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的耐力与人为的控制力

现在的赛鸽界,速度之风大行其道,速度乃夺冠之本,速度是胜利之源,没有速度拿什么在鸽界立足。“速本论”深入许多鸽友的骨髓中,詹森、胡本、桑杰士、凡龙、林波尔、考夫曼、贺伯特、戈马里、慕利门、VIP哪个快用哪个。思想超前,意识超前“人有高投入,鸽有超高速”。300公里竞翔有的赛鸽分速可高达2000米,真是让人惊叹不已。赛鸽速度快牠的整体素质就是最好吗?牠的育种价值就高吗?这都要打一个问号。我认为300公里的竞翔只能称为判断赛鸽基本竞翔素质的小测验,而不能成为断定赛鸽真正竞翔价值的客观合理依据。中国幅员辽阔,客观上造就了超远程赛鸽。而欧洲国家的比利时、荷兰举行500公里的比赛就要跨国作战了。为了打破国家和地域的限制,全面而客观地展示并提高欧洲赛鸽整体的素质,像巴塞隆纳等国际大赛便应运而生了。

赛鸽的耐力与人为的控制力

文章的题目提到赛鸽的耐力,我觉得赛鸽的耐力70%取决于牠的智力和聪明度。赛鸽的智力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我们可称之为赛鸽的导航能力,另一部分则是牠的应变能力。赛鸽的导航能力大部取决于牠的遗传,这一点在很多文章中都有详细地讲述我不想多说些什么。我只想提出一点,赛鸽的定向导航受上代祖先的影响比较大,我周围有很多鸽友都觉得外国原环种鸽所作出下代鸽的竞翔水平往往不如意,而孙代、曾孙代的成绩就日趋理想。这说明了不是原环种鸽的质量不好,而是定向导航的标尺要经过几代的竞翔比赛才能得到修订和巩固。虽然地理环境、赛线方向改变了,但原环种鸽所遗传的优秀定向导航能力没有变(是指质量真正优秀的外国原环种鸽)。这就是我想说的一点,我对定向导航能力的认识,对赛鸽一定要有耐心。另外说一说赛鸽真正的智力问题,一羽高质量的赛鸽从外观上看一定要有“灵气”,这“灵气”第一点体现在牠的眼睛上,近距离观察鸽眼可看到鸽眼在不停地抖动,瞳孔在频繁地闪烁,这样的鸽子我认为是智商高的表现。因为要近距离观察鸽眼,鸽子不是被关在较小的笼中就是被人握在手中,鸽子眼睛的表象就是牠的大脑在快速运转的证明。鸽子想要做的就是想从笼中或是人的 手中逃脱,这种强烈的逃脱欲望我认为应和赛鸽的归巢欲望画等号。鸽子的大脑处于快速运转的兴奋状态,才能使鸽子的肌体保持一个相对兴奋的状态,这对比赛来说是比较有利的,更进一步说应该是至关重要的。据我观察赛鸽的行为,鸽子也是有不同性格的,而且表现得还非常鲜明。下面就来说一说我的观察结果。

赛鸽的耐力与人为的控制力

第一类赛鸽总局是极为挺拔地站在自己的栖架或巢箱中。只要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对除自己配偶外的其它鸽子和人都是极为凶狠的,而在自己的地盘以外总表现得很胆怯,神经绷得很紧,就想找一个地方躲起来。我认为有这种性格表现的赛鸽,不一定是聪明,但牠的智商一定不低;这样的性格应该比较适合参加竞翔比赛,因为这样的鸽子只对自己的巢有安全感,在陌生的地方放飞后就会全力归巢。但这样的性格也有其缺点,就是装笼后会过度紧张,这种过度的紧张会消耗赛鸽大量的体力,造成过早衰竭。这样在还未放飞之前的运输途中就输给了性格比较沉稳的赛鸽。我的方法是在非赛季的时候,在夜间把这样的鸽子抓入交鸽笼中关一夜,一星期作二至三次不可过多。因为赛鸽的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这样作得过多就会使赛鸽的归巢欲降低。我们不能在弥补赛鸽性格缺陷的时候,而破坏了牠本来的适于竞翔的性格特点。

