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家長該怎麼應對呢?

逆反心理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家長該怎麼應對呢?

大約在12–16歲,少男少女們會有一段時間,總喜歡和父母 “作對”,他不讓我做,我卻非要做;他讓我這麼做,我卻非要那麼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逆反”現象。除一般常見的“對著幹”之外,也有一些會十分“出格”,比如留長髮,穿異裝,做一些與眾不同的“膽大妄為”的事,對不良傾向持認同情感,大喝其彩,說一些令人吃驚不小的話……

此時的他們,獨立性增強,想擺脫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的慾望日益強烈,因受束縛而產生厭煩或衝動的情緒!雖不比犯罪讓人心痛,但其所表現的言行,同樣讓人憂心忡忡!

為什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會出現逆反現象呢?

1.青少年表現出生理上成熟和心理上不成熟的矛盾。青少年正處於“過渡期”,獨立意識、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他們既不願意盲目追隨成人,對同齡人往往也是唯我獨尊,我行我素,不受別人制約。由於閱歷和經驗不足,對問題的認識存在片面、偏激、固執和極端化。對成人的正常教育往往從對立面去思考,把成人的勸說、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是和自己過不去,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

2.父母全方位的監控。隨著年齡的增加,開始有了自己的隱私、小秘密,不再什麼事都和父母說,開始有意地疏遠父母,獨自把自己關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而家長對孩子不放心,於是翻查書包、偷看日記、追查電話等行為去侵犯孩子的私密空間,孩子反感父母的這些舉動,認為父母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給自己,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3.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對孩子管教過嚴,使孩子喘不過氣來,有什麼心裡話也不願向父母講,用逆反行為來反抗家長,最後導致不理智行為的發生。

4.習慣於用家長式管教孩子。往往潛意識裡要求孩子必須要聽話,我的話就是聖旨,對孩子總是用耳提面令的方式。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也會隨之增強,這個時候再把孩子像奴才一樣的使來喚去,就會製造矛盾和衝突,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5.每當面對自己孩子時,只要張嘴一說話,就是空嘴大道理,空洞的說教,

甚至有時說一些不著邊際的套話。這就很容易讓少年反感,因為這些話他們已經聽了不知道多少遍了,絲毫引不起他們的興趣。事實上,家長所說的那些話,根本從內心深處無法喚醒孩子自尊、自立和自強的情感。

6.隨意批評孩子。家長面對孩子時口無遮攔的批評,極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如果說家長指責最多的話,莫過於與孩子學習有關的事兒。比如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樣幫助孩子查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是指責孩子不用功,不努力。比如接到老師的投訴,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調查真相,動動腦筋和孩子聊聊,而是一味迎合老師,批評孩子。從而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家長該怎麼應對呢?

怎麼消除這種逆反心理呢?

1.批評孩子切莫傷害自尊心。

(1)分清場合和措辭。當著親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評孩子,孩子會感到難堪和不滿,也聽不進家長的批評。

(2)批評措辭要適當,切忌“你簡直不可救藥”、“你怎麼不如某某學習好”、“你真笨”等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

(3)對事不對人。著眼點應該放在如何促進孩子改正缺點上,而不是揪著缺點不放。即就事論事,不翻舊賬。

(4)適當冷處理。當孩子情緒反應強烈、言語衝動的時候,家長乾脆採取不理睬的態度,等孩子冷靜思考,平息衝動後再作批評。

2.有效的溝通。

父母應細心觀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心理發育特點,家庭教育就必須根據孩子的心身發育特點來進行。將“我講”變“我聽”,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傾聽時,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注與尊重;對孩子講的有道理的地方,要通過語言、目光或體態表示肯定;對於孩子的錯誤觀點不要急於糾正,不要打斷孩子的講話;要理解孩子由於年齡和表達能力有限,無法準確表達內心想法而可能產生的偏見或者誤會。

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父母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溝通。如果孩子性格內向,父母應主動與孩子交談,鼓勵孩子談談學校、老師、同學,對某一社會現象發表看法。當孩子說出自己的觀點時,父母應予以讚揚;當孩子與自己的觀點不一致時,父母也不要急於指正,要耐心地與孩子交換看法,統一認識,這樣孩子就能逐漸地願意與父母交談。如果孩子性格外向,喜歡交談,父母就應多聽孩子講,這樣孩子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並信任父母。

溝通,不要侷限於語言的溝通,還可以採用玩遊戲、聽音樂、做有益的事情等方式培養親子關係,最主要的是在溝通中增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話題不要僅限於學業,應該拓展話題。家長應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想說什麼,想聽什麼,感受如何?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想,溝通肯定會暢通,交流肯定會融洽。父母與孩子的談話內容,最好多談如何學做事、學共處、學做人等話題。孩子願意聽,願意聊,就表明他已經在心裡接受了家長的一些思想和觀點,這樣,就無須家長再苦口婆心地對孩子講大道理了。

3.採用實踐體驗法。用實踐體驗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命令和口頭說教有效得多。一位父親曾經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傍晚,父親與兒子散步時,兒子看到西瓜攤賣西瓜就非要買。父親說:“離家太遠,抱回去太累人,不買。”兒子不高興了:“我要買西瓜你不買,你喜歡我學習好,我也不好好學習。”父親略一思量,對兒子說:“買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兒子抱著買的西瓜走,一會兒就累得滿頭大汗,一路歇了幾次才把西瓜抱回家。這一體驗讓孩子感觸頗深:“吃個西瓜也真不容易啊!”由此體會到父親的苦心。

逆反心理既然是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有其積極的一面,只要師長們引導得當,就會有益於培養少男少女的獨立思考能力,有利於他們的自強自立,有利於他們自我意識的進一步成熟。

逆反心理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家長該怎麼應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