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農村客運「響應式」運營服務實踐探索走出一條便民路

四川新聞網宜賓8月9日訊(姜方倫 帥喬麗 李紅)

江安從2016年開行農村便民小客運以來,目前已全面完成通村客運線路驗收,農村客運線路達1180公里,通村客運線路達100%,通組客運線路已達75%,投放農村便民小客運車輛134輛,所有車輛全部辦理了道路運輸證,實現了295個建制村村村通客運,每天客運量突破10000人。在運營實踐過程中大膽探索,形成了農村便民小客運“響應式”服務模式,規範了農村客運運營,為群眾提供了優質服務,走出了一條便民之路,受到廣大群眾好評。

農村便民客運“響應式”運營服務的內涵

農村客運便民“響應式”運營服務,指在農村開展運營的客運車輛。農村地區哪裡有出行需求,就到哪裡開展運營服務,群眾有需求,客運車輛就積極“響應”。在當前的農村地區,重點就是要解決好學生上學、群眾趕集、節假日走親訪友等日常出行的問題,需要靈活機動地開行“學生班、趕集班、節日班”。同時,解決農村群眾生病就醫、商品買賣、鄉村旅遊等臨時出行需求,則需要開行預約出行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農村群眾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農村便民客運“響應式”運營服務的基本條件

要實現“響應式”運營服務,需要具備必要的條件,否則將無法開行,江安縣在此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較好效果。

農村客運通村路網基本形成。路不通怎麼通車?更談不上“響應式”服務。江安縣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建成農村公路(硬化水泥路)2300餘公里,形成了通村客運公路網,率先在全省實現一個建制村有兩條暢通公路(5米以上)出口,同期覆蓋到村民小組(4米以上),於2016年和2018年分兩次進行全面驗收,驗收開行農村客運線路1180公里,實現了“路通”,完成了“響應式”運營服務的基礎條件。

政府對開行車輛政策扶持到位。沒有政策扶持,偏遠農村沒有客運車輛願意去,群眾出行怎能解決?江安縣18個鎮(鄉)295個行政村,21個社區,農村地域廣闊,人員居住分散,形成“偏冷線”較多,企業要開展自主經營必須要有政策支持。目前江安縣政府財政補助134輛“響應式”服務的農村便民小客運保險費70%,同時,安裝衛星定位和視頻監控系統按照每輛3000元、產生的監控流量費按照每輛每月100元的標準進行補助。

固定專門從事“響應式”服務的經營企業。有群眾出行需求,但無經營企業,“響應式”服務只是“紙上談兵”。江安縣通過招標方式,有條件引入了“暢達客運有限公司”。要求其按照“江安縣政府關於農村便民客運發展方案”組織開展農村便民客運,接受政府的考核和評價。企業完成規定服務和安全指標才能享受政府扶持和補助,且在經營期內不得隨意退出市場,從法律意義上完成了開行“響應式”服務的必要條件。

形成“響應式”運營服務車輛靈活的審批機制。“班線客運模式”運營,一天就固定幾班,群眾趕集、學生上下學怎麼辦?群眾其它時間出行怎麼辦?江安縣政府在制定“農村客運發展方案”時,建立了《農村便民小客運運營管理辦法》,對車輛條件、運營線路、運輸證辦理、駕駛員管理、安全監督管理、包車管理等方面作出規定,對開行的通村便民小客運,實行“固定線路+區域運營+包車運營”的靈活審批機制。在包車運營的審批上,辦法規定原則上“縣內包車實行24小時網上審批”,方便解決群眾“急、難、險、重”的緊急出行需求,為“響應式”運營服務提供了政策支持。

搭建“響應式”運營服務預約平臺提供信息支撐。群眾怎麼聯繫公司或駕駛員?如何實現及時“響應”?公司建立“微信、電話”預約服務平臺,將片區運營車輛信息、線路信息、駕駛員信息、公司預約服務電話、運營監督電話等在平臺上公佈。由公司統一發放駕駛員聯絡卡,在村(社區)辦公地張貼公佈相關信息,方便群眾聯繫、預約和監督。該平臺建立後為“響應式”運營服務提供了信息支撐。

農村便民客運“響應式”運營服務具體模式

江安在農村便民客運運營過程中,在解決群眾出行需求的問題上,通過探索形成了固定的運營模式。

固定線路運營,解決“偏冷線”問題。在審批新入籍車輛時,要求每天在固定的一條從村到鎮(鄉)客運線路上至少運營20公里以上,解決“偏冷線”上客源較少,客運車輛不願意去運營的問題。這樣一來,客運車輛就每天都要運營,否則就違規,要受處理,“偏冷線”上的村民就有車出行了。

開展片區運營,解決集中出行問題。農村趕集每個場鎮都有一個固定和間隔的日期,如1、4、7或2、5、8或3、6、9,是群眾集中出行的日子,如果固定車輛運營的時間和線路在某某8鄉鎮,運營時間和群眾集中出行時間不匹配,則無法有效解決群眾的出行問題。江安縣將全縣劃分為六個片區,每個片區包括3-5個鄉鎮,車輛在完成固定線路運營任務後,仍可在該片區範圍內適當的運營,或在周邊鄉鎮有集中出行需求時進行增援,實現了鄉鎮間的車輛互補,解決了“冷熱”現象,更好地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需求。

