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土葬和火葬?

呂修東


關於殯葬改革,地方政府的態度很堅決。他們認為這是在與民眾陋俗相抗爭,是移風易俗,造福後代。官方宣傳話語是:死人與活人爭地,墳塋遍佈,代代累積,將來土地怎麼夠用呢?這也是當今「廢土改火」的基礎。

關於這一套說法,不只官方奉之為圭臬,許多民間人士也堅信不疑。他們覺得廢土葬改火葬,政府做得倒也沒錯,只是方法太過粗暴。最近江西官方反思搶棺鬧劇,也只是坦承手段過於激進,對於殯葬改革的成績,還表示了肯定。

我的看法是,殯葬屬於民間私事。有人願意火葬,就自隨其便。中國人的民情民意,相當多人希望土葬,也合情合理,這種正常訴求應當得到尊重。土葬用不了多少土地,所謂「死人與活人爭地」根本是毫無現實感的說法。正如極端環保主義者稱,「人口爆炸導致地球站不下」,這說法只有瘋子才會當真。

做幾道簡單的數學題吧。全國13億人民,百年之內,風景仍在人物不同,逝者得土地8平米,13億人也只佔1.04萬平方公里。國土地面積的千分之1.083。幾代中國人全都實行土葬,也不過佔國土面積0.1%,聽起來還那麼可怕嗎?

大多數城市人最後都以擁擠的公墓為歸宿,墓地最多是4平米,很少有8平米的豪華配置。北京2000萬人口,百年內全都入土,哪怕每個墓穴5平米,佔地只有1億平米,也就是100平方公里,不到北京面積的0.6%。

北京城區夠大吧,城市建成面積不到全市面積的1%。死人用地少,活人想多用地,都是遠遠管夠。「土地不夠」只是根深蒂固的錯誤認識。至於農村墳塋看起來大些,很多都是葬在山上,是森林的一部分;有的葬於荒地,也談不上浪費。至於所謂「佔用耕地」,更是產權不明,公地效應的結果。

而在現實世界中,土葬實際佔地面積,只會比紙面計算少,並且是少得多。為什麼呢?按目前的法律規定,城市墓地的產權只有20年,百年墓穴,可以多次使用,其實非常省地,甚至可以說省得太過分。農村墓地衰朽更替也很快,中國人的傳統習慣,三代五代以上無人祭掃的墳塋,平墳遷墓很常見,根本談不上「永久佔地」。

中國這片土地,每一百年,都生活過幾千萬人。幾千年來何只幾十億人在這裡生息繁衍,最後歸於塵土。他們逝去後,何曾妨礙過後世的生活呢?文明代代相傳,主要靠精神傳承,肉體本來就是速朽,怎麼忍心人一死,就不顧生者願望,迅速使其骨肉灰飛呢?這樣冷酷的政策,還談什麼文明呢。

逝者曾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將它埋葬入土,通常是後人充滿敬意的表達。知道逝者歸於何處,也便於寄託思念,憑弔感懷。葬禮是文明的部分,土葬則是中國人最尋常的安葬方式,無論從何種角度看,我都想不出土葬有什麼不文明,要被這樣強力淘汰掉。


菁城子


站在個人的角度,我支持火葬、花草葬、海葬等等一切迴歸自然、節約土地,死人給活人騰位置的喪葬方式。

但是我也會尊重那些堅持土葬的人,畢竟,現在的火葬已經不是理想中的那種形式了。至少我的家鄉目前是這樣,土葬和火葬的區別就是一個棺材裡裝著遺體,一個棺材裡裝著骨灰。火葬只是多了一道去火葬場的程序,談不上節約土地。倒是最近興起的放骨灰匣的墓園造價不菲,似乎成了一個新的賺錢生意。

客觀地說,現在還有很多祖墳都是修在山坡上的,沒有佔用良田,也談不上浪費土地,我們家的祖墳就在當地西山上的一片果園裡。果農很樂意自己多了一筆額外的收益,我們也放心果農會定期打掃墳塋周圍的雜草。

再說了,除了上一輩老人,我們這些年輕人對土葬已經沒有那麼執著了,我們更願意活在當下,人死如燈滅,死後怎樣處理其實沒什麼大意思。與其留著遺體被蟲蛀鼠咬、微生物分解,最終化作一堆白骨,還不如一把火塵歸塵土歸土。周總理等偉人都能選擇火葬,我們這些凡人還擔心什麼?

