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教您如何破解「非法集資」

近期眾多網絡理財平臺紛紛爆雷,網絡數據顯示僅7月以來,全國就有170多家P2P理財暴雷,涉案金額巨大,波及範圍十分廣泛。各類媒體紛紛報道之後,更是幾家慶幸幾家愁。

因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所以投資者們最終很可能血本無歸。早在2016年1月,E租寶就因非法集資500億被查。據2018年5月最新數據,每一百元投資,最多隻能拿回25元。為此,有媒體就非法集資暴雷現象專訪了中國銀行桐廬支行相關工作人員:“現在市場上的P2P平臺都標榜自己是央企背景、銀行存管,還有明星代言,存在一定程度的誇大宣傳,並不是零風險的保證。尤其,最近暴雷的理財平臺都因涉嫌非法集資被公安部門立案偵查。我們銀行一再向客戶傳導“理財產品過去的業績不能代表未來”的理念,但仍然有很多高學歷的70後、80後被各種廣告和高息所誘惑,在這次的暴雷風波中遭受很大損失。”

同時,中國銀行的工作人員提到:投資者遭遇暴雷之後普遍遇到了三大困難:一是本金難以收回,非法集資最終爆發都是因為資金鍊斷裂,客戶的投資款可能早已所剩無幾。今年7月爆雷的“牛板金”的投資者最多隻能拿回30%,這中間還將經歷漫長而焦慮的等待和各種複雜的法律程序。對於那些規模小、存在非法挪用的網絡平臺,本金更是石沉大海,血本無歸。

二是維權難以實行:網絡理財平臺,儲戶所掌握的僅僅是APP的名字,看起來高端大氣的軟件背後的公司資質如何,辦公地址在哪,投資經營情況怎樣,投資者根本無從知曉。一旦案發,受害者既找不到和尚更找不到廟。

三是遭遇難以啟齒:遭遇非法集資,投資者個人的“貪利”心理難辭其咎。很多受害者羞於對家人、對親友訴說自己的遭遇,把擔憂和焦慮積壓在心裡,不僅遭受經濟損失,更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傷害,影響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極易引起更為嚴重的後果。

正因如此,為了讓更多讀者擦亮眼睛,提高風險防範能力,認識非法集資,遠離非法集資,中國銀行的相關負責人總結了非法集資常見的5種包裝手段:

1.以“高息回饋”“實物回報”“免費養老”為幌子:高息只是誘餌,投資款正真的流向和用途投資者很難監控,除非你能接受血本無歸,否則千萬別投所謂的高息理財。

2.以投資境外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為幌子:市場上的投資手段千千萬,但千萬不要涉足那些看起來十分熱門而自己卻毫不瞭解的領域,否則只會被各種包裝迷惑,最終受騙上當。

3.以私募入股、合夥辦企業為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登記:這種集資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要求投資將投資款打入個人賬戶,甚至境外個人賬戶,正規投資渠道絕不會以個人賬戶作為資產集中管理的載體,任何理由要求往個賬上匯投資款都要引起警惕。

4.以扶貧、慈善、互助為幌子:我們銀行工作人員經常碰到老年客戶來辦卡、匯款要加入所謂的“善心匯”“慈善基金會”“扶貧群”。這些組織其實都是非法集資和傳銷,媒體也都有報道,在此我行也呼籲大家要多給家中老人敲警鐘,不要讓自己的善意縱容了犯罪分子。

5.用雞蛋、大米、旅遊、蘋果手機等各種實物吸引客戶的:謹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蠅頭小利損失自己的養老錢、買房錢,實在是得不償失。

針對以上5點,中國銀行桐廬支行的工作人員也見招拆招,只要大家做好以下“三個不要”,無論什麼非法集資都騙不走您口袋裡的錢:

一、投資理財不要過分相信廣告信息。投資不是買菜,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出相應的投資決策。廣告只是宣傳的手段,即便是央視的廣告可信度也達不到100%。廣大投資者在決策之前,要通過諮詢專業理財經理、網絡查詢相關單位資質等審慎瞭解,如果不具備相關風險識別能力,最好是通過正規銀行渠道購買理財,由銀行為您的資產安全把關護航。

二、投資理財不要沉迷於高額回報。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郭樹清告誡我們: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三、投資理財不要以身試險。工作中我們碰到的受騙的阿姨們常說的一句話:“試試看唄,我朋友都賺了,不要緊的。”殊不知,龐氏騙局不是一天就暴露的,一年兩年沒出過事,第三年頭上,你看中的是產品的高收益,介紹人看中的是高佣金,騙子看中的是你的本金!火中取栗,後悔莫及啊!

中國銀行桐廬支行地址:縣城迎春南路269號

0571-64629526(公司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