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事故也能衆籌?別讓詐捐肆意透支愛心

虛假事故也能眾籌?別讓詐捐肆意透支愛心

幾個月以來,多起騙捐事件見諸媒體,涉及“輕鬆籌”、“水滴籌”等網絡籌款平臺。面對這些事件,不少網友認為自己的愛心被“透支“,並質疑平臺方的審核程序。那麼,不使用任何證明材料、填寫虛構信息,這些舉動能通過眾籌平臺發佈並籌款嗎?成都商報記者實測後發現:能!對此,輕鬆籌、水滴籌方面回覆成都商報記者,未來將加強審核程序,拿出整改措施,對虛構求助信息的用戶拉黑處理。(8月1日《成都商報》)

記者虛構一起意外事故,在水滴籌平臺發起愛心求助,雖然主頁顯示“未經過審核”,但卻可以將眾籌信息的網絡鏈接發給QQ群、微信群,也能進行眾籌捐款,這算不算審核上的疏漏?水滴籌回應,大病是與時間賽跑,而身份證明材料、診斷證明等,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他們先“放行”後審核,為挽救垂危的生命爭取時間。

“綠燈”放行未審核的眾籌求助,是與時間搶跑,水滴籌的解釋不能說沒有道理。可是,網友愛心匯款都轉到了病危家屬的賬號,即便眾籌是“未審核”的狀態,眾籌發起人也可以在不接受監督的情況下,輕鬆取走捐款。再者,網絡眾籌平臺雖然執行“先行賠付”的原則,若發生詐捐,眾籌平臺將自己全款退賠愛心人的捐款,然後再進行追討善款。可是,一旦詐捐事件若真的發生了,即便能一分不差地追回善款,也誤傷和透支了愛心與社會信任——下一次,有多少人願意再相信網絡平臺的大病眾籌呢?所以,我們不希望這樣的事件發生。

網絡眾籌平臺“聚小善於大愛”,將愛心人士的點滴捐款匯流成大愛的河流,挽救病危的患者。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做好事前工作,深究愛心求助、網絡眾籌的真實性,而不依賴於事後監管。現在的網絡眾籌在審核上都有了進步,比如,要求眾籌發起人公佈診斷證明,已經主治醫生的簽字證明。但是,若缺乏對細節的審核,則不足完全呈現眾籌的合理性。要知道,患者的疾病狀況、治療費用是否真的像眾籌發起人描述的那樣?這關乎到眾籌的真實與否。

其實,眾籌訴求造假、病情誇大、隱藏社保信息,迴避寬裕的經濟狀況,籌得善款後消極治療等等,這些都屬於詐捐,平臺應認真審核,加強監督,力避詐捐事件發生。求助者的個人經濟狀況,是個隱秘的東西,眾籌平臺目前並無考察的手段和途徑,僅僅依賴於網友的揭發、投訴。從這個角度看,眾籌平臺能否與其他部門聯合,增加對求助信息的審核渠道?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事實上,除了審核求助信息的真偽外,網絡眾籌平臺還應對眾籌目的做出審核——重大疾病且又貧困的患者,可以進行重病求助;也支持貧困者為實現某一理想而發起的眾籌,然而,像記者提出的眾籌一款“遊戲皮膚”,像不久前某車禍肇事者眾籌“喪葬費和賠償”,這些都不具有眾籌的合理性,應當被拒絕。

令人欣慰的是,面對存在的問題,水滴籌和輕鬆籌都表示,要加大審查力度,增加視頻環節的驗證,做好善款監督,增加事後“懲戒”等,提防詐捐發生。我們希望這些措施早日落實,其他網絡眾籌平臺跟進,畢竟,我們不需要愛心被透支,也不希望社會信任被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