對於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來講,推行火葬或者花草葬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適當的規範喪葬產業的收費十分必要,這才是大眾最擔心的事情。

無論土葬還是火葬,都應該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最近火爆網絡的“搶棺砸棺”視頻就暴露出了急功近利的苗頭。宣傳推廣火葬,要有潤物無聲的情懷,要有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毅力。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人死為大”、“入土為安”都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再加上地域不同,土地資源也不同,在很多地方很早就留下了祖墳,短時間內真談不上浪費土地。與其強制執行,倒不如從現在開始把精力多用在改變下一代的喪葬觀念上,減輕喪葬費用,到時候自然會有更多的人選擇火葬。

總的來說,推行火葬是大勢所趨,但也不可操之過急,應該有一個合理的過渡方式。


夜雨如書


從功利主義角度來看,推行火葬比固守土葬具有諸多優點,火葬的消耗更低、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也能有效降低清明節山林發生火災的風險。

但是,火葬固然有諸多好處,完全顛覆傳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為這世上不是任何問題都能用“權衡利弊”的功利主義思維解決。傳統習俗具有非常強大的慣性,土葬是鄉土人民延續多年的喪葬風俗,入土為安是他們根深蒂固的理念,如果想採取外力強行讓他們摒棄傳統,必然會引發激烈的衝突。

比如近日,江西省強推火葬,有的地方明確提出,全面完成棺木收繳,實現群眾家中無棺木存放,從業人員無棺木工匠,流通市場無棺木銷售。多地甚至出現了“搶棺砸棺”的場景:xxx進村入戶,強行將村民的棺材抬走,經挖掘機搗毀,棺材化為碎木。更有甚者,不僅活人的要搶,死人也不放過,“在江西弋陽,有老人已經下葬了,當地xx強行將墓掘開,把棺材撬出來,將屍體抬出火化”……

這種操之過急的激進手段必將會引發激烈對抗,結果一定會適得其反。任何改革都應當循序漸進,給舊的觀念留下一段過渡期逐漸被新的觀念所同化。推行火葬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採取溫和手段逐步推進,不能採用“打砸搶燒”等惡劣手段來實現目的。因為正如馬丁路德金所說:“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進行之中的目的,人們無法通過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美好的目的。因為手段是種子,目的是樹。”


冰焰


最近#江西多地搶棺材#一事惹出了很大非議。

筆者認為土葬並不是迷信,而是人對死亡的一種認識和表達。

而一個人選擇何種方式將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僅剩的東西留下,也是其應有的權利。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一個問題,任何喪葬方式都不是迷信

出生是來到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死亡是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

很多人認為的迷信,其實是從科學角度來看待諸如此類的問題,但科學卻沒辦法解釋人因何出現,又如何離開。

如果那些大家熟知的科學理論,真正意義上解釋了生命,那麼人類現在已經擁有了近乎於完美的進化形態,以及能夠實現永生不死。

科學不是無所不能的,對於生命,其只是停留在猜測。

而土葬本就沒有任何迷信的說法,只是後人希望將先人留在這個世界上東西更長的保存下去。

反觀火葬,反倒有迷信的說法,印度教認為火葬是逝者靈魂超脫至飽滿,脫離現實世界而前往另一個世界的必要方式。

蒙古族的天葬“騰格里·奧如希拉嘎”,其會將逝者用裹屍布包好扔到荒郊野外,如若被野獸分食,意味著此人生前行善,靈魂已然超脫。如若沒有分食,則需要請喇嘛超度,以消解俗世的罪孽。

