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那個默默離去的身影,作家陳忠實先生經典老照片


陳忠實,男,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1942年8月出生,2016年4月29日7:40左右,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

《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以及文論集《創作感受談》。 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陳忠實小說自選集》,《陳忠實文集》,散文集《告別白鴿》等。

1997年獲茅盾文學獎,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已發行逾160萬冊,被改編成秦腔、話劇、舞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

陳忠實於1965年初發表散文處女作,創作生涯已歷45年。

《白鹿原》系陳忠實的代表作。據不完全統計,《白鹿原》迄今已發行逾200萬冊,在國內外讀者中反響強烈,在文學界評價很高。評論家認為,該作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現代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白嘉軒、鹿子霖、鹿三、朱先生這些具有深刻歷史文化內含的的典型形象,成功地塑造出黑娃、白孝文、田小娥、鹿兆鵬、鹿兆海、白靈等年輕一代性格各異、追求不同、極具時代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陳忠實大部分時間都躲在西安市東郊灞橋區西蔣村的老家舊屋裡,一求耳根清淨,二求讀書彌補文學專業上的殘缺,三求消化他所擁有的生活資源,創作出數量上越來越多、質量上越來越高的文學作品來,直至一九九二年以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白鹿原》而一鳴驚人。


《白鹿原》連載於一九九二年《當代》第六期和一九九三年《當代》第一期,一九九三年六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陳忠實是一位擁有民族精神的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

《白鹿原》一出世,評論界歡呼,新聞界驚歎,讀者爭相購閱,一時“洛陽紙貴”。其暢銷和廣受海內外讀者讚賞歡迎的程度,可謂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中所罕見。

“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命環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終於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青海高原一株柳》陳忠實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