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那些事:海瑞儉樸無人敢重用,嚴嵩巨貪抄家卻沒多少銀子

《大明王朝1566》嚴嵩利益集團貪賑災款,而且年年上報大災,這在嘉靖眼裡,還不算太過。過分的是最後他貪2百萬,分給嘉靖才100萬,這就離死不遠了。那麼嚴嵩為何要這樣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不是挺好的嗎?

歷史人物那些事:海瑞儉樸無人敢重用,嚴嵩鉅貪抄家卻沒多少銀子

其實道理很簡單,嚴黨手下人民越來越多,需要越來越多的物質以及金錢來養,整個組織越來越龐大,控制不住底層的人貪。上面的人貪大頭,下面的人貪小頭,這個數據可以建立一個數學模型,程類似於指數上升式的增長。所以,嚴嵩必須這麼幹。而嘉靖皇帝只有他一個人享用。

歷史人物那些事:海瑞儉樸無人敢重用,嚴嵩鉅貪抄家卻沒多少銀子

本劇前段“改稻為桑”“抗倭”“倒嚴”三件大事相互交織,改稻為桑改變不了財政危機,抗倭改變不了內外交困,倒嚴後改變不了內閣首輔是徐嵩,作者筆墨不在諷刺誰,我覺得更像是同情他們——無論是非善惡,有人身敗有人名裂,有人身敗兼名裂。同時揭示傳統社會的本質、權力運轉的規律和人性的複雜。

歷史人物那些事:海瑞儉樸無人敢重用,嚴嵩鉅貪抄家卻沒多少銀子

治國理政,是“長江黃河論”,還是“君民共治”,是依賴“君明臣賢”,還是依賴“大明律”?從社會屬性上看,人是“公而忘私”,還是“每個人本質都是自利”,抑或者在二者間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平衡點?這些思想和爭論超過借古諷今——五百年前人面對的問題,今人在面對,五百年後人依然會面對。

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海瑞道德標準極其高,幾年才吃一次肉,任上所有人被要求簡樸節省,三任妻子被休,李贄認為海瑞是國之棟樑,其他清流之士為萬年青草,而且《焚書》的《寄答耿太中丞》一文,文章批評道學家“終日言扶世,而未嘗扶一時”,接著就讚揚海瑞道“:吾謂欲得扶世,須如海剛峰之憫世,方可真扶世人也。”可是,海瑞他給人帶來幸福了?讓他主政是好事還是災難?大明歷史上誰都不敢用他,只能被人當槍使。

歷史人物那些事:海瑞儉樸無人敢重用,嚴嵩鉅貪抄家卻沒多少銀子

還有,清流派的徐階,家有四十幾萬畝良田,想必海瑞應該不會說謊。嚴嵩的家產倒是奇怪,抄家清單上寫的天文數字金銀,最後實際入庫只有十幾萬兩白銀,導致世宗實錄上記載皇上震怒,這個銀子沒抄出來最後還株連了很多人。

當然,有些歷史無從考究真偽,畢竟歷史發生時,我們都不在那,即使在,我們也沒有上帝視角。歡迎關注歷史人物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