世界各地都有的木乃伊,是希望將逝者的肉身更完整的保留,以期其靈魂有朝一日能夠歸來。

樹葬,是將逝者的骨灰撒在樹下的土壤中,並在樹上課下逝者的姓名及生辰死旦,從此這棵樹就會變成他們的家人。

曾經有一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食人族,他們會分食已逝的親人,認為這樣可以繼承親人的智慧。

其實從這些喪葬方式來看,筆者並沒有認為任何一種方式是迷信的,因為這些都與逝者無關,而是為了給活著的人一個“交代”。

換句話說,喪葬方式,是活著的人,用了能夠讓自己心裡最好受的方式,來處理屍體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土葬不會給後世積累福澤,天葬也不會讓逝者魂歸故里,火葬更無法讓人的靈魂達到另一個世界,木乃伊當然也不會復活。

那科學為什麼要認為這種送葬方式是迷信的呢?

我們舉一個更貼近生活的例子,如果一個人每天吃飯前必須感恩上天賜予食物,這種心懷善念的食物,這種善念的表達,縱然是科學所認為的迷信又如何,招誰惹誰了?

喪葬也是這樣,逝者只是希望用形式來獲得一個美好的寄託,同時讓內心得到安慰與平復,哪管多花點錢,他們招誰惹誰了?

本來就要承受著親人失去的巨大痛苦,你們還要跳出來指責他們是迷信,招不招人煩?

另外,還有人說土葬是浪費土地的一種行為。

筆者認為並不是,如果採取有效的規劃,用土葬替代火葬,也只是將墓園擴大罷了,周圍同樣可以去搞綠化,因為用的本就是綠化的土地。

而且土葬使用的面積不一樣,所租賃土地的費用也會有差別,有人願意花錢佔更大的地方,這也是一種自由的市場調節,用不起地的自然就是火葬,再用不起就買骨灰龕或者靈骨塔。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一件事兒,北京墓地最貴的時候,當時總體房價還沒漲,很多北京人跑到河北買房子放骨灰,一罈骨灰佔個七八十平的房子,豈不是更佔地方?

話說,房子多到可以放骨灰沒人管,地裡埋個人就這事兒那事兒的,都吃飽了撐的?


最後筆者想說,我們應當尊重任何形式的喪葬,不要動不動就拿資源說事兒,如果土葬浪費資源,火葬同樣浪費資源。把人燒了要用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影響環境,更重要的是,燒人還會產生有毒氣體,這些難道不都是問題嗎?

其實,喪葬形式只是活著的人一種寄託罷了,縱然不喜歡這種形式,也要尊重活著的人。如果真想節約資源,把屍體扔到海里最省事兒。


小言詹詹


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弄清殯葬形式是不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形式。網搜一下,摘一段於後:

“中國喪葬習俗產生於史前的祖先崇拜。經過三代時聖人制禮作樂,形成完整而系統的喪禮、喪服制度,載在《儀禮》、《禮記》等書中。後經歷代大儒根據社會的變遷加以因革損益,著於《司馬氏書儀》和《朱子家禮》等書中,為後世士大夫所遵奉,並滲透到民間喪葬習俗中,至今影響猶存。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即使具體的形式或內容稍有變通,而中國喪禮慎終追遠、事死如生、崇尚厚葬、以禮教孝的精神卻一脈相承。"

其實,殯葬就是一種民族文化,它包括的內容很多,這裡只談葬的形式:水葬、火葬、土葬、天葬等等。漢民族用土葬,講的是死者為大,入土為安,選擇修墓土葬。因為我們要在每年清明節的時候帶領子孫去祭祀祖宗,以此尋根,強化家族觀念,傳承優秀傳統,就得有個地點啊,所以建墓土葬。正因如此,才會有黃帝陵的存在!也才會有五千年的傳承不斷,也許這就是中國人的信仰吧——崇拜祖先。從祖先那兒汲取力量,大中國曆久彌新,無論怎樣分分合合,最終都認炎黃子孫這條根,所以我們華夏民族不會忘記去拜謁黃帝陵。這應該是土葬給我們留下的文化之根吧。

漢民族一個家族的傳承除了有祖墳外,還有祠堂和家譜,這是重要的傳承形式,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成分,因此不宜強行推行火葬!

