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餐飲現狀與未來

洞察餐飲現狀與未來

餐飲行業是一個看似門檻低、人人都能做,但其實無論從產品、運營、推廣、創新、融資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面面俱到的立體行業,如果從業者自身能力無法與時俱進,那麼就必將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如何在移動互聯網大環境下經營好餐飲業?

1、餐飲行業的現狀

餐飲行業零幾年躺著都能掙錢的紅利期應該是一去而不會復返了。倒是很多外行因為不瞭解或特自信,義無反顧的往坑裡跳。這恐怕就是商業上的圍城吧。

2、餐飲業的趨勢

當每個商超的餐廳重合度過高的時候,其實痛點就變得特別明顯。追求新奇和多樣性是人類的本能,在消費需求被刺激,消費頻次被拉高之後很容易帶來的是味覺、視覺的審美疲勞。作為餐飲從業者在設計餐廳的時候,如果能夠多維度的全方位打造差異度,勝算也就大大提高了。

3、如何做到餐飲店的差異化運營

1、地段

傳統市口的定義正在逐漸被顛覆。當商鋪租金的畸形增長逼的麥當勞都開始帶頭往地下鑽的時候,我們應該重新思考餐廳的選址原則。小吃型的餐廳會比較難繞過這個檻。但以計劃型消費為主的正餐餐廳對於市口的依賴在如今其實是不必須的。 正因為有互聯網作為入口,我們可以推斷出未來擇址的幾種可能性。一流商圈二流地段這種擇址方式最近比較火是有一定道理的。

2、規模、裝潢

大方向上肯定是面積越小抗風險能力越強。未來的餐飲業態趨勢也是以小面積單品主題餐廳為主。大店的前期投入和後期人力成本相比於小店會是至少呈線性增長的。至於管理和運營難度,多數情況下就是非線性增加的了。 但小面積雖然風險減小,扛得住虧,但會面臨單店天花板很容易達成的問題。雖然這是發展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但若能在一開始就做好標準化準備,以便在火爆之後快速複製,潛力就會顯著提升。

如何在移動互聯網大環境下經營好餐飲業?

3、大環境

餐廳一般都扎堆。大環境是死的,決定權在招商的人手裡,這很難改變。如何在大環境中勝出,可能的影響都在於自身。一種是跳出環境的束縛,不依賴環境,打造自身的品牌。 中國人做生意容易產生惡性競爭。適度的群落效應絕對是有利的。

4、菜品、市場培育

菜品是餐廳產品設計裡面最重要的環節。社會進步了,幾乎全球各地的菜餚在大城市裡都能吃到。能脫穎而出的恐怕真的只有小眾方向和自我創新了。套用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認為小眾的就是大眾的。真正的好東西,還是會有人識貨的。選擇細分、小眾市場,風險是用戶接受程度和市場培育週期。 一般說來,垂直市場的啟動難度也會比較大,因為同樣覆蓋面的推廣力度下,受眾佔比會比較小。

5、價位

結合當前的國情,建議謹慎考慮高檔餐飲。這幾年高檔餐飲已經被大大玩殘了。俏江南上市失敗,小南國轉型,最硬的王品店是越開越多,但利潤越來越少…做生意真的可以不用選擇困難模式…有實力的餐飲從業者可以挑戰下輕奢餐。

6、流程

其實點菜流程是不多的能直接為商戶節省人力成本的設計環節。商家應儘可能的鼓勵和幫助用戶自助點餐,也應結合實際情況儘可能的節省傳菜成本。

7、外賣

近幾年外賣平臺拼了命的燒錢擴張。一切都和千團大戰那年似曾相識。不同的是,團購之於商戶是飲鴆止渴,吸血本質讓它站立在商戶的對立面,而外賣將是餐飲行業的強心針和催化劑。科技的發展從本質上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懶欲。叫外賣這種用戶習慣是典型的由奢入儉難,一旦被培育,就很難再被扭轉。

8、運營

做餐飲是馬拉松。如果把餐廳的生命週期分為開業前和開業後,我發現很多餐飲從業者在開業前是非常捨得投入的,裝修的時候一擲千金一絲不苟。可是開業之後就開始了守株待兔盼天收,恨不能躺著把錢賺了。百里者半九十!開業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指望一次投入,坐地分錢的人還是出門左拐買信託更靠譜。餐飲是要運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利用好社交網絡,移動工具是餐飲從業者需要認真思考和對待的問題。微商衝擊傳統電商的核心是什麼?有人說是社交屬性,以為說社交可能有點過了。其實就是對顧客做深度維護。這樣的好處是用戶品牌忠誠度極高。 託移動互聯網的福,有了微博,有了微信公眾號等。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得粉絲者得天下的時代。但是如運營這些粉絲轉化成經濟效益,是需要你的企業團隊精耕細作,做好內部成長,產品服務,效率氛圍等等一系列的日常營運工作的。

洞察餐飲現狀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