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走出国门 全球市场上“开疆扩土

这几天,阿联酋一些主要街道两旁的灯杆上,插满了中阿两国的国旗。夜色下,世界最高楼哈利法塔和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总部等一些高层建筑,投射出巨幅中国国旗图案。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阿联酋“向东看”战略的有效对接下,中阿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看着炎炎夏日阿联酋掀起“中国红”,大庆石油人心里更高兴。这蕴含着的巨大潜力,对大庆油田“走出去”也是个重要机遇。

事实上,大庆油田已构建起做大中东、深耕非洲、发展中亚、拓展亚太、介入美洲的市场格局,海外业务项目已经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

心随“市”动,石油人全力出击,在全球市场上“开疆扩土”,挣回更多“洋钱”。

大庆油田走出国门 全球市场上“开疆扩土

甲方不仅提出213条要求,还将工期规定在45天之内。怎么办?超常规运作,抽油机首次“敲”开南美市场大门

一次微信群里的会议,开启了装备制造集团抽油机制造分公司的海外新征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别着急,问问谢祥路不就知道了吗。

谢祥路是装备制造集团抽油机制造分公司销售服务中心国际部经理。

这些年来,分公司在北美、南亚、中东等地区都有市场,唯独南美市场一片空白。为了进军南美,他们不仅积极与中技开南美市场、中技开秘鲁市场保持联系,还经常参与中技开秘鲁市场的询价与报价,多方收集相关信息。

4月初的一天下午,谢祥路突然接到消息:秘鲁市场急需5台抽油机。谢祥路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机会终于来了,无论如何都要拿下这5台抽油机的订单。

然而,要想打赢这场仗非常不容易,甲方不仅提出了213条要求,还将工期规定在45天之内。

谢祥路心里清楚,工期与213条是拿下订单的关键。他将这213条要求看了一遍又一遍,心情越来越沉重,最后决定开个紧急会议。当时是晚上,同事们都已下班,谢祥路灵机一动:不如在微信群里开这个会。

想到这里,他赶紧联系相关工作人员上微信。秘鲁急需抽油机这一消息,让每个同事都很兴奋。可是当谢祥路将甲方提出的213条要求发出来后,群里半天没有动静。谢祥路不由焦急起来,同事们是不是都被这213条要求吓着了?谢祥路心急如火,刚要追问,一条条消息闪现出来。

“我们有最成熟的抽油机产品,有最核心的技术,更有最过硬的员工队伍,没有理由不抓住这次机遇。”研究所副所长郑雪峰说。

“我们可以和生产部门落实一下相关物料、生产情况,对物料需求情况进行统计,打一场有准备的仗。”国际总装厂技术负责人李明浩说。

同事们全都冒了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他们刚才没动静,是在想怎么解决甲方提出的要求。

谢祥路看着手机屏幕,仿佛看到了一种不可战胜的士气。按捺着激动的心情,他和同事们将这213条技术要求,逐项核对,逐条落实。

夜色越来越深,群里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忽然,谢祥路的手机发出低电提示。这个节骨眼,怎么能没电?谢祥路赶紧去找充电器,越着急,越有事儿,充电器竟然不知去向,谢祥路挨个屋寻找。妻子很诧异,问他啥事儿这么急,谢祥路随口说了一句“我们要去南美了”。谢祥路的话,让妻子一头雾水,还以为要出国旅游呢。

就这样,一次特别的微信会议,持续到深夜才结束。

作战计划部署好了,接下来就开始生产了。谢祥路和同事们加班加点,整天忙碌在工作现场,终于在短短45天内完成订单,得到了甲方的认可。

抽油机出厂那天,谢祥路亲自赶到现场。望着那5台即将运往秘鲁的抽油机,他心情激动:有了这么良好的开端,“大庆装备”的品牌今后肯定会叫响南美。

战火中坚守、打拼,在南苏丹固井“唯我独尊”,收获满满的工作量

“我们在这儿‘满负荷运转’,8个人,3支固井队,连轴转啦!”刚一连线,在南苏丹带队干活儿的钻技一公司南苏丹3/7区项目部项目经理赵兴,就“直播”了他们的工作状态。虽然在万里之外,但透过话语仿佛能看到赵兴脸上灿烂的笑容。

去年4月底,南苏丹局势相对稳定,甲方钻井修井业务启动,与此同时,钻技一公司在南苏丹的工作量就上来了。要知道,以前还有斯伦贝谢公司的固井队在那儿施工,有些竞争,但目前,只有钻技一公司这一家固井队伍为甲方提供服务。

钻技一公司如今在南苏丹固井“唯我独尊”的地位,那可是他们在战火中坚守、打拼得来的。

满满的工作量,固井人只需要稳稳地干,钱就能挣回家,你说咋能不高兴!