你讓人把屍體火化了,又埋到土裡,是火葬還是土葬呢?這樣的改制合適嗎?不準土葬有悖於漢民族文化的傳承,所以才火化了再土葬嗎?我認為,要節約土地,不允許土葬,那就火化了不準建墳,你要保存骨灰或是拋撒骨灰均可。要是還尊重漢民族的土葬,入土為安,就不宜強行推行火化,因為化了依然要入土嘛。

土葬雖然站用土地資源,有其弊端,但幾千年了,葬了多少人了,也不存在死人佔地比活人房屋佔地多的現實啊。許多墳瑩在百多幾百年間就變遷消失了,留存於世的畢竟少數。要節約土地,可以從墓地佔地面積上作控制嘛,如不準超過三平方米等。

江西的“綠色殯改”,發展到"搶棺材”的極端行為,令人感慨。綠色殯改有必要提倡,但也只能是提倡,不宜強行執行,一刀斷一斧切,更不宜知法犯法,去搶老百姓的棺材板。有些地方,一副棺材板價值萬元,這是在侵犯老百姓的財產權啊!


天下虎3


“你怎麼看待土葬和火葬?”這個問題應該是這樣的:用什麼方式葬由人自己的選擇,可以土葬也可以火葬水葬海葬……,當然了,在古代還有腹葬,也就是死了後大家煮了吃了或是燒烤後再吃,那可能最後“腹葬”一種是最節約。暴屍荒野不是最佳的方式,自伏羲以來人們明白生命的可貴,古代先人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從而天地設位,幼有所靠,老有所依,人身難得,生而可貴,死當可尊。父母生我身,我身損父精劫母血,勞父苦吸娘乳,難得先天父母恩情重,方得此生有我來,當送終。

送終歸何處?土中藏。四方路途遠,就地最相當,土位號中央,萬物能生長,伏願一生苦,含笑九泉鄉。人去恩情在,念看黃土方,兒去他鄉遠,此地既故鄉,人行千里外,不忘爹和娘。……

土葬在中國已經幾千年,是一種民族傳統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擁有凝聚力和正能量的文化。能抵抗外寇入侵,因為那青山有著祖輩的屍骨,是先人居住的地方。同時土葬教育著一代又一代人,孝道。因為有“孝”才能不忘祖,有祖才能保家衛國、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惜死。

中國人的土葬是最好的方式。無論從文化利益還是經濟利益上都是最好的。就江西殯改事件來看,百姓的棺木拿去損毀,然後用國家的錢補貼要損失多少國家和百姓財產?就火葬而言,後續的開資要多少?(骨灰盒 十 火化費 十 墓地費 十其他)墳墓還得有,百姓負擔增加,同樣增加國家負擔。

土葬殯改是不明智做法,並不能節約多少土地,反而是更加的浪費百姓的財產。實際上幾千年來的土葬法,老墳墓自然消平復歸土地。放眼當下的火葬法,公墓將長久性侵佔土地資源,並且難以更改,需要更多的付出,百姓負擔更大。

作為江西殯葬改革,功利主義強制性搶棺與政府所提的“為人民服務”是不相符的,嚴重的破壞人民財產和浪費國家財政收入。應當停止


白鶴山人851


這兩天,網上正在熱討江西的“綠色殯改”,有好事者戲稱“其他城市搶人”,“某地搶棺材”,鮮明的對比,不得不令人感慨。

可以在網上簡單搜索一下,2014年安徽安慶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據說有的老人為了趕在火葬的截止日期之前能睡到棺材,竟然採取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且這還不是孤例。

土葬是千百年來的習俗,已經紮根在老人們的心中。記得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睡覺,一次睡前他們在聊天,談到鄰村的一位老人去世,那時正在推行火化,奶奶說“火化太嚇人了,我以後不想這樣”,爺爺沒有吭聲。這件事我記憶猶新,可惜奶奶因為腦出血昏迷,去世前人事不懂,最後也未能逃脫火化的宿命。

有人說土葬是迷信,這個我不敢苟同,很多人總是習慣於扣帽子。如果說這是迷信,國家為什麼清明法定化為假日呢,大家為什麼又要掃墓呢?筆者所在的江蘇早就推行火化,但是傳統的葬禮儀式到今天仍然根深蒂固,並沒有因為什麼時代的進步就沒有了,該有的一樣都不少!

