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早立秋?

農村有很多關於農事的俗語,都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總結,而農民朋友通常會根據這些俗語,來進行農事安排。立秋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意味著秋天的到來之外,同時也意味著開始新的農業種植。

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早立秋?

立秋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對於農民來說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立秋是二十節氣中的第十三個,也是秋天開始的第一個節氣。在古人看來,“秋”字是由“禾”加上“火”組成,意思是莊稼成熟的意思。

在農村中,有一句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由此可見,立秋的早晚對農民來說,有著多麼大的影響。

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早立秋?

這說的是立秋的早晚,對往後天氣的影響問題。如果是立秋早的話,說明這今年秋天的天氣比較涼爽;而立秋來得晚的話,肯定會熱上一段時間,天氣悶熱、燥熱,令人煩躁 。於是就用“熱死牛”的比喻,來形容天氣的炎熱,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秋老虎”的說法。

那怎麼樣才能判斷,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農村有兩種方法,判斷早立秋和晚立秋。一種是依據農曆紀年法,另一種是依據立秋時刻法。

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早立秋?

農曆紀年法:在農曆紀年法中,立秋當天的農曆離大年三十的時間越近,就屬於早立秋;反之,離大年三十的時間越遠,就屬於晚立秋;而今年立秋是8月7號,農曆六月廿六,屬於晚立秋。

立秋時刻法:在立秋當天,以中午12點作為分界線,中午12點以前,是早立秋,中午12點以後,是晚立秋;而今年立秋的準確時間是8月7日21:30:34,屬於晚立秋。

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早立秋?

這兩種方法都判斷,今年是晚立秋,看來還得注意防暑。對於農民來說,主要是依據農曆和二十四節氣作為時間參考,立秋的早晚對於農業生產來說,是有一定影響的,值得我們學習。

對於這句農諺老話,大家是怎樣看待的?你覺得準不準?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高見。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