面的主圖為手執束棒的 自由女神坐像,坐像的兩側鑄法文文字是:REPUBLIQUE FRANCAISE(法蘭西共和國)。女神座下方有小字法文BARRE和該幣發行的年份。銀幣背面的主圖案為一花環, 周圈為說明文字,花環上方鑄法文為:FRANCAISE INDO-CHINE(法蘭西印度支那),銀幣花環中間的橫向文字為銀幣的面額:PIASTRE DE COMMERCE(皮阿斯特的貿易銀)。銀幣花環下方文字為:TITRE 0.900 POIDS 27 GR(含銀千分之九百,重量27克)。整塊銀幣背面文字的中文意譯為:法蘭西(所屬的)印度支那(銀幣)。壹貿易銀元重27克,含純銀千分之九百。正下方中間位置的雙火炬中的小字“A”則可視為版別。

1931年,法屬印度支那發行了新版本的1元(皮阿斯特)銀元,正面主圖為 自由女神左側頭像,重量僅為20克,俗稱“坐洋1931”。

減重的銀元受到抵制,流通不便,於是在1936年發行了13克90%銀的原重坐洋50分;之後,隨著中國 法幣改革和二戰的爆發,法屬印度支那不再發行銀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