固定包車運營,解決學生出行問題。學生上下學有固定時間,農村客運車輛可在簽訂協議後,上下學時間負責接送學生。因為有固定的次數,學生家長與客運車輛達成固定的包車協議,確保學生平安上學、返家,解決了學生上學、放學的出行需求和安全問題。

臨時包車運營,解決群眾急需出行問題。走親訪友、看病、旅遊等出行都沒有固定時間,一有需求就出行,只有包車才方便。江安縣在開行農村便民客運時就明確了在本縣範圍內可以包車運營,靈活包車審批程序,實行全天24小時網上審批,凡超出規定運營片區的,縣內必須在網上申請辦理包車審批手續,經批准後方可運營;跨縣的必須辦理包車牌,並按照規定開展運營。在包車過程中不準中途上下旅客,否則將受到嚴厲處罰。做到既解決群眾急需,又規範包車運營。

農村便民客運“響應式”運營服務監管模式

要持之以恆的開展運營服務,離不開監督管理。沒有監督管理,會滋長違法違規情況,增加安全隱患,群眾安全、方便、快捷出行就是空話。江安縣在開行農村便民客運時,就將監督管理作為重中之重。

車輛技術監督管理。由於農村群眾出行時間較早(凌晨5點左右),車輛不便於集中停放在某處,不適用普通班線車的每日首趟發班安檢規定,車輛遠離客運站,怎麼保障車輛技術安全又便民?在經營實踐中,江安縣探索形成了一套針對農村便民客運車輛的管理辦法:一是要求承包經營車輛的駕駛員自行保管,停放於自家或附近較安全的地方,早上及時發車,既保管好車輛又能保證群眾及時出行;二是要求駕駛人員每日做到“三勤三檢”,並作好檢查記錄;三公司在每月召開安全例會、組織學習時,由專業車輛技術人員集中對車輛進行安檢,並建立好檢修臺賬;四是按照要求每季度開展車輛二級維護,每年開展車輛技術檢測、年審。通過以上車輛技術管理手段,確保車輛安全。

運營安全監督管理。農村便民客運機動性較強,如何管好運營安全?江安縣在組織開展便民運輸過程中,採取教育、提醒、處罰結合方式,規範日常安全,消除安全隱患,確保運營安全。一是公司對駕駛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和警示教育,適時組織考試;二是公司通過監控平臺做好日常監督,發現駕駛員有違規行為或傾向(如三超、接打手機、抽菸、不繫安全帶、疲勞等)及時提醒,每發現一次都記錄在案,由公司進行處罰;三是運管部門在監控平臺上適時抽查,凡發現違規行為一律按照記分管理辦法或道路運輸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四是由運管局或各鄉鎮交管站執法人員開展監督檢查,及時查處違規,消除安全隱患;五是強化考核及結果運用,對於公司在安全監督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運管部門記錄在案,每半年組織交警、安監、財政、紀檢等部門對公司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對公司的補助掛鉤。六是公司加強安全監督管理,考核期限內沒有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的,縣政府予以獎勵,調動公司積極性,促使公司全力投入安全生產。

經營服務質量監督管理。農村便民客運的宗旨是便民,經營服務質量是點,假如出現經營糾紛,引起群眾不滿怎麼辦?必須加強經營服務質量監督管理。江安縣在農村便民客運發展過程中對運營公司強化監督管理:一是交通運輸局按照最高限價下達價格通知,運價每公里不超過1元,臨時包車可根據運距採用市場價,並對外公示和宣傳,接受群眾廣泛監督;二是對投訴舉報的違規(拒載、宰客、甩客、態度不好等)運營車輛,查實一起處理一起,決不姑息;三是因駕駛員服務質量問題引起社會輿情廣泛關注,造成嚴重後果的,入信譽質量考評,直至終止車輛運營;四是被投訴舉報服務質量問題的,一經查實,則進行相應的考核扣分,分與補助掛鉤,促使公司加強運營管理和規範。

農村便民客運“響應式”運營服務存在的問題

農村便民客運“響應式”服務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但在政策法規、運營模式、監督管理方面與現有政策還有部分不符,需加以解決。一是車輛入籍上,宜賓公安和運管未達成一致意見,導致先投入運營的134輛公路客運車輛,被交警改了49臺為非運營狀態,造成不安全隱患;二是當前客運管理規定中只對班線客運安檢進行了規定,而區域化運營或“響應式”運營的車輛則沒有相關規定,目前我縣農村便民客運非單一班線車輛,首趟發班安檢不能執行,需要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支撐;三是“響應式”平臺還較簡單,內容不豐富,還要改進;四是當前二輪、三輪(電動)車輛違規載客較多,佔有較大市場,既違反交通法規又不安全,還與便民客運車輛產生經營糾紛,有關部門應該加強整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