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職業巨變!工作被取代,孩子拿什麼和人工智慧競爭?

提到人工智能,人們除了好奇,更多了幾分擔憂: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嗎?

有這麼個想法並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變化:從機器取代人工,到人工智能取代機器操作工,英國《金融時報》就曾預言,到本世紀末,我們熟悉的職業中有七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機器人會成為你我的同事。

所以說,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的工作是很有可能的,並將在未來世界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未來職業鉅變!工作被取代,孩子拿什麼和人工智能競爭?

那麼,未來哪些工作崗位將被人工智能取代呢?

1.沒有技術含量的基礎性重複勞動的工作,可能性極大 示例:工人,司機,收銀員

這些職業的技能要求比較低,只要重複熟練就可以掌握,因此被取代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一旦人工智能接受這些工作,按照設定的程序做事的他們,完全可以不休息、無差錯、高效率地完成這些簡單、重複性的工作,比僱傭人類工作划算多了。

很久之前就傳出過有公司購買機器人取代人工的事件,雖然不確定真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取代工人勞作,是早晚的事。

2.從事腦力工作的工種,可能性中等 示例:藝術家,作家,設計師

這一類的工作說起來屬於創造性的範圍,人工智能只會根據已有的資料庫整合過往數據,從而“製作”出合適的作品出來,這些作品可能很符合時下的眼光,但是長遠來看弊端很大,時代在變化,人的想法創意也都在不斷變化,這是人工智能所缺少的創意思維。

即便如此,世人對這些作品的要求大多數還是“合適就行”,而不是追求新穎。天貓的“魯班”機器人就是如此,它一天可以設計出1.7億張完全不同的海報,如果人工來做,那就是100個設計師連續300年每天製作72張海報,平均20分鐘一張。

這意味著,人工智能取代設計師,也是很有可能的。

未來職業鉅變!工作被取代,孩子拿什麼和人工智能競爭?

3.幾乎不可能被取代的科研型人才,概率極低 示例:科學家,心理學家

再牛逼的人工智能都要依靠本身設定的程序才能自主行動,沒有程序,沒有能源,即意味著人工智能一無是處。而人工智能幾乎是依靠科學家的研發才能被創造出來的,所以說不可能被取代。

要知道科學家做的不是一般的研究實驗工作,創意天賦是一點,思維能力更是重中之中,人工智能即便會畫畫,能寫文章,但是它們還是無法理解內裡含義,所以說人類的最大優勢就是思維能力了。

未來職業鉅變!工作被取代,孩子拿什麼和人工智能競爭?

在人工智能的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孩子們要怎麼做才能不被取代呢?

學習,學習人工智能所做不到的,才能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

首先,從培養好奇心開始,嘗試創意類的挑戰。畫畫、寫作、藝術,與創新相關的能力都可以嘗試並學習,這樣才能提高競爭力。

其次,培養批判性思維。從蒐集和整理相關資料開始,逐步發展至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獨立的簡介,而不能人云亦云。

最後,保持終生學習的良好態度與習慣。學無止境,多學習各種技能與其它領域的內容,將自己的實力提升到無可取代的地位,這樣才能更好地生活在未來社會。

看完文章,如果對此有不同意見,可以在文下評論區留言互動一下,想法需要交流才能得到理解和認同,多多討論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