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善同行——从电影《芳华》说起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世间最为高贵的品质,是所有美好德行的基石,如托尔斯泰所言:“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应该说,每个人的道德世界都有善良的底色。坚守善念,理应成为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处世原则。

与善同行——从电影《芳华》说起

在年前热映的电影《芳华》中,刘峰的思想行动无疑将“善良”的意蕴演绎得淋漓尽致。为了帮助和成全别人,他全心全意地付出,甚至完全不在乎牺牲自己的利益。南方的战友吃不惯北方的饺子,刘峰就给他煮挂面;食堂煮破没人吃的饺子,刘峰总是主动打来吃;为了给结婚的战友省钱,刘峰亲自买材料亲手打了两个沙发;别人家里的猪跑了,会让刘峰帮忙寻找;为了帮助他人,刘峰把自己梦寐以求的上大学的机会拱手相让。在电影中,刘峰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是大家公认的“活雷锋”,已经成为了“善良”的最好化身。

与善同行——从电影《芳华》说起

按照常理,刘峰应该会因为自己的善念和善举而感动身边的人,也会因为自己的善念和善举而收获更多的快乐。如曾子所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而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其远矣。”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刘峰不会因为自己的善良赢得别人应有的尊重和回报。他被喜欢的人举报和诬陷,他被自己帮助过的人冷漠对待。在他身陷囹圄之时,别人不仅不施以援手,甚至连最起码的怜悯都没有。这里固然有时代的特殊因素,但还是引发了我们的深思: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难道善良有错吗?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呢?

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在于刘峰的善良没有底线可言。在这种情况下,受善者觉得理所应当,却并不心存感激。当善良无限制地失去了底线,就经常会被非善之人利用,行善者也就可能变成了软弱可欺的对象。这样的善良,虽然弥足珍贵,却显得毫无价值。正因为“没有底线”地行善,刘峰更显得“卓尔不群”。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刘峰的境遇,可想而知。

与善同行——从电影《芳华》说起

所以,请把你的善良“武装”起来。纵然善良不能给你带来无上的荣光和赞美,但至少不要让它成为别人伤害你的“软肋”。善良本身没有错,但一定要有点“锋芒”;真正的善良不是有求必应,不是盲目地迁就配合;坚守善良,不仅要留有底线,还要分清对象和场合。世界上,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到善良的宝贵,也并非每个人都能感激来自外界的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