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規模已超2017全年 環保併購將迎新一輪高潮

交易規模已超2017全年 環保併購將迎新一輪高潮

各大電商打造雙11、618等購物狂歡節,為的就是讓廣大消費者剁手買買買,於是乎購物狂歡的規模不斷壯大。其實在環保產業內,近些年各實力企業的“買買買”也大大促進了環保產業市場規模的擴張,成就了一大批明星企業。

據瞭解,我國環保產業的併購以2013年為濫觴,並在2015年——2016年達到第一個高峰,隨後有些回落,但仍舊維持較高的熱度。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環保產業發生併購86起,涉及金額385億元。進入2018年,截至7月31日,環保市場共發生併購50起,涉及金額約335億元(其中16起未披露金額)。

前期“去槓桿”,目前轉為“穩槓桿”,金融環境的收緊讓許多資金短缺的環保企業選擇性出售盈利不達預期甚至無力支撐的相關業務,已達到穩固現金流的目的,因此不少分析機構認為,按照目前的勢頭,2018年可能掀起新一輪的併購高潮。

環保“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集團,在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領域培育骨幹企業100家以上。從政策風向來看,環保產業的併購重組將是大勢所趨,這種形式對於大型企業的形成起到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且由於生產經營狀況的巨大差異,具備優勢的大型企業對於未來的發展預期較好,對業務規模與併購重組有著較高的意向,希冀通過併購重組拓展業務範圍,提升市場佔比,提高抗風險能力等。這是環保產業併購熱度不減的直接原因。

分析認為,環保產業併購重組高潮迭起的根本原因在於環保企業所面臨的複雜環境。社會資本與國家政策大大刺激了環保產業井噴,但國進民退的問題將凸顯;環保企業擔負著汙染防治攻堅戰主力軍的責任,又不得不承受資本市場“寒流”的負面影響;探索商業模式過程中的利好同時,又不得不直面PPP調整等引發的困境……

歷經PPP大潮、跨界潮、併購潮、海淘潮、新三板熱潮以及三大十條、環保稅等政策的錘鍛,我國環保產業已經從步履蹣跚的初期進入成熟階段,併購市場從當初的“大躍進式”轉為更加理性,大型企業在挑選併購標的時也表現的更加謹慎而富有遠見。

環保產業的成長向成熟過度,併購重組是必由之路;以法國水務公司蘇伊士環境為典型代表的發達國家環保企業,也走了一條通過併購重組壯大的道路;國家政策驅動、企業成長壯大的內在要求等,都佐證了併購重組是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必然。

所以,無論是從市場需求、產業發展規律,還是國家政策扶持、發達國家經驗,我們判斷,環保產業的併購大浪非但不會在短時期內退潮,反而會呈現縱深發展的趨勢。

按照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的預測,環保行業將通過橫向併購擴大規模,縱向整合提升效率和效益,環保行業很多大的公司都有可能成為併購整合的對象,其中央企、國企會扮演重要的資本力量,這個時間或許半年到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