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餐廳那麼多,爲啥就火了胡桃里?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也是世界八大藝術之一。音樂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的時候,那時人類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音樂餐廳那麼多,為啥就火了胡桃裡?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不可否認音樂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愉快的音樂會讓你開心,悲傷的音樂會讓你難過。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也是人類的頭等大事。有人巧妙的把音樂與吃飯結合起來,形成了現在所謂的音樂餐廳。

音樂餐廳那麼多,為啥就火了胡桃裡?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音樂餐廳的出現對於餐飲行業中有著很大的意義,這代表著吃飯不僅僅是為了吃飽飯,而是為了吃好飯,為了吃愉快的飯。許多餐廳都與音樂有著緊密的聯繫,例如餐廳裡播放抒情的音樂,例如請駐唱歌手在餐廳表演,但是對於音樂餐廳的認知,人們一直停留在胡桃裡時代。

音樂餐廳那麼多,為啥就火了胡桃裡?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在網絡中搜索胡桃裡有這樣的簡介:胡桃裡是將音樂、美食、美酒、表演融於一體,成為比酒吧更具文化氛圍且提供高性價比酒水美食的豐富夜生活形式。簡介中把胡桃裡歸為了一種生活形式,而並非餐廳,或許這就是它的成功所在。

音樂餐廳那麼多,為啥就火了胡桃裡?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眾所周知,音樂餐廳是音樂與美食的結合,這種跨界的模式在餐飲中並不好做。做的好是錦上添花,做的不好那就是不倫不類。那麼,胡桃裡是怎麼把美食+美酒+音樂的一種跨界餐飲做大做活的呢?

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01

如果給不同種類的餐廳加上一個標籤,可能你會把西餐廳歸類在西裝禮服的優雅;把火鍋歸類在朋友間的一次聚會;把快餐歸類給繁忙的上班族以及把燒烤歸類給光著膀子坐在街頭的糙老爺們。

音樂餐廳那麼多,為啥就火了胡桃裡?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給胡桃里加上一個標籤的話,那將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地。在胡桃裡你會發現各式各樣的情話、詩句,哪怕你不是文藝青年,讀到這些句子也會不禁的起一身雞皮疙瘩。

音樂餐廳那麼多,為啥就火了胡桃裡?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借用各種令人陶醉的詩句,讓消費者的用餐體驗更加的逾越,彷彿在這裡的消費者都是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彷彿都是你的知音。

歌手產業鏈是胡桃裡的音樂之魂

02

作為一家音樂酒吧餐廳,音樂自然是區分它與一般餐廳的重要因素。在胡桃裡你會聽到清新脫俗的民謠樂曲,感受著於詩酒文化一樣的文藝風音樂。這些歌手也不是隨便找來的,而是聘用了駐場樂隊。

音樂餐廳那麼多,為啥就火了胡桃裡?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這些駐場樂隊大多來自專業的音樂公司,也就是合縱文化,可能你會說一家餐廳和音樂公司有何關聯。其實,合縱文化是胡桃裡的母公司,專門為胡桃裡提供優秀的駐場樂隊以及歌手,提升了餐廳在音樂上的品質。讓顧客成為粉絲,成為胡桃裡的代言人。

音樂餐廳那麼多,為啥就火了胡桃裡?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大部分音樂餐廳無法做到的也是這一點,他們沒有自己的歌手產業鏈,就像餐廳總換廚師,客人自然就不願意來了。

菜品為顧客而生

03

拿上海的胡桃裡為例子,胡桃裡的菜品在全國不同的餐廳也是會有所不同的。為了能夠抓住上海消費者的味蕾,胡桃裡在對產品呈現上選擇了“70%川菜+20%本幫菜+10%其他”的組合,使得胡桃裡的菜品能夠在各個地方都能收穫不錯的反響。

音樂餐廳那麼多,為啥就火了胡桃裡?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其實,胡桃裡之所以能被大部分人記住,不是單單的因為某一個方面的出色,而是它能夠把音樂、美酒、美食真正的融為一體,作為一種綜合文化去推廣,去營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聚焦,這樣便得到了一個拳頭效應,胡桃裡的文化才更有力量的印刻在消費者的心智中。

音樂餐廳那麼多,為啥就火了胡桃裡?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音樂餐廳真的如此難做?音樂餐廳還能做嗎?小編倒是覺得可以做!但是要有找準消費者的痛點,才能有所收穫。

胡桃裡有優勢也有劣勢,只是胡桃裡把自己的短板藏了起來。就拿客單價來說,胡桃裡的客單價為150元左右,而胡桃裡針對的恰恰是年輕市場。那麼問題來了,年輕市場中有多少人能接受的起胡桃裡的高頻消費呢?(這裡重點指的是高頻。)

音樂餐廳那麼多,為啥就火了胡桃裡?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沒有任何一種商業模式能夠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這是不變的真理,也是經過時間見證的。售價6000元的蘋果手機能獲得眾多粉死的瘋狂追捧,但是在蘋果手機出現的4年後,出現了一家售價2000元的小米手機同樣做到了蘋果做到的事情。

音樂餐廳那麼多,為啥就火了胡桃裡?音樂餐廳還能開嗎?

蘋果手機就像今天的胡桃裡,至於“小米手機”何時會出現,需要時間給我們找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