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短文,看哭了同性戀者,點醒了當事家庭

一篇短文,看哭了同性戀者,點醒了當事家庭

一位同性戀妻子的求助電話

最近,我接聽了一個求助電話。打進電話的是一位女士,尚未開口便已泣不成聲了。我安慰她“彆著急,慢慢說。”

她說:“我在無意中發現了丈夫的一個筆記本,在丈夫的筆記本里,我又意外地發現了一封情書。當時,我只覺得我的大腦嗡的一聲,幾乎快要暈過去了……。”

“我顫抖著雙手,慢慢地打開了這封情書,又一個意外出現了,原來,這是一封同性戀者的情書!我曾經深愛著的丈夫竟然是同性戀!”

“我極力平靜自己的心情,可是一個月過去了,自己的神經依舊是快要奔潰的樣子,現在連哭都哭不出來了,唯有暗自傷神,暗自氣惱,暗自宣洩。”

“家裡遇到這種事情,又不能跟任何人訴說,也不敢跟丈夫捅破,害怕真的傷害了他,害怕最終傷害了我們兩個人,越是想這個事情,越是感到絕望,徹徹底底的絕望。”

最後,這位女士發出了請求:“我該怎麼辦呢?”

一篇短文,看哭了同性戀者,點醒了當事家庭

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了

在我的諮詢經歷中,有過同性戀者,也有過因為配偶是同性戀、或者存在同性戀情結前來求助的人,前者為別人不認同而苦惱,後者則因為產生了強烈的被傷害感和失落感而痛苦。

我很理解同性戀者,也很同情所謂“被傷害者”,我更感動於“被傷害者”內心的寬容和人性的善良。

我們多數人堅定地不認同同性戀,也是由多種原因構成的,有生物學的,有文化的,有倫理的,有現實的,有歷史的,有個人偏好的,還有其他的。

可人們往往對此嗤之以鼻,覺得噁心而又可笑,又不是天底下沒有了男人或者女人,為什麼非要同性戀呢?這不是有病嗎?而且,病得還不輕。人們不禁發出疑問: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了?

其實,不是今天這個世界變得怎麼了,也不是別人想要怎麼了,事實上我們的生活本身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改變,生活還是那樣的生活,太陽照常升起和落下,我們照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現在的信息太多太快,以至於我們的內心感覺不同罷了。

一篇短文,看哭了同性戀者,點醒了當事家庭

我們真實生活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東西

其實,生活還是真實的。然而,真實的東西常常意味著不完美與不和諧,甚至是容易破碎的和容易改變的,這種破碎和改變也可能會氾濫的。

大家都知道的,同性戀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然是公開的秘密了,有的同性戀者會勇敢地招搖過市而毫無懼色,甚至會堂而皇之地過上了夫妻同居生活,而且許多局外人也在有意無意之間,不同程度地有所接納了同性戀者。

實事求是地講,我們更多的人沒有生活在那種情感層面,不理解和不接受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並不意味著現實生活中不存在,我們不能掩耳盜鈴般的去裝聾作啞,甚至隨意指斥,更不可以道德說教者的名義去貶損。

因為,直到科技如此迅猛發達的今天,我們人類對於自己也是知之甚少,在腦神經科學領域裡,也僅僅是在認知層面有一點點突破而已,更何況其他呢?

看看這個滿目瘡痍的世界,不是動亂,就是打仗,無所不用其極,從來就沒有過一絲安寧。在這個視角下來看,也許,我們人類本來就是一個惡魔、賭棍、虐待狂、受虐狂、殺人狂、下流胚也說不定呢?

一篇短文,看哭了同性戀者,點醒了當事家庭

美國生物學家和性學家金賽的研究結論及其他

美國生物學家和性學家金賽,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金賽對於性學的研究具有開創性和先鋒性,他第一次提出了每個人的性行為都是獨特的,所以用“正常”和“不正常”來形容性行為並不準確,只有“普通”和“罕見”才更為貼切。當然,這一觀點就是現在看來也是激進的。

基於這個觀點,由此看來,人類的情感的確是非常泛性和多元色彩的,既然如此,人們可以愛阿貓阿狗,為什麼就不能去愛一個同性?為什麼愛上一個同性就說人家有病,就要去千夫所指萬人唾罵呢?

更何況,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在修改後的國際疾病分類手冊(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中,將同性戀從原有的成人人格與行為障礙的名單上刪除。

2001年4月,中華精神科學會《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出版,取消了性變態條目,被認為是中國同性戀非病理化的重要標誌。

一篇短文,看哭了同性戀者,點醒了當事家庭

看來,人類的情感確實是呈多元色彩的

就婚姻家庭的穩定來說,一個同性戀的外遇,並不比一個異性戀外遇對家庭的傷害更大,相反,同性戀外遇並不鼓勵原有的家庭解體,而異性戀外遇則是司空見慣的。

實際的情況往往是,假如一個丈夫是同性戀,並不排除他同時也是一個好丈夫;反之,假如一個妻子是同性戀,也是並不排除她是一個好妻子,這兩者之間看起來是矛盾的,實際上又可以是統一的,並存不悖的。

換句話來說就是,他或她是同性戀者,但同時他或她,也可以是一個高尚的、有道德的、有責任感的人,也可以是一個可愛的和值得你去愛的人。

一篇短文,看哭了同性戀者,點醒了當事家庭

痛苦是擴展人們對生命的體驗最好的途徑

我們再回到本文的開頭,那位丈夫有同性戀的妻子,雖然她的內心還在承受著痛苦的衝擊,但經歷了這場情感風暴之後,無論她的生命之帆朝向何方,事實上,她生命的存在形式已經超越了其他人,已然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生命昇華。

這位女士可能像其他人一樣,會對今後的生活做出一個選擇了。一般來說,她可以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可能就是維持。因為,大多數同性戀者其實是過著雙性戀的生活的。但是,維持這樣的家庭,無疑是需要成熟和勇氣的。

如果這樣選擇了,就是承認了人類情感的自由屬性,在家庭裡屬於你,在別的層面上屬於他自己。你愛他,就必須認同他、欣賞他,同時藉此來保留自己寬鬆的心境。

一篇短文,看哭了同性戀者,點醒了當事家庭

第二種選擇可能就是離開。因為,堅持和保留你自己的內心純潔和完整性愛,同樣是你的權利,沒有任何人可以去幹涉。

在我的諮客當中,大部分選擇了離婚。可奇妙的是,有一部分最後還是選擇了復婚。對此,我向來是給予明確支持的。

這樣看來,當時的離婚不一定是逃避,那個時候的分離,可以讓雙方能夠擁有更大的空間來幫助各自成長。

一旦雙方成長了,同性戀情結可能也就玩兒完了,生活就又不可避免地回到了原先的應有軌道上來了。

說到底,生活不僅僅是情感的,它更是現實的!而現實的生活,更需要我們寬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