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爲什麼要打貿易戰?

二戰後全球貿易進入新的階段,當時對這件事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到了80年代才有人提出全球化這個概念,並總結了它的四個特徵,貿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資本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美國作為頂層設計師,為之苦心經營,全球市場架構在九十年代逐漸成型:在發達國家歐美日韓之間,展開科技協作,為市場提供技術支撐。中東,南美等能源豐富地區發展為原材料供應地,中國,東南亞等廉價勞動力充足地區發展為世界工廠。

這樣的框架看似很合理,其實很不公平。因為它是死的,沒有提供上下流動的通道。也就是說,在歐美眼中,其他國家就只配賣石油,賣勞動力,至於高科技的事情,交給我們歐美人來幹,不僅如此,我還搞技術封鎖,把你攔在門外。

所以全球化暫時形成了穩態,但很難維持,因為有一個矛盾,是目前的人類社會無法調和的,就是國境線。

現代社會的國境線是平衡各種衝突之後的結果,包括政治文化,經濟,民族,宗教信仰之間的所有衝突。以任何形式跨越它,都會產生摩擦。當然不代表這不好,總體是利大於弊的。國際貿易,無論是順差逆差,都會給各自經濟帶來增長,但也會損害部分群體利益,這部分損害,很難跨越國境線進行補償,這就是矛盾。

現在矛盾越來越不可控。首先是原材料供應地,中東發展起來之後,革命的火種遍地燃燒,先後製造了石油危機,阿拉伯之春,攪成了一攤爛泥。南美國家大都陷入經濟危機,發展緩慢,有的政府已經破產,政府把這些不幸歸咎於美國。

歐洲也有自己的算盤,成立了歐盟,發展歐元區,貿易保護主義越來越嚴重。

中國最不老實。不僅沒有按照美國人的預期走上自由市場的正軌,還一邊薅資本主義羊毛,一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此外,中國一直在通過各種非常規手段突破歐美的技術封鎖,15年還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十年規劃,雄心勃勃進軍航空通信新能源等高科技領域,現在中國的研發投入佔到GDP的2.1%,僅次於美國。國際上建一帶一路,建亞洲銀行,連美國的小弟日韓都要拉攏過來,成立東亞自貿區,這就是亞元區的前奏,中歐兩位盟友在美國兩肋上左右插刀。

換了是你你能忍?

我栽樹你們乘涼,還不聽我的,那你們自己玩兒吧。

美國這次不僅僅是懟中國,是幾乎全面開懟。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退出tpp,退出北美自貿協定,加關稅,反傾銷,還放話要退出世貿組織…

看起來經濟全球化要失敗了?

失敗是早晚要失敗的,但都是暫時的,人類只要嚐到了甜頭,誰還會走回頭路?

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即使短暫的衝突也阻止不了它的進程,因為推進全球化的並不是各國政客,也不是知識分子,更不是底層屁民,而是躲在幕後的大資本家們,這是一股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超越國家,民族,宗教,文化,體制和階級的,全新的力量,同時也是最薄情的。

他們是無所謂國界的,哪裡有利潤就把資本輸送到哪裡。他們希望所有的生產要素能夠在全世界自由流動,讓市場來自動完成資源配置,而國家就是一個個隔離的房間,阻礙著要素的跨界。全球化的過程,就是推牆的過程,這個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在可見的未來。

所以,美國發動貿易戰,就是為了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緩解國內矛盾,防止社會分裂。

國家需要發展,但比發展更重要的是社會穩定,政府的根本職能是不能讓這個國家散架。經濟全球化讓華爾街的資本家掙了錢,卻讓美國的小企業遭受了衝擊,與科技精英階層的興興向榮不同,藍領工人階層普遍看不到希望,陷入迷茫和憤恨,認為自己被國家拋棄。

為了緩解這部分社會矛盾,奧巴馬開出的藥方是提高社會福利,比如醫改。但窮人沒得到多少好處,又把資本家和中產得罪了。奧巴馬政府是很糾結的,一方面經濟發展需要全球化,一方面國內小資產階級又抵制全球化。不要小看這股抵制的勢力,頂層的大資本家目光在全球,真正在乎這個國家,有民族凝聚力的,恰恰是這些小資產階級。美國有近三千萬家小企業,佔全美企業的99.7%,僱用了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口。這個群體是影響美國政治走向的重要力量。

其實國內社保壓力,完全可以通過加強自由貿易,吸納移民來緩解,但這也帶來文化,宗教等等一系列衝突,導致國內排外情緒高漲,這讓奧巴馬政府左右為難。

於是代表著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特朗普上臺了。

他為安撫國內情緒,全盤否定奧巴馬政策,限制移民,引導製造業迴流,同時暫停醫改,減稅。

但要注意,他對國內矛盾並沒有做什麼實質改善,問題還在。而堅持逆全球化,只會加重國內經濟負擔。這一點美國政府不可能看不到。

所以他的組合拳,是為了把矛頭一致對外,在國際上以退為進,叫囂退出世貿組織,其實是要把各國拉回談判桌,重新制定有利美國的貿易協定。維持美元的強勢地位,這才是特朗普政策的核心。

其中就包括遏制中國的發展,這是一個長期的打壓,其級別和上世紀對日本發動的貿易戰沒有區別,這仗中國是輸不起的,我們能否在強壓之下,順勢完成市場經濟改革,避免中美正面對決,是黨還能不能活下去的關鍵,至於我們老百姓是死不了的,即使敗了也死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