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市民體驗「網際網路+」智能供電

8月8日8時30分,宜昌市首個“互聯網+”智能體驗式供電營業廳(原葛洲壩供電營業廳)亮相,短短1小時內吸引了百餘位市民。

百余市民体验“互联网+”智能供电

忘帶身份證“刷臉”即可

9時許,記者走進營業廳看到,圓形導服臺處,導服員不斷上前詢問市民辦理業務類型並進行相關指引。綜合業務櫃檯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地為市民辦理業務,等待叫號的市民們則享受著空調和茶水。

部分市民在自助機上查詢和繳納電費,有的在Pad上自行辦業務,有的在體驗區上網,有的在工作人員指導下了解智能電錶覆電操作。

“進來不到2分鐘就查到了信息,繳了電費,並打出了清單,還可看到家裡適時用電量,非常方便快捷。”一位剛完成自助查詢和繳費的市民對記者說。

“我沒帶身份證能辦業務嗎?”一男性市民前來申請電力報裝,但忘攜帶身份證等相關證件了,工作人員引導他前往刷臉辦電服務區,通過攝像頭採集人像上傳,一番信息比對並確認後,就開始辦理相關業務了。

“原來辦理電力報裝、更名、過戶等業務,需戶主攜帶身份證、產權證等證件,現在只需報出身份證號、產權證號,戶主‘刷臉’就可以辦了。”供電所負責人吳祥魁介紹,該“互聯網+”智能體驗式供電營業廳是將原葛洲壩供電營業廳升級改造而成,旨在充分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載體,為客戶提供更加智能快捷的供電服務。

市民Pad上自行辦業務

記者發現,原來的收費區與業務區合併成了一處全業務綜合櫃檯,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在一個窗口就能一站式辦完所有業務,不需重複取號和等候,同時,櫃檯取消了玻璃隔窗,工作人員與市民之間交流更順暢,距離也近了,有市民站著辦理業務,工作人員也立即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直到服務結束。

客戶等候區域還設置了交互式平臺,配置了Pad等設備,市民可通過電腦、Pad等設備實現網上查詢繳費、逛國網商城購物等業務,避免排隊等待。

“互聯網+”體驗館裡展示著全市岸電充電樁分佈圖、汽車充電站區位圖,並且可以實時更新,電動汽車車主在這裡可以瞭解最近的充電樁網點。

下載APP適時監測用電

“家裡如果因為欠費斷電後,市民可通過智能電管家、支付寶、微信等交電費,然後按住電錶上的復位鍵3秒,就可以覆電了。”營業廳經理楊靜邊操作智能電錶邊介紹,還可下載手機APP,遙控家裡所有電器開關,適時監測用電情況,實現共享電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