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產品」才能稱得上是培訓機構的硬核心

產品是什麼呢?網絡搜索不難得到“產品是指能夠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並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從詞條的解釋可以確認,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的產品內容,被使用和被消費的原因都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那麼,教培機構提供的“產品”能夠符合這些條件嗎?

點擊右上角紅字關注【校長運營心得】,獲取更多教育資訊!

消費者在教培機構購買的實際 產品是課程, 不管是按照時結算還是週期結算,只要是完成簽約繳費,學員課程結束就代表者機構產品的銷售終結。所以, 教師教學水平,機構課程體系等課程相關的技 術指標就被標識為提升機構“產品” 的具體導向。各個機構都在這兩方面下足了功夫。打造名師,塑造全新的課程體系, 革新教學方式等手段層出不窮。

什麼樣的“產品”才能稱得上是培訓機構的硬核心

但 是,單純提升課程質量就能夠達成硬核心的塑造了嗎?投人巨資打造名師、名課就能夠使客產明顯的區 分出課程的差別嗎?

沒有能力,沒有資本大幅度提升課程質量的機構教培是不是就沒有生存的可能了呢?我想答案可能是不確定的。

機構的消費主體是學員,大部分直接消費者是家長。家長和學員產生購買的實際需求其實是和機構的產品沒有直接關係的。家長更多是希望得到學員進步和提升的結果,而學員不論是主動的希望提升還是被動的屈從,他們其實都不需要課程的,也不太關心授課的形式。2017年僅語言類在線培訓的市場總額就已經達到了523.5億,並且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如果線下的機構不進行“產品”的重新調整,必將迎接愈來愈烈的市場競爭。

什麼樣的“產品”才能稱得上是培訓機構的硬核心

那麼, 如何來進行“產品”調整呢?滿足需求是第關鍵。我們需要將消費者的訴求和機構所提供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對接。這樣的話,機構提供的產品”才更容易被市場和消費者所接受,最終達成機構硬核心的構建。

按照我們諮詢師的思維邏輯,諮詢師提供給客戶的不會是課程,而是解決問題和解決方案。這樣就能針對機構的實際課程和一般從業者都不能滿足的學員們的訴求提出合理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的提出者應該是以老師角色提出的。

老師的工作設定是教書育人,角色是站在專業的知識儲備和豐富教育經驗的基礎上。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是家長,教培機構為我推薦課程的人連我家孩子學習的內容都不瞭解,如何能夠讓我坦然接受呢?所以,在“產品”由課程轉化為解決方案的時候,需要有具備專業知識儲備的人來完成。

什麼樣的“產品”才能稱得上是培訓機構的硬核心

解決方案的提出者應該完成完整的諮詢過程,根據學員的個人情況經過科學的分析處理後來完成的。

我總把教培機構比作醫院。試想,家長帶著發熱的孩子到了醫院以後,大夫沒有量體溫就安排住院,有幾個家長能夠無牴觸的接受呢?諮詢的過程就是對信息處理的過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解決方案最合理的支撐。所以,在“產品”由課程轉化為解決方案的時候,經手人需要對學生的學習信息進行有效記錄,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解決方案的針對性調整。

最後,解決方案的提出者應該完成完整的銷售過程,推動解決方案的銷售達成。

什麼樣的“產品”才能稱得上是培訓機構的硬核心

我們講“產品”從課程調整為解決方案的目的,都是為了銷售的更好達成。而工作是否合理,就需要成交情況的反饋。方案不被認可,方案被認可但不被購買等銷售失敗的原因需要進行具體的分析。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修正。所以,在“產品”由課程轉化為解決方案的時候,經手人進行多輪次的調整,針對性的加強對應方向的儲備。

什麼樣的“產品”才能稱得上是培訓機構的硬核心

把機構產品從單一-的課程調整為解決方案,在解決方案中突出老師、諮詢、銷售三個要素,塑造全新的機構實際產品。因為調整了實際產品內容,擼順了供求關係,所以調整後的實際產品勢必更容易被受眾群體認可和接受。

點擊左下角瞭解更多,獲取更多運營課程、更多教育乾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