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殤,當吉林擁有的上萬裏海岸線變爲零

曾經,一個省擁有上萬裡的海岸線,有一個面積為7.64萬平方公里的大島嶼(相當於2個多臺灣島的面積)。如今,那裡的人聽得見海浪聲,能眺望見大海,卻沒有一寸海灘,那就是吉林。


幾個世紀前,當沙俄的觸手越過白令海峽,佔據阿拉斯加之後,便把目光向南投向了大清帝國。當時正值三藩之亂,清朝無暇北顧。三藩平定之後,清軍反擊,通過雅克薩之戰,迫使沙俄坐到了談判桌前。

國之殤,當吉林擁有的上萬裡海岸線變為零

雅克薩之戰

很不巧的是,蒙古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又叛亂了。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清朝做出了很大的讓步,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中國失去了貝加爾湖,以及貝加爾湖以東,額爾古納河以西廣大地區(額爾古納河由中國內河,變成中俄界河)。連簽訂條約的地方,尼布楚也被劃給了沙俄。

國之殤,當吉林擁有的上萬裡海岸線變為零

1820年,吉林將軍,管轄著北至鄂霍次克海(包括庫頁島),東到日本海的廣大地區(注: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地區,由黑龍江管轄)。

國之殤,當吉林擁有的上萬裡海岸線變為零

吉林管轄範圍變化圖

在俄羅斯5000面值盧布的紙幣上,有一尊銅像圖案,是一個名叫穆拉維耶夫的人(被俄羅斯看作英雄,對中國人民來說,他卻是十足的強盜)。他一手拿望遠鏡,一手拿《璦琿條約》。

國之殤,當吉林擁有的上萬裡海岸線變為零

俄羅斯5000面值盧布

1858年,時任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的穆拉維約夫,趁清朝應付太平天國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之際;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不僅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萬平方公里土地強佔。還把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地區,劃為中俄共管。(黑龍江自此由中國內河,變為中俄界河)

兩年後,又威逼清政府簽下《中俄北京條約》,規定兩國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將烏蘇里江以東,庫頁島等共40餘萬平方公里土地佔有。

即使簽訂了這兩個條約之後,烏蘇里江距離圖們江,也還有相當長的距離,吉林還是有一段海岸線的。其中包括優良的深水不凍港---海參崴(俄稱符拉迪沃斯託克,作為軍港或發展貿易,都是絕佳的)。為何會沒有了呢?

國之殤,當吉林擁有的上萬裡海岸線變為零

現今吉林與俄羅斯,朝鮮交界處

從上圖可以看到,吉林距離圖們江的入海口,是非常近的。《中俄北京條約》簽訂之後,沙俄以實際佔領的方式,沿著海岸線,一直推進到圖們江。

圖們江由中國內河,先變中朝界河,再變中朝和俄朝界河。至此,吉林省或者說中國,喪失了直入日本海的通路。嚴重製約了東北的經濟發展,若圖們江還是中國內河,吉林何苦向朝鮮租借港口?

由圖們江入日本海,距離日本本土非常近,那日本想挑釁前,恐怕也不得不考慮,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