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酸奶中的好菌,是包治百病還是商業騙局?

比起飽受詬病的奶茶、可樂這類的“不健康”飲料,酸奶似乎是個又紅又專的角色:

富含益生菌,幫助消化,調節腸道。。。

以及各種直接主打“益生菌”的各類“活菌”乳製品、各類零食,甚至各類保健品,一個比一個厲害。

益生菌在大部分條件下,確實是好菌,但是我們喝下去的酸奶,真的能給我們帶來這麼大的健康收益麼?

我們給老人、孩子購買的益生菌保健品,可以替代藥物治療疾病麼?

所謂酸奶中的好菌,是包治百病還是商業騙局?

站在客觀的角度,我們來談一談這個廣為人知的健康話題

什麼是益生菌?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給出的定義是:益生菌是指攝入一定數量,對宿主健康產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製劑。

也可以字面意思理解,細菌有好有壞,那些在我們人體內為我們健康有效服務的好的細菌,被我們讚美稱呼為益生菌,他們不是為了使我們生病而存在,反而在我們的正常發育、甚至抵禦外界損傷甚至設置屏障抵禦壞菌菌的入侵。

益生菌能幹嘛?

近些年來,雖然沒有絕對完善的科學研究表明闡述了益生菌對人體產生保護作用的所有機制和明確的所有功效,但是科學家和醫生們的不斷努力,還是在不斷揭示著益生菌的故事。

至少目前的研究還是表明:

益生菌除了維護腸道健康外,還有大量以前未被發現的益處。腸道菌群長期失衡,不僅會導致腸道疾病,甚至有可能引發致命性的全身性疾病。適當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平衡,能減少有害菌產生的毒素,增加有益菌產生的活性物質,有效抑制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

所謂酸奶中的好菌,是包治百病還是商業騙局?

喝酸奶,包治百病還是商業騙局?

無論是有益健康,還是能幫助治療疾病,在現行的醫療認知體系中,我們還是謹慎的把益生菌放在了輔助的地位,而不是治病的首選用藥,也就是說,益生菌製劑≠藥物,它能起到的幫助,並不會比你想象的要巨大。

所以,那些富含益生菌的各類生物製劑,堂而皇之的被商家宣傳包裝後,以食品的批號上市,被擺在藥店顯眼的櫃檯,以不菲的價格買回去給家中的老人、孩子,這些被大家看待為抵抗力弱的群體時,此時的益生菌,其被過分高估的價值恐不能匹配其售賣的價格。

另外,人體自身的腸道調節功能還是能擔負起自身的健康、免疫的需求,換言之,正常的健康的人,其自身腸道環境下的好菌菌已經夠用,沒有必要為了所謂的“成人養生”、“兒童保健”去刻意補充益生菌。

甚至有些時候,如果孩子恰好對於某些添加的物質過敏,那麼服用了添加這些物質的益生菌製劑,不僅不能起到有益健康的作用,還會適得其反。

所以,需要強調的是,家長最好是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來判斷到底是否需要給孩子添加益生菌製劑,回憶下我們的日常,醫生推薦使用益生菌類輔助用藥,也多是在自己的小孩出現腹瀉之類的問題上,才會開幾盒益生菌合劑,譬如媽咪愛之類的,而不應該是想當然地覺得“既然益生菌是有益菌,對健康有好處,那多吃點益生菌‘補補’唄”。

所謂酸奶中的好菌,是包治百病還是商業騙局?

好了好了,不說那些昂貴的益生菌保健品了,我們這些不被重視的成年人,喝點又不是買不起的酸奶,總可以了吧。

可以喝,畢竟大多數人,喝酸奶和喝奶茶、喝可樂的心態是一樣的:我能買得起,好喝。

作為不甚堅強的細菌,益生菌對於生存環境還是有要求的,那些沒被嚴格運輸的酸奶,裡面還活著的益生菌的數量還能達到要求尚未可知,再加上,把細菌喝下去,還要被消化道里的胃酸、膽汁、消化酶之類的剝削一番,那些掙扎著還活著的好菌菌,都不曉得還剩多少。

但是,酸奶裡面的大量的糖分,倒是都還是能得到有效的吸收和利用,最後變成肉肉、變成體重秤上上升的數字了。

同樣的道理,乳酸菌的飲料有更多我們不需要的糖、色素以及其他一些添加劑,益生菌的量其實是很有限的,過多攝入這些飲料,可能它的一些我們不需要的副作用也會顯現出來,所以我們還是建議少喝為好。

所以,放平心態,食物之所以被我們選擇,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好吃,而不是過多去糾結功效、過多去糾結是否養生,不過量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