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物流怎麼做到越來越快?

鞋服行業供應鏈的發展趨勢有很多,越來越快無疑是主要趨勢之一。圍繞快這個趨勢,各個企業做了很多改進。

一是直接提升物流速度,包括最近幾年各個品牌方興起的大型物流中心、各類自動化設備,以此來提升進出物流中心的速度,二是各個物流公司的改進,通過集約化、標準化,來提高分揀和運輸速度,三是進行結構性變革、流程再造,例如最近幾年開始的去分倉,直接在總倉完成分揀到店,直髮到門店的變革。

三者之中,各類變革都是圍繞供應鏈或者物流一把手為中心展開的變革。各個辦法也被窮盡到了一定程度,或者從邊際效用角度,投入產出已經不符合企業經營原則了,因此需要考慮協同其他部門來一起改進。

同時,面對越來越多的外包趨勢,物流和供應鏈的管理者也需要對自己的定位進行回顧,從自身價值升級上來說,應該不再侷限於供應鏈,而是主動參與到全生意鏈條中,包括生產和銷售。就現實而言,生產環節和物流環節有更多的共同點,因此考慮整合工廠端物流,甚至包括原材料物流,會相對更加容易

經過前幾年變革後,目前大部分鞋服品牌方物流流向基本都是工廠到大倉,大倉到門店的結構(不考慮逆向、調撥),如果再做減法,那麼從工廠到門店是個選項;目前已經有領頭企業按照這個選項開始行動起來,陸續有其他企業在跟進。對於其他企業而言,如果也想嘗試這個選項,我認為無非考慮如下幾點;

按照投入產出比的原則,首先要進行各項優缺點的對比,尤其對於可以量化的指標的對比。

權重之一,時間和成本對比

以行業內一家公司為例,假設全國新品配發物流成本是1元/件(含新品入庫+新品出庫),到店平均是7天;採用快遞直髮報價折算為2.5元/件,到店平均是4天。那麼1元+7天VS2.4元+4天,3天=1.5元,即簡單計算下來,每天每件成本是0.5元。可以用這個價格,對比吊牌價格或者平均售賣價格,來感知時間成本分攤到每件服裝上的費率。如果按照售罄率70%核算,那麼每件成功售出的成本是 0.5元/天*件除以70%,大致是0.71元/天*件。

物流中心的費用,各家情況不同,此處不考慮計算。

總之不同公司因為體量不同、策略不同,最終結果也會不同,但是這個數字,可以作為說服銷售部分嘗試這個方式的依據之一。

權重之二,破損率對比

從實踐看,對於標箱的運輸,因為快遞企業分揀採用設備更多,人工作業成分少,環節也要少,因此在一二線城市和物流的差別不大,但是是滲透到三四線城市或者更低層次後,破損差異會比較明顯。至於在差異賠償上,取決於商務談判,但通常是承運商直接買賠,不再計入考核或者後期物流處理。因此這點上,各個品牌企業可以從自己過去的數據中抽取,然後按照權重來打分。

權重之三,風險控制

對比大倉模式,去中心化的各個工廠分揀,無疑有很大優勢,尤其在旺季。眾多分散的工廠固然對管理帶來了難度,但是可以有效規避自動化設備固有產能缺乏靈活性、而帶來的瓶頸風險。

退一步,單個工廠,或者幾個工廠出問題,也不至於造成門店全面斷貨,而是完全可以通過變更陳列的方式來彌補。

權重之四,因為時間差,帶來的其他方面考量因素

  1. 銷售商機:假設按照售罄率X提前天數來計算,再考慮到提前消費會預支後期消費,以及對於銷售預測的不可控性的風險,因此對上述銷售額,再按照50%處理。
  2. 財務計提帶來的庫存損失。從財務報表上,快消行業因為上新換季非常頻繁,因此無法售賣的商品,存貨貶值以及後期處理非常麻煩。
  3. 競爭角度:己方每售出一件,意味著對手少售出一件,不僅僅是銷售額的問題,還是對手庫存積壓的問題。

上述列舉了直髮和大倉發貨的一些對比,接下去是相關環節的考慮,或者說直髮模式下會帶來的問題,以及可能的對策。

第一, 工廠分揀能力和分揀場地的問題

國內大部分代工企業不具備分揀能力,但是隨著利潤空間被積壓,從代加工角度,工廠應該希望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增值服務,來增加收入和競爭力。當然考慮到不可能上自動化設備,因此傳統的打地堆方式分揀更加靠譜----而這個方式對於場地有一定臨時性需求。此外分揀帶有一些簡單的技術含量,因此如何用長期穩定的業務量,來留住核心分揀員工,也是個問題。畢竟布匹類原材料物流和成衣分揀物流完全是兩個概念。不過從趨勢看,一是如果行業內都是這個方向,另外已經有領頭企業先行了,那麼可以大大降低這些風險。

要實現這步,離不開和生產一把手、採購一把手的交流協同。對於工廠,是進行分揀作業的賦能,對於採購,是充分說明可以利用其它節約(例如物流中心費用支出的節約),來彌補分揀支出帶來的採購費用上升。

如果上述辦法還是無效,也可以考慮外包方式:通過尋找大的合同物流公司,建立產地分揀倉;在產地通過快速廉價的短駁方式,實現產地規模化分揀,規避上述問題。

第二, 逆向物流的影響

逆向物流一直也是鞋服行業的一個痛點。我認為包裝和時效是核心問題,週轉箱或許是一個辦法。但是週轉箱很顯然會帶來另外一系列問題,例如週轉箱管理,清潔,回收運費,考慮到問題複雜,因此留待以後討論,此處先假設週轉箱使用後的場景。

假設企業進行直髮嘗試,直髮作業還是採用紙箱,佔比4成,大倉採用週轉箱,佔比6成。到了門店後,假設整體售罄率7成,那麼退貨需要3成。這樣對於物流公司而言,正向發貨是6,逆向是3;這個配比下,雖然正向總量從10下降為6了,但是10:3和6:3,顯然後者更加均衡;加上回程採用周裝箱,因此理論上也更加可以促進運輸公司認真對待逆向物流運力的組織和時效提升。

上述直髮模式從分析角度比較完善,但是實操中必然還存在各類實操問題,例如系統對接,工廠能力打造,服裝質控,已經建成的物流中心作業量不足導致的沉沒成本如何取捨等因素,因此直髮佔比,在不同階段,不同品類,不同企業,必然有不同的選擇和比例。

但是不過無論如何,從趨勢角度,如果要從結構上進行流程優化,那麼對於工廠—大倉—門店這個前提而言,能簡化的就是中間的大倉環節。因此從這個角度來判斷,直髮會成為大概率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