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記錄老武漢「漢陽西大街」,曾經整個漢陽只有鍾家村一個商圈的時代,西大街就像是一條繁華的后街。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對於在漢陽長大的伢們來說,這是小學初中走過最多的街道,老舊得風情萬種,又熱鬧得一塌糊塗,這裡承載了整個老漢陽的情懷。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這個畫風是不是有一種穿越到了小學課本的感覺。

60歲的退休教師易小陽他在牆上畫出了往日的西大街,用自己的畫筆勾勒出老城舊巷的每個故事。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而如今居住在西大街的人,仍然守著自己的怡然自得。大多數店鋪老闆依然把幾平米的店鋪裡打理的有模有樣,把這條街的熱鬧延續著。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從鍾家村轉進來,西大街好像一部舊電影,這條路上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也挺適合約拍的,妥妥的復古感。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1936年的天主教堂)

現在提起西大街的教堂,也是很多人都會記得的座標,小時候幻想過聖誕節要呼朋喚友來感受一下西方的文化,有時候還會站在門口駐足觀望修女唸經唱歌。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好吃的雜貨鋪和小攤販也不少。

昌發冷熱飲品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印象裡1元能買到一大杯,超好喝,西米還有燕麥都很濃稠有嚼勁,綠豆湯全部都是現煮現賣的。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婆婆的糯米包油條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糯米包油條對於武漢人是美好的記憶,雖然不是什麼稀罕東西,但是做的人越來越少,而這裡擺攤子的老婆婆卻一直包裹著這份幸福的味道。

老婆婆說早上6點就起床出攤了,天氣熱上午做一下就回去,所以特意來吃滴伢們還要趕早看緣分。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3.5元一個,有鹹甜之分,蒸得熱騰騰的糯米飯撒上白砂糖和黃豆粉,再裹上脆脆的油條,裹成飽滿的飯糰,吃一口香糯彈牙。

各種老字號小吃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三鮮豆皮、面窩、米粑粑、煎餃、牛肉粉面、混沌、桂花糊米酒......這些冒著煙火氣息的早餐,早就已經瀰漫在這條街頭巷尾的空氣裡。

大多數是附近的居民,也有周圍商圈上班、上學的人,更有些人一來就是打包五六份,所謂好吃真不怕巷子深

老風味燒餅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夫妻經營的燒餅店,從90年的兩毛五分錢,到現在賣三元一個,很多人都是吃著他家的燒餅長大的。

好吃是真的,還有很多情感在裡面。兩口子說馬上就要規劃拆遷了,可能要搬家,具體也沒有落實,但她怕老顧客回來找不到他們,吃不到這一口老風味。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藍月亮文具店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這裡的藍月亮不是洗衣液不是吃飯的地方,只有小小一個門,裡面卻堆積著整個讀書時代的驚喜。

裡面的陳列還是老樣子,當然還有熟悉的老闆,打開燈聊了一下,原來那個時候店裡每天擠滿了人,生意好的不得了,排著隊挑選付賬,現在電商發展好了慢慢的再也沒有原來那番景象。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而拆遷後也不會再有藍月亮文具店,老闆說會好好養老過日子。

有一種市井叫漢陽西大街,武漢拆遷後的美食人文是否不復存在?

居住在西大街的人,仍然守著自己的怡然自得。不知道拆遷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但一定會變得更好。時光荏茬,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