“我们现在执行的合同是之前合同的延期,项目重新启动以来,甲方一共延期两次,第一次延期4个月,第二次延期6个月,合同一直到今年10月份。合同中要求,项目部提供设备、人员服务,施工时提供固井设计、施工报告、施工结算、水泥及材料用量……”“直播”断断续续,记者在这头儿等着听好消息,赵兴在那头儿还忙着其他工作,只能兼顾“直播”。

说到兼顾,在南苏丹,项目部这8个人都是一岗多能,一个人兼顾几个人的活儿。赵兴介绍说:“现场没有化验师岗位,都是工程师兼的,忙的时候我也是化验师。在海外工作,材料、设备、工况都是自己处理,活儿要比家里多,但干活儿的人只有8个。”

那不还有当地雇员吗?嗨,当地雇员干的是司机、护卫,现场施工时用到雇员,基本就是搭把手连接连接管线。也是,记者多次采访中也听说过,当地雇员多是干出力的活儿,施工基本插不上手。

在南苏丹,每次导管固井或表层固井施工的“标配”是一个工程师一个操作手,这两个中方人员带着四五个当地雇员,负责设计、打灰、带队、施工等工作。这前提是,准备工作已经提前做好。在完井固井、重点井施工或处理疑难问题的时候,“配置”才会升级,每口井有三四个中方人员去现场。

跟家里不一样,他们在那里是24小时固井,且80%都是在晚上或凌晨进行固井施工。他们基本上每天施工一口井,有时一天要进行4口井的施工。现在,他们是人天天转起来、设备天天转起来,仿佛上满了劲儿的陀螺。

“我之前在北苏丹工作,现在来南苏丹,唯一的感受就是天天都在忙,今天干完了,晚上开会总结,安排明天的工作,明天的工作量还是满满的。”记者还想继续看“直播”,赵兴却久未回复,想必他又忙去了。

一趟趟考察、一场场推介、一次次邀请……在哈萨克斯坦站住脚,在丝绸之路留下大庆足迹

哈萨克斯坦,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今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站。从“零”起步,到技术服务项目“研究—试验—推广”,从“实验田”到“丰收地”,大庆石油人的努力从未停止,因此才站稳了脚跟。

到今天,大庆油田海外油田提高采收率项目经理部成立时的情景,仍然深深地刻在全体成员的脑海里。

没时间去感受部门成立的喜悦,更没有适应岗位的时间,这个仅有16人的团队迅速铺开了远征业务。第一次攻坚战的目标,定在了哈萨克斯坦。技术引领市场、技术创造需求,大庆油田在50多年的开发进程中形成的特色勘探开发方法就是最大“卖点”。

但石油市场绝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趟趟考察、一场场推介、一次次邀请……大庆石油人用诚意扣响了市场的大门,迎来了在哈上游油气业务的破冰——与PKKR公司合作,开展库姆克尔南油田研究,进行分层注水区块优选及开发调整方案研究。

凭借特色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过硬的作风,大庆石油人在哈萨克斯坦树立了大庆队伍的良好形象。

实现“零”突破后,这个团队思考的是如何再下一城。经过不懈努力,大庆油田又成功承接了哈萨克斯坦哈德公司项目。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庆油田高质量完成了哈德公司3个油田两个项目的研究工作,打造了合作项目的典范,不仅让哈德公司见识了“大庆技术”、“大庆速度”,更让大庆油田在哈萨克斯坦市场站稳了脚跟,叫响了大庆品牌。

“作为开拓海外油气市场的尖兵,不仅要争取提高采收率及风险勘探项目,更要通过勘探开发技术优势的引领带动,实现相关业务一同‘走出去’”。基于这种认识,春节假期还未结束,这个团队人员远赴哈萨克斯坦,执行哈德油田项目验收,并一举拿下了新的合作项目。今年,大庆油田海外上游业务继续深入拓展与哈德公司的技术服务与技术支持等合作,扩大在PKKR公司油田分层注水现场应用规模。

记者手记

记得曾采访过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鲁迈拉项目部录井专业队DQ311-01队的队长符理想,他在伊拉克经历了炸弹袭击,差点没命。倒班结束,即将再次离开家门奔赴前线,妻子和儿子紧紧地抱住符理想,久久不愿松开。符理想说:“他们的心思,我懂,是不舍,是祝福,更是在为我加油鼓劲儿。”

外闯市场,靠的是技术,是管理,更是精神和作风。闯市场,就需要一股子“虎”劲儿。关于“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已不用太多论述。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且,作为油气生产企业,发展之路有两条:一条是资源,一条是市场。资源,是立身之本;市场,是效益之源。

其实,大庆油田“走出去”发展战略由来已久,尤其是近5年来,大庆油田面临着国际油价下跌、后备资源接替不足、开发效益逐年变差等问题,“走出去”更是成为油田当前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也是未来发展的生命线。

现如今,国家经济形势稳中向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全球油气行业整体回暖趋势明朗、集团公司加大“走出去”力度等都是利好因素,有利于“走出去”。另一方面,挑战也很严峻,市场激烈、安全风险等级高,以及资源配置、人才支撑、政策支持、后勤保障、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差距。

能力是“走出去”的核心。如今,大庆油田业务发展由“油田服务”向“多元发展”转变,项目管理由“作业主体”向“经营主体”转变,服务模式由“单项服务”向“一体化服务”转变,开发方式由“自主开发”向“联合开发”转变,目标市场由“低端业务”向“高端业务”转变,正切实闯出一条规模适度、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市场开发新路。

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承载着油田20多万名干部员工的发展希望,大庆油田大踏步地“走出去”,融入市场的时代洪流中,真正实现油田振兴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