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影視城:說起《白鹿原》,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


很多地方之所以成為名勝景區,是因為一些外在因素成就了它。比如說白鹿原影視城,就是因為陳忠實先生那部歷時六年完成的50萬字的長篇鉅著《白鹿原》。白鹿原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前衛鎮,始建於2013年。

1997年獲得《矛盾文學獎》的《白鹿原》,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搬上熒屏之後的《白鹿原》,開始為更多人所知。圖為排隊參觀白鹿原景區的遊客。

作為一個以影視拍攝為主題的景區,白鹿原影視城主要景點由白鹿村、滋水縣城、景觀步道等多餘處景觀組成,佔地面積70萬平方米。

看到照片你會不會想起電視劇裡的某一個畫面,或者小說裡的某一段文字?白鹿原影視城自開放以來,每年都會接待大量的遊客。

站在白鹿原影視城,像是一場跨越幾十年的穿越之旅,有很多個性鮮明的人湧上腦海:白嘉軒、鹿子霖等等,都是那個年代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獨特的景區佈置和極具年代感的建築風格,都在向遊客展示著白鹿原特有的民俗風情。

陳忠實先生在創作《白鹿原》這部小說的時候,大量借鑑了潛意識、非理性、魔幻、死亡意識、性本能等現代主義手法,從而使情節愈顯曲折,突出了人物命運的不可臆測。在電視劇中,很多情節的改編,都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原著。

文學評論家白燁曾經這樣評價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白鹿原》本身就是幾乎總括了新時期中國文學全部思考、全部收穫的史詩性作品。”圖為白鹿原景區內的場景。

在眾多對《白鹿原》的評論裡,其中不乏負面的評論,暨南大學教授宋劍華就曾表示:“《白鹿原》是一部缺乏創新精神的平庸之作,它之所以能夠在體制內獲得國家所頒發的最高獎項,恰恰反映出了20世紀中國文學走向沉淪的衰敗之相。用叔本華評價‘庸作’的尺度來說,就是‘牽強附會、極不自然、謬誤百出,字裡行間永遠滲透著一種誇張造作的氣息’。”


不管對《白鹿原》評價的好與壞,都不能影響其成為一本著名的文學作品,陳忠實先生筆下的白鹿原,曾是他生長過的地方。說回白鹿原景區,大量遊客的到來,讓這裡變得越來越有名氣,但是,也希望大家在參觀遊覽的同時,保持正常的行為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