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CEO辞职回乡养蜜蜂

夷陵:CEO辞职回乡养蜜蜂

似锦繁华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处老宅, 那里,听风,风清;看云,云淡……

这是郑贵友经营的巴楚蜂缘微店上的一篇文章开头,文章的作者是他的妻子王书萍。从2013年国庆前回到宜昌,这近5年多的时间,这对夫妻回到了心中的那处“老宅”,过起了听风看云的生活。

夷陵:CEO辞职回乡养蜜蜂

在这之前,郑贵友是佛山市雅博士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执行总裁。“实际就是CEO,老板不管事,只管大方向,具体事务全部是我在负责,我走时公司已是国内最大的专业口腔医疗设备制造企业。”他说,“走的时候年薪是40多万,还有超过5%的股份。”

郑贵友口中的“走”,是回到家乡宜昌,回到心中的“老宅”,想过上悠闲的佛系生活。于是他放弃了高薪和股份,回到宜昌养起了蜜蜂。

夷陵:CEO辞职回乡养蜜蜂

黝黑的皮肤,大大的嗓门,一点都看不出46岁的郑贵友曾是口腔医疗设备公司的高管。

不过黑黑的眼镜框暴露了他“理工男”的身份。“我是1997年从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的,学校是原兵器部下面七所院校之一。”他说,“毕业的时候,按照政策我应该去军工企业,但是我想办法没有走这条路,回宜昌了。”

夷陵:CEO辞职回乡养蜜蜂

他不仅有理工男的理性,也有文科生的浪漫,当时回宜昌也是因为要陪着王书萍。

二人相识很早,第一次高考王书萍发挥失常落榜,郑贵友考前生病只能上专科。在1993年的时候,专科也算不错的选择,郑贵友没有去,他说自己要陪着王书萍一起考本科。

复读那一年,情愫也在静好岁月中萌发:王书萍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郑贵友许下了一个现在外人看来特别浪漫的诺言:大不了我回村养蜜蜂,你在城里帮着卖蜂蜜。

王书萍的文章中如此描述二人当时的情况:高考后,李老师曾问黑瘦(郑贵友)“你们是不是谈恋爱了?”黑瘦说“没有谈,只是相爱而已”。当时李老师哈哈大笑。“说养蜜蜂,完全就是当时随口而出,现在想想还是受世交王启辉家的影响。”他说,“小时候我跟王启辉5兄弟时常有接触,他们家从爷爷那辈开始养蜜蜂,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感觉他们生活特别好、特别美,至少经常能吃到甜的东西。”

25日,当着记者的面郑贵友说,当时完全就是下意识地觉得两人即便考不上大学,也可以不用去当农民,不用去种田,最差的退路就是去找王家学习养蜂技术。后来郑贵友真正接触这一行才发现,王家的生活不是一般地好。在上世纪70年代末,王家挖一斤蜂王浆就能卖到180元,80年代初期年收入就近万元。

夷陵:CEO辞职回乡养蜜蜂

患病期间蜂蜜成了调养身体的法宝

1997年郑贵友大学毕业进入当时宜昌至喜集团旗下的拖拉机厂。第二年,至喜集团在北京开拓业务,他在城区租了个房子安顿好王书萍,就去京城打拼了。

1999年他又从至喜集团出来,去了北京华联汽车,跟着红旗轿车总设计师华福林学习。“反正后面就是不停折腾,换了好多工作,但基本都是跟机械制造有关,给武汉凯迪干过,在中天汽车也干了4年。”他说。

夷陵:CEO辞职回乡养蜜蜂

实际上,这段时间郑贵友和王书萍的爱情也遭遇波折,结婚后的琐事也带来点点滴滴的分歧,用王书萍的话说除了吵架就没有别的。

其间,郑贵友曾被派去内蒙巴林右旗去筹建分厂,王书萍跟着一起过去。“每天早上他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我去巴林右旗最好的宾馆吃早点。”现在想想,王书萍挺怀念这段日子。

两人讨论最多的是未来。有一次王书萍问郑贵友,以后两人老了怎么办,不能一直这么四处奔波啊。谁知郑贵友又拿出了高考前的承诺,“老了就回乡下,我养蜜蜂,你卖蜂蜜,只要不忘记给我做饭就行。“他当时又说了养蜜蜂,我就没闹明白为什么就是老想养蜜蜂。”王书萍说。

