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老師獲獎之後一一純文學的悲哀

現在可以說是純文學的悲哀時期。純文學被排擠在邊緣地帶,我看報道說許多作家都是靠第二職業維持生活,讓我有點大跌眼鏡。小時候作家的桂冠是多麼的崇高啊!也許有人會說,還是你的文章不夠好。是的,但畢竟那些蜷縮在小屋裡為文學事業默默的做著貢獻,甘願忍受寂寞,這一份孤獨跋涉的精神是常人無法做到的,卻怎麼連生活都陷入困境了呢?我看到一篇文章是這樣描述路遙老師獲獎之後的悲哀:1983年3月,他的中篇小說《人生》獲得了第二屆全國小說獎。他把這個喜訊告訴給他的弟弟王天樂,還告訴弟弟說去北京領獎的路費沒有湊夠。8年以後,也就是1991年3月,他嘔心嚦血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路遙再次把好消息告訴給弟弟,接到電話的弟弟很長時間沒有說話,接著路遙告訴他弟弟說去北京領獎的路費和籌措書的事情,錢還不夠,讓他弟弟再想辦法。他弟弟將借來的5000元遞給路遙時說:“你今後再不要獲得什麼獎了,人民幣還好說,如果你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出國是要外匯的,這我可搞不到。”


路遙老師獲獎之後一一純文學的悲哀​​

路遙老師獲獎之後一一純文學的悲哀​令人唏噓。

路遙老師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他才43歲,一個作家風華正茂的時候。他寫出了不朽的文字,但文字傷害了他的身體。他的思想,他對文學的貢獻,堪比曹雪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