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軍最大航空母艦未發一彈就被擊沉,「最後的希望」破滅

經過1944年10月的萊特灣之戰,日軍損失4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6艘重巡洋艦,以及大量驅逐艦,日軍的海上決戰計劃徹底挫敗,曾經縱橫太平洋的聯合艦隊此後再也沒有什麼大作為了。

二戰中日軍最大航空母艦未發一彈就被擊沉,“最後的希望”破滅

美軍則以中國和塞班島為空軍基地開展對日本本土的轟炸。這時候日本海軍無力還擊,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來保護一艘成為全國引以為豪和“最後希望”象徵的軍艦——“信濃”。它原本是一艘超級戰列艦,後被改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這條不久前才下水的6萬8千噸的航空母艦,由20萬馬力渦輪機驅動。“信濃”的基本結構裝甲飛行甲板、上部建築物和飛機庫已經安裝竣工,但還沒來得及配備艦載機。這艘遠洋大型航空母艦吃水線周圍鑲有八英寸厚的裝甲,大大降低了魚雷攻擊的效果。由於取消了木質結構,採用特種防火漆,還裝上旋轉的泡沫滅火系統,火災的危險進一步減小。為了抵禦空襲,艦上裝有16門5英寸的高角度炮,140挺24毫米的高射機槍以及址幾個連發火箭發射器。這是一艘最難於打沉的航空母艦。

二戰中日軍最大航空母艦未發一彈就被擊沉,“最後的希望”破滅

美軍發動突襲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命令“信濃”逃離東京灣,到比較安全的瀨戶內海去,由3艘戰列艦護航。在東京南面一百多海里的海面上,美國潛艇“射水魚號”正在尋找攻擊目標。當晚8時48分潛艇雷達發現了“信濃”,並全速追向目標。

“信濃”的速度是18海里,與“射水魚號”的速度相同,但由於她以之字形曲折前進,使潛艇漸漸追上來。在距離1400碼時,潛艇艦長恩賴特下令:“發射!”6枚魚雷以每8秒鐘一枚的間隔向目標前進。

二戰中日軍最大航空母艦未發一彈就被擊沉,“最後的希望”破滅

“信濃”的觀察哨無可奈何眼巴巴地看著這4枚魚雷打進這艘巨型航母的艦身。日軍的驅逐艦向潛艇撲來,但潛艇艦長恩賴特命令迅速下潛,安然撤離。兩個多小時後,未發過一炮、沒有一架飛機飛過的“信濃”,在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聲中帶著艦長和500乘員沉入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