2005年郑贵友到了广东佛山,去了尚是小工厂的雅博士口腔医疗设备企业。“当时佛山就有100多家,雅博士几乎就是倒数的几家。”他说,一干就是8年,作为执行总裁算是合格了,带领一班人将小工厂做成了大企业,“一度号称亚洲最大的专业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

这期间,郑贵友的身体出了状况,双肾因医疗事故受到损害,情况非常危急。“经常会出现晕厥,有一次开车出门,我发现身体不对劲,赶紧将车停在路边,然后失去知觉,等醒来已是3个小时后。”他说,“我当时害怕自己会突然死掉,只要出门坐飞机,就会按照最高限额买意外保险,坐车也是。”

夷陵:CEO辞职回乡养蜜蜂

养两年病,这期间蜂蜜是他最主要的食物。“之前家里蜂蜜也没断过,或者喝,或者老婆拿来做面膜,但养病的两年,就完全依靠蜂蜜产品了。”他说,“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或许自己真的可以去养蜜蜂了,而不是像以前说的那只是最后的退路。”

辞职回乡养蜜蜂成了贫困村脱贫产业

2013年上半年,郑贵友在王书萍的支持下,不顾老板挽留,放弃了40多万年薪和执行总裁职务,回到宜昌。

考察来考察去,他觉得还是养蜜蜂最靠谱。他说,“宜昌的生态环境好,山清水秀,非常适合养蜂。”

夷陵:CEO辞职回乡养蜜蜂

于是他开始跟着王启辉的二哥学养蜂,更多的时候是他一起学养蜂的师兄在教他。到2014年9月,郑贵友拿着剩下的不到10万元存款,约上几个师兄在金银岗承包了一片山地,开起了“巴楚蜂缘”蜂场。“我在王启辉家买了20来箱蜂种,现在定场蜂群已有80余群,常年转场蜂群已有600余群。”他说,之前对养蜜蜂一无所知,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买书看,去逛专业的养蜂论坛找人咨询、看视频,“实在搞不懂就打电话给师傅,让他指导我来解决问题。”

几年时间,蜂场的规模扩大了好几倍,收入也有了大幅度增长。不过,郑贵友觉得金银岗位置已经不能够满足蜂场发展,还需要再找场地,于是他又在夷陵区的雾渡河、黄花镇等地大山里寻找合适的场地。

去年6月份,他在黄花镇张家口的原晓峰乡集镇吃饭时,想到有个高中同学在张家口村工作,就约着一起吃饭。吃饭时对方知晓他要找地方养蜜蜂,就大力推荐了张家口村,并且第一时间报告给了省委统战部和夷陵区食药监局的驻村扶贫干部。“对方大力邀请我去考察,我一看这地方的确适合养蜜蜂。”他说。

夷陵:CEO辞职回乡养蜜蜂

张家口村部分地区处于高山之中,2000年实行退耕还林之后,山上种了大量的野板栗树。“野板栗树产黑蜜,产品价值比较高,市场需求量大。”郑贵友说,“关键是山上还有黄荆条花,这是个宝贝啊,产出的荆条蜜在清末明初被誉为‘四大名蜜’之一,达官贵人非常追捧,而且这是三峡地区的特产。”

经过筹备,今年6月张家口村的养蜂产业正式启动,共养了107群土蜂,除2群是代养之外,其它105群土蜂恰好给该村105户贫困户,一户一群蜂。

张家口村驻村第一书记邱元华告诉记者,目前郑贵友是作为该村养蜂扶贫产业的技术顾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山一次,给村民教授相关知识。“有他在,村民都放心,特别是贫困户对产业脱贫也非常有信心。”邱元华说。

夷陵:CEO辞职回乡养蜜蜂

7月20日,郑贵友在张家口村指导蜂农处理避暑问题。“今年和明年都是扩繁期,就是让105群土蜂不停繁育,最终形成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他说,“我们巴楚蜂缘养蜂场至少可以帮助销售15吨蜂蜜,2000群土蜂之内销量都不用愁。”“多少年后,也许,会有一个小孩,站在蜂群里,舔着舌头,举着搪瓷碗,等着爷爷或是姥爷舀出第一桶蜜……”这是王书萍文章里的结尾,或许这个场景,在若干年后的张家口就会实现,那个时候他们或许会想起那个皮肤黝黑、戴着眼镜而且嗓门特别大的“老师”郑贵友来。

夷陵:CEO辞职回乡养蜜蜂

主办:中共夷陵区委 夷陵区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夷陵区委宣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