推行火葬的另一個理由就是節約土地,但是實際上呢,在筆者家鄉,人去世之後,除了火化外,其他仍跟以前一樣,把骨灰灑進衣服裡,然後根據經濟實力,買一口上好的棺材,仍舊起墳,埋葬到地裡。在我看來,火葬唯一的就是增加了火化的費用。

再來看看城市裡:

據報道,在全國30座主要城市的墓地價格排名中,上海排在第一位,高端墓地每塊近30萬元,全市均價每平方米超過6萬元;在北京,一些所謂“風水好”的墓地,價格多在每塊15萬元。

這麼高的價格,普通人買的起嗎?


打虎拍蠅


老祖宗是有智慧的,他們發明了土葬,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幾千年過來了,也沒有看到墳墓擠滿了田野。一個土葬墳墓50至100年就自然消失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親情隔代的淡化人們也能接受先輩墳墓的消失。只有我們今天的專家學者不知道是在為什麼人服務,整天叫囂火化進公墓拋大海埋樹根,好像這些逝者扒過他們祖墳似的不讓他們安生。一個公墓佔地後是要發很大代價才能將那些石頭水泥清理成可耕種的良田。而土葬的墳墓不用發一分錢幾十年後就恢復了良田的功能,說土葬不環境,不知道這些專家學者的家人什麼時候有多少人被那些逝者傳染過害了什麼病,幾千年來水一直是清的,天空是藍的。相反實行殯葬改革後,生病的人多了,水變黑了,天空不再藍了。我不是說這些與殯葬改革有關,至少環境與此無關吧。火化還是土葬,給人民一個自主的選擇,既然生的時候不能選擇貧窮或富貴,那就讓人民在死的時候能選擇一個怎樣的歸宿吧。那些扒人祖墳,砸人棺木,逼人火化進公墓的,如果你不是為了自身利益,你就尊重尊重人類一些良好的習俗吧!


呵護青山綠水


土葬是傳統,這是不可否認事實。火葬利國利民,節約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我堅決支持國家推行的火葬政策。但是有人認為火葬是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節約喪葬成本,我不贊同!

在雲南的一些地州市縣幾年前就開始強制推行火葬了,少數民族例外。因為一個縣(區)只有一個火葬場,屬壟斷行業,收費高!具體分高低兩種收費標準。從死者家到火葬場幾公里的路程,專門拉屍體的靈車收費二、三百元,然後是包屍費、火化費、墓碑費等,送一個低檔的骨灰盒,不要就出錢買中高檔的。整個流程算下來要幾千元,國家補貼的錢根本不夠。


追夢平凡人生


看了一下部分回答,幾乎都是支持火葬的。但我要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大家討論。

支持火葬的無非是考慮對於土地的佔用,而作為一個至今在農村生活的我來說,這種說法有待商榷。

自從有人類以來,地球上至今生活了有多少人,我沒有百度查找資料,政府改革殯葬方法,卻是近幾十年的事。那麼問題來了,幾千年的土葬歷史,應該有無數的荒丘,民無所耕,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墳塋卻只有那麼一點兒?還是近代的?上百年的少之又少。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原因,對於常年沒有人祭奠的荒棄墳塋,隨著大自然的風吹雨淋和人為的原因,墳塋的封土越來越小最終化為平地,珍惜土地的附近農民會在上面種上莊稼,或和相鄰耕地連成一片,墳墓大多深埋,即使翻耕也傷及不到棺槨,自此耕地上再無墳丘的痕跡。

以上是我的淺薄認知,大家有不同看法的,歡迎討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