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课堂:教培行业的“新起点”还是“终点”?

说起双师课堂,教培行业同仁并不陌生,但双师课堂未来到底有多大威力,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笔者认为,双师课堂有望成为重塑教培行业的利器,而那些不愿深入研究双师课堂的人,极有可能在这次变革中淘汰出局。

双师课堂:教培行业的“新起点”还是“终点”?

一、双师课堂一旦成熟,将是教培行业的“效率革命”

有一个最简单的常识,叫“分工产生效率”。新东方、好未来两大巨头,当年也是靠“分工”确立行业地位的。

(1)新东方的分工,是把英语教学拆成单词、阅读、作文等多个部分,让精细分工后的老师进行搭班教学。这样,不仅让每个老师在自己的领域内更加精专,教学水平飞速提高,有效保证了课堂体验,还增加了老师出走的难度,因为,你如果不把搭班老师带走,自己没法单干,而想把大家都带走又很困难。

(2)好未来,也就是当年的学而思,在分工上的重大创新是:教学和教研的分离。这一举措,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过去,老师是机构的核心资源,课程才是产品,而当学而思把教学和教研分离之后,他们获得了一种能力,那就是,把老师变成一种“产品”,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按照标准化的方式,批量生产老师。这样,他们在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他们的竞争力整整高出一个维度。

双师的分工,可能又是一个“把竞争力提升一个维度”的重大创新

过去,我们把老师分成好老师和普通老师,我们认为,他们本质一样,只是能力有差别。但是,在双师模型下,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不是简单的能力差别,而是,他们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工种”。

主讲老师,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教学演员”,如果特别牛,那就是“教学明星”。未来,他们不仅要训练“教学技能”,还要学习“表演技巧”,因为,他们将长期面对“屏幕”。

辅导老师的角色是什么呢?他们的任务,是伴随学生成长,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把他们看成“学习上的保姆”。他们不需要表演技能,但他们需要很高的情商,能够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调节。

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老师”这个角色的话,我们会发现,双师貌似更合理,单师的模式反而是有问题的,因为,老师分饰两角,又要琢磨怎么把课讲好,又要关心学生成长,顾不过来。

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师在课堂上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效果是不如主讲老师在大屏幕上讲课,辅导老师在下面观察学生的。

所以,当双师都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之后,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会大幅提升。

二、双师课堂,正在走向成熟

说一种模式正在成熟,势必要从它能带来的效果衡量。从目前的数据看,新东方、好未来这样行业巨头的双师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新东方首批试点城市低价班转正价班的转化率超过50%,二批试点城市正价班续班率均超70%;2017财年累计招生人次过万,2018财年,自建8个双师校区,累计招生已突破三万人次。

学而思的双师课堂数量已经1000+,南京、北京的双师课堂的学生数均破万,双师的收入已经超过2亿元。

在区域性品牌机构中,双师的数据也在说明着这种模式是可以带给机构快速扩张与复制的能力。

双师课堂:教培行业的“新起点”还是“终点”?

北京鹦鹉螺教育的双师课堂,在三四线城市的定位是中高端市场,学费标准一年2-3万。从创立之初,鹦鹉螺的创始人就瞄准了双师模式。2010年,首开双师课堂,干了一年,总投资25万,一年就做到了80多万营收。7年双师之路,如今的鹦鹉螺已经研发出了自己的学习管家系统和服务,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直营连锁模式,预计在未来三年完成50个最优质的三四线城市的网点覆盖,线下网点规模数达到200个。

双师课堂:教培行业的“新起点”还是“终点”?

河南林州一个县级市,有一家“一点易教育”,本身的体量是21家校区,同期在校人数超过6500人,年培训人次超过20000人次。创始人看好双师教学模式,于2017年9月与高思爱学习合作开始双师课堂,2018年5月与威渡合作组建了自己的“双师直播系统”,6月27日一期直播系统投入运营,暑期共开播4种课程32个班次,双师学员超过960人。规划建设中的二期直播系统将在8月底开始投入使用,预计有3个直播间,20间双师教室,实现超3000人次的双师教学。

三、双师课堂,还需要做什么

虽然双师课堂的分工模式,从逻辑上讲,是整个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但是,距离真正成熟乃至成功,还有一段距离。但只要认定这个大方向,整个行业的演化会很快。

1、双师课堂的硬件标准会确立下来并很快铺开

双师课堂想保证体验,硬件绝不能差,但只要标准确定下来,会有大量设备迅速投放到市场上。硬件供给绝对没有问题,就看市场上有多少人看明白并迅速接受这个东西。

2、双师分工会更加明确,两类老师都要在自己的能力项上不断精进

只要明确彼此的定位,具体该怎么训练,方法其实也是成熟的。

3、一套强大的适应双师课堂的教学系统将被开发出来

这套教学系统比较复杂,考虑的细节非常多,可能只有新东方、好未来或者高思教育有能力开发,但是,这套系统一旦开发出来,其整个体验及效果,将完胜现在的教学方式。

总之,双师课堂,不是简单的,两个老师,一个线上,一个线上,而是在重塑老师能力项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这个过程可能比较复杂,但一旦整合完成,将碾压传统模式。

四、双师课堂对中小机构的威胁和机遇

既然双师课堂是未来趋势,那么,在这场变革中,中小机构将如何生存?

坏消息是:虽然中小机构有能力购买硬件,但是,培养具有全新能力项的老师,尤其是“教学演员”和“教学明星”,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难了,而打造软件系统,也几乎没有可能。

好消息是:一旦双师课堂成为主流,大机构肯定会围绕“适应双师课堂的教学系统”进行份额争夺,为了换取对他们教学系统的使用,他们愿意输出“教学明星”,和那些拥有高质量辅导老师团队的机构进行合作。

最后,我们发现,教培行业未来很可能不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即每家机构都恨不得做完所有的事情,而是大机构输出“教学明星”和“教学系统”,中小机构培养高质量的辅导老师团队,大家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而那些反应较慢,不能参与到“教培行业产业链”重构的中小机构,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双师之于中小机构,是“得”还是“坑”?合作之于中小机构,是成就还是淡化?8月17日上午,杭州818大会智能+教育主论坛重磅开启,来自一线双师教育领域的校长周伟、杨建嬉、胡宇东、杨隧昌将围绕智能教学的双师模式和他们自己的双师经验进行精彩的分享,有他们走过的“坑”,也有他们收获的“得”,让前来参会的校长在双师的探索上少走些弯路,合理选择、高效发展。

双师课堂:教培行业的“新起点”还是“终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