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誤區專帖」掐指一算,你投保犯了這些傻

「避開誤區專帖」掐指一算,你投保犯了這些傻

保唄兒發現啊,有時候不僅僅是保險專業知識阻礙了我們瞭解保險的步伐,更多時候是我們慣性的認知導致我們一開始就產生了誤區。

所以,在真正瞭解保險的具體類型產品之前,當務之急還是先來看看自己在投保大原則上是不是都犯了傻吧!

「避開誤區專帖」掐指一算,你投保犯了這些傻

▲保唄兒日常關愛的眼神

1、

朋友介紹的,肯定沒差

大多數買了保險的夥伴,其實都是跟著親朋好友推薦的產品投保的,情況稍好的呢,個別朋友懂行一點,而只有少部分人會主動去諮詢保險公司或直接找保險顧問的。

為啥?很簡單,因為這些人我們覺得信得過呀。

「避開誤區專帖」掐指一算,你投保犯了這些傻

但結果是啥?大部分人壓根不知道自己買的保險保額多少、保障範圍是什麼,甚至哪家保險公司的都記不清了,就知道每年x月x日交xx元。

你說傻吧,也不傻,畢竟信任的人都有,也不會閒沒事兒幹坑我們是吧。但這卻犯了投保的大忌——完美忽略自身的需求。

你的家庭經濟條件、人員構成、身體狀況能和你親朋好友完全一樣嗎?當然不可能啦,所以為什麼總有人覺得自己被騙了,連好哥們都騙自己嚶嚶嚶,其實是你自己一開始就走錯了路子。

不是別人說好的,就適合自己,任何事物都同理。一個專業的保險顧問也不會一來就跟你種草安利產品,而是會先對你的自身情況與需求進行一個全方位的瞭解後,才會跟你談產品。

2、

依照個人主觀意願選擇性投保

有人看到就會說:“保唄兒(又佔讀者便宜),你剛說要遵循自我需求,現在怎麼依照自己意願也有錯了?”

依照自己意願沒錯,但你的意願要來源於你的實際需求,而非“我感覺我需要”的想當然。

保唄兒接觸到,有的人覺得自己只需要某一類險/家裡人病了自己趕緊加保一個醫療險。

但是我們面臨的風險可不隨你的意願而改變,意外看概率發生,出去就被隕石砸中也不是不可能,疾病99%的幾率都會患(嚴重程度而已),衰老和身故就是100%事件了。

只想著:“得重疾是不太可能啦,我就怕出門被車撞飛機失事,買個意外險就好了”這種心態是萬萬不可的,否則到頭來風險只能自擔。

如果你都能預知發生在你身上的風險,保險就沒用啦。

「避開誤區專帖」掐指一算,你投保犯了這些傻

3、

一張保單=萬能保單

好了,上個問題是覺得自己只需要其一,這個問題是貪心想著一可對多,實是兩個極端。

眾所周知,保險分為財產險和人身險,而保唄兒是主要跟大家叨叨人身險的,人身險裡又有重疾險、醫療險和意外險等等。

常言道:術業有專攻。保險也是如此,不同類型的產品各司其職,醫療險就負責報銷醫療費用,而不會插足處理意外發生的情況。

發反而市場上個別看似“萬能”的產品,實則各項保障都被削弱了拼湊在一起,等到用時才發現,其並不足以達到轉移風險的目的,無法達到預期補償。

「避開誤區專帖」掐指一算,你投保犯了這些傻

4、

同類型的保險產品買了一堆

保唄兒曾跟大家分享過:同種保險買多了,怎麼賠呢?>>>有的夥伴就逮著定額給付型的保險(重疾險、定期壽險等)可勁兒買,覺得報銷補償型的(如:醫療險)沒用了。

或者有人喜歡理財,買了一堆理財型保險,但保障型的卻一概視而不見。

這個問題和上個問題的本質是一樣的,僅盯著一種保險以為“一符護身”,就連求菩薩拜佛也不也是文殊、觀音、財神爺、土地公位位都得各類拜個遍,願保佑學業事業財運還有健康。

那麼投保也是這個道理,按需搭配才是根本。一類型的保單隻能規避你某類風險,倘若遇到他類風險,豈不遭殃。

5、

又出新產品了,投保無底洞啊

關注自己保單和留意保險產品迭代的夥伴就會發現,現今保險業發展是很快的,經常各家就推出一款又一款“高性價比”、“吸菸者、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也可投”等讓人心動的新品。

有夥伴比較早有風險意識,早些年就已投保了,這一對比大喊糟糕:“保唄兒,你說我投保的這款xx好嗎?現在怎麼推出這麼多好的產品,感覺自己買早虧大發了!”

「避開誤區專帖」掐指一算,你投保犯了這些傻

不知“虧”從何說起?已經提前享有保障,現在投保的保費也不一定比之前便宜,並不虧。難道用了幾年Nokia,看到iPhone出了就覺得之前買虧了嗎?(真是可憐的糟糠Nokia……)

還有一點,最忌諱就是問xx產品好不好,雖然縱觀市場,極個別的產品相對是坑了點可考慮做下調整,但大部分夥伴買的保險其實已基本能覆蓋風險,實在沒必要被新品嚇得要大動干戈。

所以,若一直追求最新,保險永遠買不完。還是跟手機一樣,你追得過新款嗎?現在都要不劉海要不全屏了,你不也還捧著前幾代的產品跟個沒事兒人一樣(是啦,保唄兒就是),基本功能還是夠我們用的。

真到了需要換或進行補充的地步,具體注意要點我之前也分享過,戳回曆史文章“退回重買可以嗎”就好了>>>

「避開誤區專帖」掐指一算,你投保犯了這些傻

6、

投保後,保單存好,萬事大吉

投保後大部分人都會把保單收好,但放那就覺得沒啥事兒了,萬事大吉。

非也非也,保單的內容我們需要定期拿出來瞅一瞅的,比如:重疾輕症賠幾次、怎麼賠及保額多少等等,做到心中有數。

同時要多留意市場推出的新品,進行比較,看看自己的保單是否能滿足目前的需要,是得提高保額?還是需要別的險種進行補充即可?甚至有無必要終止換新(這主要就得審核替換後付出的保費和獲得的新保障是否值得)。

但切忌被新品撩得頭腦發脹,理性對待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