赛鸽的耐力与人为的控制力

第二类赛鸽,尤其是雄鸽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很凶猛,而且性欲非常的旺盛。能和自己的配偶连续交配两三次(每次相隔五至十分钟左右),或是在和自己的配偶交配后,又去追逐别的雌鸽。我认为这种行为性格特点是智商和体力都很强的表现 …凶猛是因为牠了解自己的能力高于群体中的其它鸽子,这一点是在幼鸽时期和其它幼鸽的争斗中就已经决定了的。这样的鸽子往往在家飞训练中也经常是鸽群的领航员。这种性格特征的鸽子一样有其弱点。弱点的表现也是在放飞前的运输途中,在与其它鸽子必然发生的激烈争斗中,消耗大量的体力,甚至可能受伤,导致竞翔的失败。第二种类型的鸽子适于雌、雄分开训养。长时间的和同性伙伴生活在一起有利于使牠的情绪平衡,从而改变牠的火爆的脾气。参赛前让牠与自己的配偶相聚,但不能让牠交配,这样又刺激了牠本来就很旺盛的性欲。这样在放飞前的运输中,牠的脑子一直想着自己的配偶,就不会也顾不得和其牠鸽子发生争斗了,想尽一切办法拚命归巢,成了牠的最终目的。智力与体力相结合就增加了赛鸽的耐受力,所铸就的一定是辉煌。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来解释他的「相对论」,「一个人如果坐在一个火炉上只有一分钟,他会觉得 很漫长。但是如他坐在一个美丽的女孩儿旁边,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会感觉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我相信赛鸽在漫长的比赛途中一定有精神力量支持着牠,成绩上去了。第二种类型的鸽子很适宜接受各种形式的刺激来提高牠的竞翔水平。具体运用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操作。

赛鸽的耐力与人为的控制力

第三类赛鸽,有大将之风,看上去能很好的应付发生在牠身边的所有的事。当人抓握牠时,牠不会有很强烈的挣扎行为,看上去是在不断地运转大脑而寻找机会逃脱。我在私训中观察这样的鸽子总是第一个冲出鸽笼,而放飞笼又总是躲在角落中。(在训中我经常是打开笼门,让鸽子自己冲出)这样的鸽子往往不怕人,经过训练会喜欢从人的手中取食。第三类鸽子还喜爱离群单飞,这是牠精力旺盛的标志,也是牠飞翔耐力超出其牠鸽子的证明。因为鸽子在集群飞行时会产生很强的上升气流,使鸽子飞起来比较轻松,而单只飞行就要相对吃力了。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飞行就是高效运用上升气流的最好的例子。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这样的鸽子,在私训中把两个或更多具有第三种类型性格特点的鸽子组成一组同时放飞。这样做有别于原来鼓励单只放飞的训练方法。但是这样的鸽子本来就具备单独飞翔归巢的能力,在现在中、短程竞翔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能把本来就能力较强的几羽鸽子组成一个小组的话,冲破大群快速归巢的力量就大大提升了,再加之几羽鸽子小集群飞行可以减轻飞行负担,有可能飞出更高的速度。还有就是有可能获得名次连续的好成绩。当然要获得这样的效果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达到,当然鸽子的行为、性格特点还有许多种,我认为以上三类鸽子的性格决定了牠们的智力水平是较高的,也可以说是较高的智力水平决定了上述三类鸽子的性格。只有性格鲜明的鸽子其智力、体力才会较高,你没有发现生活中性格越突出的孩子就越聪明、越活泼好动吗?反过来只有聪明活泼的孩子,更能够形成鲜明的个性,不是吗?我想对于鸽子的性格形成亦是如此。而鸽子的性格与牠的耐翔能力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赛鸽的耐力与人为的控制力

一羽有着能够使人便于操纵的性格特点的鸽子,才能发挥出牠最大的竞翔耐受力。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各种流行的竞翔制度,而应因鸽施教,调动鸽子最大的能动性,才能从精神上增加赛鸽的耐受力。适应地理环境、天气状况、自身体能对赛鸽的影响,从而使赛绩更上一步。慢慢形成有自己独特性格趋向的鸽群,这样的鸽群在主人得心应手的调控下,竞翔的速度和耐力相信会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完美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