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文史哲系列——自由之辯

麵包vs天空

五穀雜糧,從土地與勞動中來,而天空大海,亙古長存,是否可在耕耘閒暇之時仰望天空,眺望大海呢。自耕農怕是無閒心,終生徘徊在生死邊緣,視野也被限制在土地範圍之內,祈禱五穀雜糧豐收即是終生願望。天空只是頭頂一片雲或者一陣風,偶爾風雨大作,偶爾晴空萬里,陰晴不定的天氣讓自耕農不及設防,是故天空不如土地般固著在己,手裡必須有餘糧,心裡才會無慌。若有不知名者不慎擅自闖入此中來,讓其放棄土地,追求四處雲遊四方,好不自在,不僅僅來去自如,而且異域風光總讓人神迷,鄉里人簡直斥之為神經錯亂,莫名其妙追求漂浮不定的東西,畢竟天空抬頭即可看到,即使永遠也觸摸不到,只有腳下土地不再荒蕪,麵包會有的,天空也會始終自我呈現。麵包與自由的兩難選擇題不自覺間消解了,那也只是哲人頭腦錯亂才會臆想出來的,畢竟很難理解餓著肚子空談理想的感覺到底怎樣強烈以至於讓人迷醉其中不自覺。

自由歷史

自由源自哪裡,為什麼有的不惜捨命捍衛之,有的故意扭曲其涵義,有的不屑於一顧,斥之為危言聳聽,有的不惜下筆萬千言,辯駁不明所以。原子個人時代,個人無疑是自由的,自給自足就是最高的自由,但進入集體生活,便會變得相互依賴,需要貢獻部分自由以求得安全,至於具體比例可大可小,有的狠心點吞噬乾淨,換取完全安全,有的不忍心殘留些微,換取部分安全,看似是完全等價交換。自由與安全總是難兄難弟,就如同這個世界上總是存在太多辯證難題,讓人無法一時間看清楚,更別提做明智的選擇。完全的自由怕如真空,自然界厭惡真空,集體社會也同樣厭惡絕對自由,個人散漫總讓周圍人受此影響。純粹理念的分析只會讓人陷入概念世界,歷史上自由空間總是有限的,要靠全力爭取才會獲得些微的安慰,就如同能量守恆定理,自由也是守恆的,一方自由多了另一方自由便少了,零和博弈的結果自然是讓時間來做裁判,讓歷史力量來決定雙方存續時間。社會形態變遷很緩慢,穩定時期總是相安無事,彷彿自作多慮,何苦來哉。若雙方各自把持,不輕易逾界,自然不會出現鬥爭,人畢竟還是習慣動物,歷史總是讓人變得忍辱負重,些微的痛楚還是可以忍受的。

自由形式

自伯林提出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之辯,政治哲學恍如一夜間蘇生了,歷史概觀後結果就是積極自由總是太冒進了,消極自由總是比較謹慎。積極自由追求主觀能動性,追求簡單一刀切,追求明快效率,不喜歡繁瑣複雜反覆無常。既然天賦人智,自由難題自應得到一勞永逸式的解答,聰明的人類怎麼會解答不了這道千古難題,只需要看看周圍世界變化多麼迅猛就知道了。積極自由追求主動行動,想用一己之心猜度眾人心裡自由形式,然後放諸四海而皆準,自由即自由,別無二致,不自由即不自由,沒啥好談,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消極自由躲在牆角,滿臉愁容,擔心地窺伺著這個世界,現實總是太複雜太弔詭了,通往地獄之路往往都是遍佈鮮花笑語,好心辦壞事太常見了,自由與不自由相互間轉換頻率與效率超乎想象,善良與醜惡的界限總是很模糊,一不小心便是南轅北轍。先求不敗再圖進攻,先求避免不自由再爭取自由,先立於不敗之地,充分估測現實複雜性與人性易變性甚或人智易錯性,社會工程不如物理實驗,不可控因素總是太多,稍有不慎便不只是工程失敗的後果,只會是億萬人的生命代價。若不到絕境,不輕易挑起戰爭,戰爭總是自由的天敵,戰爭需要效率,需要制勝,自由不自由不在考慮範圍,為了安全必須犧牲一切。

自由未來

未來社會里,和平因素佔有優勢,自由土壤也會被充分灌溉,富足人類總會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讓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揮個人的興趣專長,造福全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最高目標與終極目的。和諧的社會容許談判,容許對話,自由空間可隨時調整,但最低線也應該存在。因為一旦失去談判底線,就如談判基礎已經坍塌,自由底線是權利,權力底線是安全,雙方底線儘管不一致,但仍存在相互諒解的可能性。自覺維護規則也是難能可貴的契約精神,訂約具有神聖性才會讓人遵守,只有萬能的上帝可以見證契約的效力,或許人民心裡神聖的思想也可以增加契約的效力。自由說到底是集體社會一份心靈契約,規定不許侵犯範圍以及流程要求,讓其變得更有預見性,而不是從屬於易變的人心。情緒性因素對正經事業有百害而無一利,自由需要精心呵護,還需要用心甄別不懷好意的渾水摸魚,現實感很重要,雖然理論力量不可忽略,但概念分析總會讓人過分高估自己智力,不適當忽視細節問題。倘若人類註定有更高的自我實現追求,那份自由獲得感便十分必要,規則社會反而擁有最充分自由,消極自由不過分樂觀,反而最有福氣享有應得自由,因此,很多問題表面看起來不一致且充滿弔詭意味,細想之下反而最合理性。時間偉力慢慢培育出獨特的心智,讓人迷途知返,終於找到打開自由的最好鑰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